【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88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9.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西省南昌三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南昌三中南昌三中 2013201320142014 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卷高二历史试卷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一、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5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鲁滨孙飘流记是 18 世纪上半叶欧洲颇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述了鲁滨孙和野人 “星期五”在无人荒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反 映了 A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精神 B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反对专制和愚昧的启蒙思想 D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要求 21872 年在共产党宣言发表 24 周年时,马

2、克思、恩格斯指出, 宣言原理的实际 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中国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B C D 3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 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 4 “我旧说以忠孝节义范束全国之人心,一切法度纲纪经数千年圣哲所创垂,竟毫无可贵? 何必先自轻贱,一闻新说,遂将数千年所尊信

3、持循者弃绝不值一顾,对于新人物有自惭形 秽嗫嚅不敢言之概,甚或迎合新人物毁骂先代遗传,诟辱自家学理。岂国家数百年条教所 颁以及吾人胜衣就傅数十年朝斯夕斯者,全属虚伪无物乎” 。这种观点没有 A表达对于新文化运动的不满 B体现了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C会受到当时主流文化的排斥 D说明作者的思想顽固守旧 5当代学者余英时在评述民国时期某一运动时说:“中国人(至少是知识分子)逐渐 建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即以为中国文化传统是现代化的主要障碍;现代化即是 西化,而必须以彻底摧毁中国文化传统为其前提。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运动,其特点不包括 A.新一代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作用突出 B.把中国近代反儒学运动发展

4、到新阶段 C.其现代化旗帜即“民主”与“科学” D.对西方文化有了彻底而全面的认识 6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 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 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 ”上述材 料的中心意思是 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 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虽然比较发达但欠缺逻辑性 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27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运动在反封建斗争方面的突出特点是: A要求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 B具

5、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C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D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 8某班同学在学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时进行小组讨论,以下是他们得出的结论,其 中不正确的是 A智者学派的出现与古希腊民主政治繁荣密切相关 B. 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C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D苏格拉底对“人”的看法同智者学派根本不同 9胡适在 1923 年的一封信中说:“25 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 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 ;一是民报 ;一是新青年 。 ”胡适所说的“三个时 代”分别指的是 A辛亥革命、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

6、化运动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10朱熹说:“非礼勿视(勿听、勿言、勿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而听、而言、而动), 便是人欲” 。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心即理也 B反对人的各种欲望 C理是万物本原 D反对人们违反社会规范的欲望 11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共同点有: 包含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特点 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 在批判“左”倾错误思想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 A B C D 12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 了第一期,先从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是 从根本上感觉不足。 ”此处省略的三个词分别是 A器物 制度 文化

7、 B器物 文化 制度 C文化 制度 器物 D制度 文化 器物13下面是某班学生在整理过去的错题中的一道。题干,组合选项,正确答案分别如下:正确答案:组合选项:前者压抑个人欲求,后者提倡思想自由前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后者以工业经济为基础前者服务于官僚政治,后者服务于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前者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后者批判封建专制制度题干:下列有关“-”的不同之处,说法正确的是:3根据选项及答案判断该题比较的应该是: A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 B宋明理学和文艺复兴 C董仲舒新儒学和启蒙运动 D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14西欧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最主要区别在于 A前者是资产阶级文化艺术运动,后者是资产阶级政治思

8、想运动 B前者促进了自然科学产生,后者促成了革命与改革 C前者反对天主教神学思想,后者反对封建专制与教会特权 D前者代表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后者代表了已经形成的资产阶级 15有学者评述道:明朝皇帝,于是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 不见大臣,也不去见内阁。这就使太监的权利越来越大。明代废除宰相的最大弊病, 就是使太监头子司礼太监成了事实上的宰相,甚至是事实上的皇帝。对上述评述的认识, 正确的是 A观点正确,司礼太监的权力取代了皇权 B观点错误,司礼太监仅仅是强化皇权的工具 C观点错误,内阁限制了司礼太监权力的扩张 D观点错误,内阁权力限制了皇权和司礼太监的权力 16史学家陈旭麓

9、指出,19 世纪 40 年代、60 年代和 90 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 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 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 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 C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 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 17据统计,19 世纪 40 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 贸易总额由 3100 万元下降到 1600 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 93 艘下降到 70 艘。上述现 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

10、外贸易 18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了“洋人的朝廷” 。 辛丑条约中能够说明这一现象 的内容是 A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C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 D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 19中国近代在学习西方政治模式的历程中,其学习对象经历的演变是 A英日式美法式俄国式 B英日式俄国式美法式 C美法式英日式俄国式 D俄国式美法式英日式 20史书记载,某人为平民时常因向人借书而碰壁。他感叹道:“余恨贫不能致,他日稍 达,愿刻板印之,庶几天下学者。 ”待显贵后,他果然兑现了诺言。此事应该发生在 A. 秦朝 B. 汉代 C. 北魏 D. 唐代21 “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

11、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 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 日。 ”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C世界反法西斯阵营形成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2出将入相是古代士人的一种仕途追求,但“相”并不好当,而且充满着危险。下列属 于皇帝削弱相权的措施有: 4西汉“中朝”形成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隋唐实行三省制 宋朝设参 知政事 A、 B、 C、 D、 23 “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

12、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 言的典范。 ”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成为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对后世立法影响深远 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A B C D 24德国共和报曾载文称:“上海乃世界最富庶城市之一,在日本垂涎已久,在中国 必以死力抵御,原属意料中事。观于战况之烈,足见日本获胜之望尚属渺茫。 ”此处所言战 事 A.大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的狂妄计划 C.切断了日本与南洋的海上交通线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25、 剑桥中华民国史说:“如果它(指中共引者)在1922年和1923年选择单独作战 而不与国民党联合,它可能干得更糟;如果它较早地为最后的决

13、裂做好准备,它也许会干 得更好。 ”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1922年中共决定与中国国民党合作 B与“国民党联合”有利于革命高潮到来 C中共犯了右倾错误导致“最后的决裂” D中共较早准备决裂便能完成革命任务二、材料题:本大题共二、材料题:本大题共 4 4 小题,共小题,共 5050 分。分。26、 (17 分)市民(即城市居民)群体采取的影响社会的行为,构成市民运动。阅读下列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晚明农民运动掀起的前夕,大规模的城市民变已在全国各处展开。这些民 变主要集中于长江下游手工业最发达地区的苏州、松江、杭州、江宁、常熟、景德镇,也 见之于武汉、临清、福州、广州各地。这些民变的

14、矛头,主要是对着当时朝廷所派至 各地横征暴敛的矿监税使。 刘石吉近代城镇手 艺工人抗议形态的演变 (1)据材料一,概括明朝中后期城市民变发生的地域分布特征。结合时代背景,分析 这一时期城市民变的原因。 (5 分) 材料二 在中世纪城市建立前期,其统治权力常常被带有一定封建性质的城市贵族所 把持。贵族的独裁终于激怒了市民群众,他们开始组织起自己的团体,选出领导人和 草拟有关章程,开始进行反抗斗争。 从十三世纪起,西方工商业者积极夺取城市的有关管理权力,最终执掌城市的政 权,并在其过程中形成的城市民主共和政体的雏形。 摘编自杨师群反思与比较:中西方古代社会的历史差距(2)据材料二,概括 13 世纪西方市民运动的特点,分析这一时期市民运动对欧洲社 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