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84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3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江苏省海安县实验中学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实验中学 2014-201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考试时间:60 分钟 总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 32 小题,每小题 2 分,合计 64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 确答案的序号用 2B 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否则不得分) 1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 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符合这一描述的历史时期 是 A夏朝 B商朝 C

2、西周 D秦朝 3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某项制度时说:“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禅让制 D郡县制 4周幽王欲立妾褒姒之子为王。大臣申侯上疏谏曰:“王今宠信褒妃,废嫡立庶,既乖夫 妇之义,又伤父子之情。望吾王收回乱命,庶可免亡国之殃也。 ”意在说明嫡庶关 系的确立 A.扩大了周朝国君统治的区域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C.促进了地方行政制度的完善 D.消除了国家灭亡的根本因素 5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帝,生物之主,兴益之宗。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自以“德兼 三皇,功过五帝”,用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其主观目

3、的是A炫耀文治武功 B树立专制权威 C寻求暴政依据 D宣扬君权神授 6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 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 负责的官员” ,这是指 A周天子实行分封制 B秦始皇设立郡县制 C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 D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 犹存”主要是指 A.建立统一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B.开创皇帝制度 C.统一度量衡、货币 D.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 8汉书贾山传记载:“秦为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极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 观毕至。”下列

4、措施中最有利于保障驰道修筑的是 A统一货币 B统一度量衡 C实行三公九卿制 D实行郡县制 9 “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 政的程序性和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指 A.西汉郡国并行制 B.唐朝三省六部制 C.元朝的行省制 D.明朝的内阁制 10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说明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11 “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 “那个庞然大物”是指 x2A内阁制度 B宰相制度 C宦官

5、集团 D胡惟庸集团 12明史宰辅年表记载:“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有历升至大学士者。 至仁宗而后,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阁权之重偃然汉、 唐宰辅。”这段材料表明 A内阁成为法定的决策机构 B明仁宗时期内阁开始出现 C内阁地位和权力逐渐提高 D大学士完全获得宰相职权 13清代科考规定,在殿试答卷时,文内遇有“皇帝”等字,须直接换一行顶格书写。这 在本质上反映出 A八股之风愈演愈盛 B君主专制影响深刻 C科考规范愈加严格 D君主名号不再避讳 14 汉书记载:“建元元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 元光元年冬十一月,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材料

6、中的选官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 B九品中正制 C察举制 D科举制 15孙中山曾对科举制发表以下看法:“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 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 若日月。”对此,一下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之前实行的是察举制 B科举制是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C唐宋至明清的科举考试“不合时用” D科举制度在唐朝正式建立 16 “在希腊人的国民生活中,海洋所起的作用,有了确定的形式殖民地靠近海洋,而 且只有靠着海洋才能和它们的母邦往来。它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独立,以及它们本身的 存在,都需要有强大的船队。 ”上述材料说明 A海外贸易是古希腊唯

7、一的经济形式 B古希腊形成典型的海洋文明 C殖民地与希腊母邦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 D海洋的存在导致了古希腊的海外殖民 17“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 照他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 就日益遭到排斥。”这一论述主要是针对古希腊改革中的 A按财产赋予政治权力 B成立陪审法庭 C废除债务奴隶 D发放观剧津贴 18雅典公民大会曾依据“陶片放逐法”将民主派领袖执政官泰米斯托克利逐出雅典。后 世考古学家在对雅典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 191 片刻有他名字的陶片,经检测,陶片上 的笔迹分属 4 个人。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废除

8、债务奴隶制度 B少数贵族独享民主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公民缺乏参政热情 19比利时罗马法专家里维埃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不仅是那一个国家的法。 ” 中国有学者认为:“说罗马法是世界性的普通法,说罗马法征服了世界,当然并不十 分确切” 。关于罗马法对后世影响的确切说法应该是A影响近代欧美国家并波及世界 B覆盖到被罗马帝国征服的国家C波及到了罗马帝国周边的邻国 D渗透到罗马共和国的各个角落 20. 如下图所示,罗马法是欧洲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它经历了一个不同 寻常的发展历程。下列相关表述错误的是3A.习惯法是罗马共和国早期的公民法 B.十二铜表法主要维护平民的利益 C.公

9、民法主要适用于罗马共和国时期 D.万民法是罗马帝国对外扩张的产物 21世界文明史介绍:罗马成文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是罗马城市行政官在执法过程中 所做的决定行政官可以根据每一个别案例的情况做出裁量,而不必僵硬地按 照有关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判决。他的这种决定成为事实上的判例法。”由此可 见,罗马法的显著特点是 A. 具有较为明显的习惯法传统 B. 内容庞杂且受行政因素影响 C. 结构松散但有普遍的适用性 D. 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实用性 22学者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指出:“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 美的一镒政治设计。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 走向长治久安的

10、最完美的例子。”材料中的制度创新主要指 A君主立宪制 B两党制 C“责任内阁制” D议会制 23北大教授钱乘旦在论述英国历史时说:“当转型的准备工作完成后,现代化的第一步 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这就标志着现代化的开始。一个人的绝对权力阻碍了 国家的发展,不限制这种权力,国家便无法进步。 ”据此,作者认为英国现代化的开始 应该是A光荣革命 B颁布权利法案 C1832 年议会改革 D责任制内阁形成 242010 年初,奥巴马上台后力推的医疗保险改革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但其后有 26 个 州反对该法案,提请违宪诉讼。2012 年 6 月美国最高法院裁定,医改法案大部分条款 合乎宪法。这反映了美国

11、A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国会和总统 B各州的权力高于联邦政府的权力 C国会与总统在大政方针上保持一致 D国家权力结构的特点是分权与制衡 25. 某校高二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研读美国 1787 年宪法后摘录了部分宪法条文,拟定为 接下来的探讨话题。指出他们在摘录过程中与原文(宪法内容)明显不符的是 A.联邦政府有发行货币等经济大权 B.地方各州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C.总统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 D.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 26分权制衡原则是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它源于古代西方政治思想,直至近代才作为重 要的政治原则得以确立和完善。下列国家权力机构在政治实践中,制衡效果相对较 弱的是A英国的内阁

12、与下院 B美国的总统与国会C法国的总统和参议院 D德国的皇帝和议会 27观察下图,导致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生产指数不断上升的政治因素是A统一后建立君主立宪制 B率先开展两次工业革命 C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帝国 D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8某同学在学习“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课题时,制作了某国政治体制示意图,对该国4体制表述正确的是A国家元首仅是国家的象征 B立法权与行政权独立平等 C行政权控制立法权 D宰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 29. 1689 年权利法案和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确立责任内阁制 B.带有君主立宪制色彩 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 30有人

13、说“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见证了中国近代史的起点和终点,是中国近代 历史的缩影。”下列文献能够见证“起点”历史的是 A南京条约 B天朝田亩制度 C资政新篇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1.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中国开放五口作为通商口岸,其中“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 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且临近富饶的江浙”。英国选择这些城市作为通商口岸的主 要目的是 A.倾销鸦片 B.传播宗教 C.输出资本 D.打开市场 32一个侵略者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 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园门口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我们已经完毕这件 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

14、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 了。”据此分析,他参加的侵华战争应该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二. 判断题(本大题共 8小题,每小题 2分,合计 16分。正 确 与 错 误 分别 用“A”和“B” 表示。请将答案用 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否则不得分) 33右图是南京名胜半山园,历史上曾是王安石的宅邸。 王安石担任过北宋参知政事一职,该职位的设立是 为了分割宰相的财政权。 34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 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较好的处理了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35. 清嘉庆皇帝说:“我朝列圣相承,乾纲独揽,大权从 无旁落。 ”导致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当时废除了宰相制度,解决了丞相专权对皇权 的威胁。 36梭伦改革以财产多寡划分等级,这只有利于新兴工商业阶层参政,对雅典民主政治的 发展不利。 37约公元前 2 世纪,罗马城内的某法官在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