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61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4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东省淄博市六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学分认定模块考试试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淄博六中 2014 级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模块考试(历史学科)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班别、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处。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处,不按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和答题纸一并收1下面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意思。这位思想家可归类为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2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

2、“重礼轻法”。这些的来源是( )A法家思想 B儒家思想C儒、道思想的结合 D儒、法思想的结合3 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 ”上述记载( )反映了董仲舒的思想观念 给后人留下了研究天文学的宝贵资料体现了迷信对封建史学的影响 记载荒诞不经,缺乏科学精神ABCD第 2 页 共 9 页 4随着社会的变迁,儒家文化自身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下列各项能够体现儒家思想与时俱进精神内涵的是( ) 汉代董仲舒将“春秋大一统”融入儒家思想宋代儒学家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2明清时期的儒学家将儒学神圣化当今为建立和谐社会充分发掘儒家思想的深层内涵A B C D5魏晋时期,有人斥责

3、佛教“使父子之亲隅,君臣之义乖,夫妇之和旷,友期之信绝”。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传入颠覆了传统观念 B儒家伦理不为社会所重视C佛教急于融入本土文化 D佛教与儒家伦理抵触6成书于唐代的道教经典玉清经中说元始天尊讲十戒,第一戒不违戾父母师长,第二戒不杀生,第三戒不叛逆君王,谋害国家。这反映了(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道教地位上升C道教深受理学影响 D佛教开始传入中国7儒家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到今天仍有现实意义的有()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政在得民” “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人伦者,天理也”ABCD8李贽著有焚书 藏书等多种著作。 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

4、。 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9黄宗羲提出设宰相一人,参知政事若干人,每日与其他大臣一起,在便殿与天子共同议政。章奏由天子批答, “天子不能尽,则宰相批之,下六部施行。更不用呈之御前,转发阁中票拟”。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A黄宗羲主张恢复宋朝的政治制度B黄宗羲主张设参知政事以分割相权加强皇权C黄宗羲主张通过设立宰相制约君主权力D黄宗羲主张的宰相制度与明之前没有区别10 “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

5、刻,亦何益哉!”(摘自亭林诗集),与这一观念同时出现的是( )A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B “格物致知”“知先行后”3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工商皆本”“经世致用”11有学者认为:“宋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具魅力的时代。中国文明在开始时期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比西亚落后得多,但是以后这种局面逐渐被扭转。到了宋代便超越西亚而世界最前列。 ”下列成就不能支撑此结论的是( )A指南针用于航海 B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发明雕版印刷术12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

6、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C诱发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兴起 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13甘薯传入有助于解决中国人口增加与粮食不足问题,甘薯传入后不久,就有一部图书写下了详细的生产指导,用以推广甘薯种植。这部图书是( )A 齐民要术 B 农书 C 本草纲目 D 农政全书14 天工开物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该书( )A是传统科技的综合性著作 B是中国古代自然科

7、学的最高成就C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D是科举制的产物15美学家指出:“汉末魏晋六朝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时代。 ”这种精神在文学艺术上的体现是( ) 清明上河图红楼梦搜神记女史箴图摹本A B C D16下表是法国读书杂志推荐的理想藏书中的三部。其中表述完全正确的项目是( )417南朝著名的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表明他强调书法创作应该( )A效法道家 B有意无法 C形神兼备 D超越古人18西方学者查尔斯默里在文明的解析一书中以下图表示公元 600-1800 年中国绘画的发展状况。约每 200 年间

8、出现一个高峰。处于该图第五个高峰期的著名画作是( )A顾恺之女史箴图B吴道子送子天王图C徐渭牡丹蕉石图D佚名人物龙凤图19京剧艺术作为中国戏曲艺术的代表,勘称“国之瑰宝”。教育部决定 2008 年 3 月到2009 年 7 月在北京、天津、黑龙江、上海等 10 省市开展试点工作,在音乐课程中增加京剧内容,并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向全国推广。下列各项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A京剧的形成是几代艺术家共同努力的结果B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昌盛期5C京剧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的成熟D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20古希腊伊壁鸠鲁说:“法律同国家一样,也是人们相互约定的产物。法律就是宣布正义。

9、正义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因为它是人们相互交往中的一种有益的东西。 ”该材料( )A强调古希腊的法律具有正义性B说明法律是维护统治阶级利益的工具C与卢梭的学说具有某种相似性D体现立法的标准和共同本质是正义21马丁路德这样描述他在奥古斯丁修道院塔楼的“福音体验”:“我夜以继日地思索上帝公义的问题,直到我看出它与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关系。不久我便明白上帝的公义真正指的是上帝以恩惠和怜悯使我们因信称义。我立即感到自己已得重生,乐园的门大开,让我进入。圣经的一切话语有了新意义。 ”马丁路德“福音体验”的重大意义在于( )A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B使宗教神权、专制王权和贵族特权遭到沉重打击C使人们获得精神

10、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D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22近年来孔子学院已遍及五大洲。而孔子的学说传到西方,是从 400 多年前意大利传教士把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一书译成拉丁文带到欧洲开始的。由此看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伏尔泰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B从孔子学院变体汉字标识看,其主要职责是推广汉语而非仅介绍孔子C孔子学院的建立是孔子“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思想的现实实践D 马可波罗行记在西欧开始流传前欧洲人不可能了解到孔子的思想23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

11、题。 ”这体现他主张( )A制定契约限制官吏滥用职权 B个人意志凌驾于公权之上C反对用暴力手段解决官民对立 D官吏行使权力需接受人民监督24 “这些哲人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他们相信不仅存在着控制物质世界的自然法则,也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被用来检验一切事物所有的人、6所有的制度、所有的传统。 ”引文中的“这些哲人”和空格部分()分别是指( )A人文主义者、人性 B启蒙思想家、理性C启蒙思想家、科学 D人文主义者、理性25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 年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

12、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中可以看出近代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方法 B物理学居于核心和基础地位C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侧重于逻辑推理和理论概括D数学成为其主要的表达方式26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提出“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材料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 )A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B达尔文的进化论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2

13、7艺术家们试图推翻原来“艺术”的定义,把各种新的观念、形式和材料纳入到艺术表达的范畴之内。大多数人全然无法喜欢这一艺术,每一个社会阶层都十分普遍地表现了这一精神障碍。因为一般说来,人人都有循规蹈矩的习惯;这一艺术扰乱了他们的传统感和安全感。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它以表达主观性、紧张感和危机感而真正开始。下列属于这一艺术的作品是( )A 等待戈多 B 自由引导人民C 日出印象 D 马拉之死28张老师上课时用 PPT 展示了一张表格,要求同学们结合自己对这两种文学艺术流派的理解,分别列举出一部代表作品。同学们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正确的是( )7A 巴黎圣母院 、 人间喜剧 B 百年孤独 、 人间喜剧C

14、巴黎圣母院 、 百年孤独 D 悲惨世界 、 战争与和平2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贝多芬的交响曲是古典主义音乐的瑰宝B印象派音乐的产生影响了印象派绘画的兴起C贝多芬开创了浪漫主义音乐的先河D德彪西是印象派音乐的代表人物30下表是截自中央电视台某频道 2011 年 12 月 26 日的节目单(部分),这表明电视的重要功能之一是( )第卷(非选择题共 55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 3 小题,31 题 12 分、32 题 25 分,33 题 18 分,共 55 分)31(12 分)社会风尚是指在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阅

15、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引者注:“袍”和“泽”均为古代衣服,后以此称军队中的同事)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摘自诗经秦风无衣材料二宋初“衣服递有等级,不敢略相陵躐”,从清明上河图看上层人物多穿齐整的袍衫,长可掩足;平民大众则捋袖敞襟,系带裹腿,以便活动,南宋时已不可遏制, “衣服之章,上下混淆”。朱熹感慨:“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 ”摘自沈从文中国服饰史材料三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8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1)材料一反映了战国时期秦国怎样的社会风气?这一风尚在商鞅变法后于秦国更盛,请结合所学指出其更盛的主要原因。(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