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50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内蒙古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包头一中 20152016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有人评价诸子百家中的某一学派:“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愿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不管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成为他们解放的宗旨” 。下列言论代表了该学派主张的是A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B “明主峭其法而严刑、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不足以止乱。 ”C “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 ”D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2

2、.古代儒家思想包含了大量社会和谐的内容,儒家强调天人和谐、人我和谐、君民和谐以及身心和谐。下列思想体现“人我和谐”的是A天人合一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民贵君轻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王者配天,谓其道。天有四时,王有四政,四政若四时,通类也,天人所同有也。庆为春,赏为夏,罚为秋,刑为冬。庆赏罚刑之不可不具也,如春夏秋冬不可不备也。 ”材料中的思想最早由下列哪位思想家提出A孟子 B董仲舒 C陆九渊 D黄宗羲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 “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以A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认识自然发展

3、规律为导向 C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5.用朱熹的“格物致知”一词,把西方自然科学称为“格致之学” ,朱熹所说的“格致”的含义是A.通过接触世间万物体会各种知识B.通过内心感悟把握“理”C强调物质的第一性和意识的第二性2D.通过研究自然科学认识人类社会6.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 4 人,明代有 95 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 203 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 B商品经济的发展C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 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7.王守仁(阳明)说:“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

4、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 (答罗整庵少宰书 )这一言论 A否定孔子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 B具有早期民主启蒙思想性质C主张通过内心反省获得新知 D主张接触世间万物以求理8.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皮肤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A.主张君民共治,反对君主专制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9. 李贽说:“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

5、末。 ”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 ”上述主张A肯定了商人追逐利益的精神 B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C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奠定了“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 10.当波斯人占领古希腊城邦福西亚时,福西亚人选择的不是带上整座城市,而是带上所有的人民,乘船航行到西方,在那里建立了一座新城.他们认为带去的是他们的城邦.这说明A.古希腊人具有法律之上的观念 B.古希腊实行城邦民主制度C.古希腊人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D.古希腊人誓死捍卫城邦领土11.普罗塔戈拉曾说:“至于神,我既不能说他们存在,也不能说他们不存在,因为阻碍我认识

6、这一点的事情很多,例如问题晦涩,人寿短促。 ”对此材料理解准确的是A.智者的言论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B.智者否认教会的权威,主张因信称义C.智者的言论是近代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源头D.智者体现人类的理性,否认绝对权威312.彼得盖伊在启蒙运动中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刻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 ”这说明文艺复兴A完全没有摆脱神学的束缚 B用理性批判宗教神学体系C以宗教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继续倡导天主教的价值观13.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阐述了基督教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 ,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

7、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D动摇了天主教在西欧各国的地位14.卢梭指出,法律是“公意” ,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这表明卢梭主张A君权神授 B.主权在民 C.三权分立 D.君主立宪15.格拉斯在再见,西方文化中写道:如果有人问我现在的欧洲需要什么,我会说需要能不依赖他人自己形成想法的人,是能独立思考,而不是按照别人的意愿思考的人,是能摆脱惯常的思维轨道,能用新的视角思考周围发生的事情的人。与材料中对“人”的认识

8、持相似观点的思想家是A卢梭 B薄伽丘 C康德 D马丁路德16.西方一本描写宋朝的书中国转向内向中说:“理学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后,整个社会走向宇宙统一规范的文化操控。加剧了中国儒学中对工具技术的攻击反驳,中国学问一向就少逻辑,所以中国古代科学虽然发达,但出不了像几何原本那样的体系理论。 ”上述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要说明A.中国古代科技具有较强的经验性和封闭性B.以人伦为中心的理学束缚了近代科学的发展C.中国古代科技长期领先世界但欠缺逻辑性D.欧洲近代科技伴随实验科学的发展而兴起17.历史学家钱穆以为, “总之,古代中国在宋以前,文学艺术尚是贵族的、宗教的,而宋兴以来则逐渐流向大众民间,成为日常人们生

9、活的一部分。 ”下列分别体现“宋以前”与4“宋兴以来”艺术形式特点的是A彩陶画与汉赋 B话本与小说 C楚辞与文人画 D唐诗与风俗画18.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 ”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富宫秘闻,诗人“反复极言” , “上之人亦不以为罪”, “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B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C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D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19.“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 “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 ,这些诗句是对下列中国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A. 书法 B. 绘画 C. 杂技

10、 D. 戏曲20.1859 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B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 ,否定生物“神创说”C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D爱因斯坦创立相对论,改变了过去的时空观21.“就人类文明史而言,它成就了英国工业革命,在法国诱发了启蒙运动和大革命。迄今为止,还没有第二个重要的科学和学术理论,取得过如此之大的成就。 ” “它”指的A哥白尼的“日心说” B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法拉第的电磁感应现象22.“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

11、,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 ” “这一发现”指的是A牛顿万有引力定律 B法拉第的电磁学C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爱因斯坦的相对论23.20 世纪 50 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 20 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 ”材料认为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A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B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C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D “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流行524.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

12、,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光。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其存深意矣。 ” (四库全书 )以下最得其“深意”真传的是A王韬 B李鸿章 C梁启超 D孙中山25.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用在“中体”中偷用西学的“移花接木”的方法,给皇帝讲“必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 。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外衣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26.孙中山说:“如果我们从中华民国存在之日起就不去考虑如何防止资本主义在最近将来的孽生崛起,那么等待我们的就是比清朝专制暴政还要酷烈百倍的新专制暴

13、政。 ”这句话的本质含义是A.通过民族革命,推翻清朝政府,确立中华民国B.通过政治革命,确立共和政体,防止帝制复辟C.通过社会革命,追求经济平等,防止富人专制D.坚持三民主义,追求资本主义,取代封建主义27. 革命党人陈天华说:“国家譬如一只船,皇帝是一个舵工,官府是船上的水手,百姓是出资本的东家倘若舵工水手不能办事,东家一定要把这些舵工水手换了,另用一班人,才是道理。 ”下列各项体现这一言论要求的是A. 民权主义 B. 民族主义 C.君民共主 D.民生主义28.1912 年清帝宣布退位时,南京临时政府曾这样承诺:“清帝退位后尊号不变,民国政府待以外国君主之礼;清帝退位后暂居宫禁,侍卫人照常留

14、用。 ”但 1924 年冯玉祥却利用武力强行将清帝溥仪赶出了故宫。胡适认为这是“民国史上的一件最不名誉的事” 。胡适的这一态度说明了A胡适反封建精神的不彻底 B胡适受西方契约精神的影响C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D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不符时宜29.笑林广记记载古代一则笑话:有个官员到乡下去,问一个老农说:“近年来黎庶如何?”老农答道: “今年梨树挺好,只是虫吃了些。 ” ,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主张是A康有为的政治改良 B孙中山的社会革命6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 D毛泽东的土地革命30.1920 年,陈独秀在谈政治一文中指出:“我虽然承认不必从根本上废弃国家、政治、法律这个工具,却不承认现存的资产阶级(即掠

15、夺阶级)的国家、政治、法律有扫除社会罪恶的可能性。 ”这一认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国民革命运动的推动 C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二、材料题(共 2 题,40 分)31.(18 分)材料一 欧洲进入近代时期起,脚步非常清楚地、一个世纪一个世纪地向前发展:15、16世纪是“序幕” ;17 世纪进入到精神的深处同神学反复“较量” ;18 世纪最为关键为19 世纪资本主义社会的“全盛期”准备了物质的和精神的条件。这是一个合乎自然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没有局限在欧洲,它影响着、牵动着全世界前进的步伐。 欧洲文明扩张史序材料二 正当工业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刚刚开始蔓延,形成巨大冲击之时,一场更大的变动在率先进入工业化的少数几个国家又悄然到来了,它更加彻底地改变了人类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