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848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99.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云南省德宏州潞西市芒市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2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5050 分。分。 )1.德拉古立法之所以失败,主要是由于( ) A、回避了社会主要矛盾 B、采用严刑峻法 C、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贵族专权 D、目的是建立僭主政治2.下列最能完整反映梭伦改革特点的是( )A. 坚决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 满足了广大平民阶层的利益C. 试图在中庸、公平、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和谐社会 D. 没有满足各个阶层的利益3.公元前 8-前 6 世纪,雅典出现了许多“佩拉太”,又被称做“六一汉”。这种现象是(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进行盘剥的结

2、果C萨拉米岛危机后城邦动荡的结果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4.汉书食货志载:“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其中所说的“本”是指( )A中央集权 B法家思想 C农耕经济 D奖励军功5.商鞅变法中对中国封建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A.实行县制 B.废井田,开阡陌 C.奖励耕战,废除贵族特权 D.限制工商业者活动6、商鞅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之间的内在联系应是( )A. 变法直接导致了秦国的统一 B变法减缓了秦国统一的步伐 C变法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 D变法与秦国完成统一无关 7.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恢复和发展经济以稳定统治

3、B.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以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C. 促进北方的民族融合,以扩大统治区域 D. 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8.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 增强国家军事力量 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 B、 C、 D、9.据史料记载,北魏初年“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后来却纷纷“返旧墟”,导致这种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当时统治者实行了( )A胡汉通婚 B均田制 C迁都洛阳 D俸禄制10.现在有些国家提供小额贷款给农民资助其发展生产,在我国古代就有类似的做法。这种做法出现于( )2A

4、商鞅变法 B孝文帝改革 C庆历新政 D王安石变法 11、古时有人评价王安石变法时说:“自王安石用事,陷溺人心,至今不自知觉。人趋利而不知义,则主势日孤。”下列哪项变法措施是其难以用来攻击王安石变法造成“人趋利而不知义”(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均输法12.北宋中期封建统治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具体表现在(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农民反抗斗争此起彼伏 冗官冗兵冗费 少数民族的威胁A B C D13.16 世纪欧洲掀起了一场反对大规模的宗教改革运动,其矛头直指( )A、东正教B、伊斯兰教C、天主教D、佛教14.德意志宗教改革开展的直接原因是( )A、教皇将圣经定为学校的主修课目 B、教皇派人

5、到德意志征收“什一税”C、教皇派人到德意志出售赎罪卷 D、宗教“异端”思想的影响15、加尔文在日内瓦建立神权共和国,他是事实上的最高领袖,由市民选举产生的议会是最高权力机构。新政权在加尔文教义指导下,严厉镇压天主教会的活动,惩处反对加尔文宗的人士。这说明( )A加尔文在瑞士进行独裁统治 B现代民主制度源自宗教改革C宗教改革对政治制度的发展有所推动 D宗教都带有专制主义倾向 16. 下列关于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 )A. 他被称作“埃及的亚历山大” B. 在埃及进行了一系列削弱中央集权的改革C. 他采取的措施客观上促进了埃及的近代化 D. 改革最终胜利17.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决定废除农

6、奴制的主要原因是( )A. 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B. 农奴制导致俄国长期落后于西方C. 农奴制经历着空前危机 D. 欧洲大陆已兴起改革浪潮18.1861 年改革有利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指( )A. 对农民的掠夺使俄国积累了大量的资本 B. 废除了农奴制度,使农奴解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束缚C. 国力增强,有利于俄国开拓海外市场 D.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19.列宁指出:“1861 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这样的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导致俄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农奴制度的废除 B.借鉴了西欧的技术

7、经验 C.革除各种阻碍工业化的政治体制 D.上层建筑的近代化变革20.日本从“锁国”走向“开国”的重要转折点是( )A 、 “黑船事件” B、 戊辰战争 C 、 “大政奉还” D、 尊王攘夷21.1874 年,日本人将“Science”翻译成为“科学” ,后于 1915 年引人中国。与这一概念传播相关的事件是( )A洋务运动明治维新 B明治维新/新文化运动 3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D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22.历史上各国改革的措施往往具有相似之处。下列哪项改革推行了近似明治维新中“废藩置县”的措施( )A梭伦改革 B俄国农奴制改革 C商鞅变法 D王安石变法23.下列近代人物中,把西方的政治学说同传统

8、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是( )A魏源 B曾国藩 C康有为 D张之洞24.戊戌政变发生后,百日维新的措施中仅保留了( )A编练新军 B京师大学堂C农工商总局 D官民上书25.“在短短的 103 天中,发出上百道新政诏令,改革内容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譬如:废八股,改策论,这使众多的士子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失去了奋斗前程,他们自然走向变法的对立面。 ”该材料( )A表达了对百日维新的抵制 B指出了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源C对变法措施责全求备,失之偏颇 D指出变法实施过程中的弊端2、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三道小题,共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三道小题,共 5050 分)分)26.(20 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

9、料一材料一 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有所不同,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一切公职人员,决定宣战等一切国家大事。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材料二材料二 设立 20 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全国划分 41 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凡从事本业者免除部分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材料三材料三 梭伦:“我手持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面前,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有优势。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材料四材料四 王安石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1)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与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6 分)(2)结合材料三、四,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各有何特征?(6 分)(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对本国政治体制的形成各有何影响?(4 分)(4)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都是历史上成功的改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改革成功必须4具备哪些要素?(4 分)27.(15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一 1856 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

11、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材料二 1868 年 4 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材料三材料三 1898 年 6 月 11 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

12、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6 分)(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 分)(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核心主张,局限性,改革方式上的相同之处是什么?(6 分)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5 分)材料一材料一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 ,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 “

13、凡三十一县” (也有史书认为是 41 县或 36 个县) 。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商鞅通过县的设置,把领主对领邑内的政治特权收归中央。摘自历史千年 “商鞅变法”(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从政治方面概括商鞅“行县制”的社会背景,并指出“行县制”的特点及目的。 (6 分)5材料二材料二 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顷,商君告归。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且夫商君固大王仇雠也,愿大王图之。 ”商君归还,惠王车裂之,而秦人不怜。战国策新校注(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

14、因何而死。 (4 分)材料三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之际,而祸乱极矣” 。宋史王安石传(3)材料三中朱熹如何评论王安石?在他看来,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有哪些?(5 分)芒市中学 2013 年秋季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20 小题 60 分。 )二、 非选择题(本大题有三道小题,共 50 分)27.(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有何不同? (6 分) 俄侧重解决内部危机,废除农奴制;日侧重向西方学习,引进西方文明改造日本社会;中 国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的命运。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