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483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河北省唐山市2014届高三9月摸底考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河北省唐山市河北省唐山市2013201320142014 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学年度高三年级摸底考试语语 文文 试试 题题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题前,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 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母亲吗? 王晓冰 寻亲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其中对母亲的追寻可以说是所有人的一 种“恋母情结”,当然,与此相应的还

2、有寻亲中的“恋父情结”。在东西方文化 中,人们 都有各自共同的原始母亲,一位是女娲,一位是夏娃。然而,要把文化或文学中的共同母 亲认定为现实生活中的共同母亲,则是一种从文化走向科学的行 为,需要多学科的研究才 能认定。 在中国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女娲又称女娲娘娘,风姓,生于成 纪(今甘肃秦安县),一说她的名字为风里希(或为凤里牺)。女娲首先是抟土 造人,用 黄土仿照自己,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又是拯救中国人的女神。由于上古时代的共工 怒触不周山,引发了一场特大灾难,天崩地陷,猛禽恶兽尽出,残 害百姓。于是,女娲熔 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还杀死恶兽猛禽,让先民安康幸福。 风俗通

3、义记载,女娲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后代, 因此她也被视为婚姻女神。而且,传说中的女娲还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于 是人们又 奉女娲为音乐女神。当然,还有传说认为,女娲是一位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主要活动 于黄土高原,她的陵寝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赵城镇东的侯村。 现在,一些考古、历史、神话、民俗专家考察山西吉县人祖山后形成共识,认为日前 在人祖山娲皇宫女娲塑像下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是传说中史前“三皇时代”的“娲 皇”遗骨。也就是说,女娲终于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中华民族的共同母亲被找到了。 专家的认定有多方面证据,但归纳起来,主要是文化的和科学的两大类证据。文化的 证

4、据是,早在 1984 年,娲皇宫遭到破坏时,考古工作者就在女娲塑像下发现 遗骨,包以 黄绫,盛于木函。“木函”墨书写道:“大明正德十五年(1520 年),天火烧了金山寺, 皇帝遗骨流在此,十六年上梁立木。皇帝遗骨先人流 下。”这说明,明代人的墨书记 载把该人骨称为“皇帝遗骨”。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田建文等人从 2011 年 8 月 13 日10 月 9 日对人祖庙进行了 抢救性整理,发现战国、汉、唐、宋、元、明、清、民国时代遗物 291 件(套),并在娲 皇宫积土中找到人头骨、木函残片和距今 2100900 年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这是中国目 前发现最早祭祀女娲的考古遗迹。 而科学的证据是,

5、考古人员把代表“皇帝遗骨”的成人头骨送到北京大学进行 C14 同2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 6200 年。 综合这些证据,一些专家认为,这块头骨就是中国人的先母女娲。然而,这一认定引 起了争论,相当多的人认为证据不充分,论证不扎实。C14 同位素测年只能测 出一种生物 或器物生活或流行的年代,但不能进行身份认定。而且,专家们也认为,在漫长的母系社 会中,女娲首先是原始氏族的名号,同时也成为氏族首领的名 字,不会只是一个女娲,会 有一代又一代的女娲产生。木函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某代或最后一代女娲,是后 人对母系社会首领女娲崇高地位的追称。既然是 一代女娲,就不可能确认她就是中

6、国人最 原始的母亲。 摘编自百科知识20127 1对文化和传说中“女娲是中国人的共同始母”的原因,陈述错误的一项是 A女娲造就了中华民族,同时她熔炼五色石来修补苍天,杀死恶兽猛禽,拯救中国 人,让先民安康幸福。 B女娲被视为婚姻女神。风俗通义记载,她替人类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 相互婚配,繁衍后代。 C女娲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山西吉县人祖山发现的“皇帝遗骨”,可能就是 女娲(娲皇)的遗骨。 D女娲被视为音乐女神。传说中的女娲制造了一种叫笙簧的乐器,使人们在繁重的 劳作之余,愉悦身心。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恋母情结”和“恋父情结”都是人类文化和心理依恋的一个重要内容

7、,因而东西方文 化中,都有各自的原始母亲。 BC14 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这块成人头骨距今为 6200 年。这为女娲成为中国人的 共同始母的说法,提供了科学依据。 C考古工作者在山西吉县人祖庙发现的人头骨、木函残片和曾作祭品的动物骨头, 这些都可以认定为有利的考古证据。 D女娲要实现从传说走到现实生活,也就是对她的中国人共同始母的身份确认,需 要用文化和科学两大类的证据来证明。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在文化和传说中,女娲之所以成为中国人的共同始母,是因为她承担了多重母亲 的责任,做了对人类有益的事情。 B对女娲是不是中国人的共同始祖的认定是严肃的,由此,考古等专家认定女娲

8、的 头骨是参考了文化和科学多方面证据。 C传说认为,在山西洪洞县的侯村有她的陵寝,考古专家却在山西吉县发现遗骨, 可见传说是不能作为寻找始母依据的。 D虽然一些专家认为头骨是先母女娲的头骨,但是还不能最后确切地认定这个女娲 头骨就是中国人最原始的母亲的头骨。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一 7 题。 黄福,字如锡,昌邑人。洪武中,由太学生历金吾前卫经历。上书论国家大计。太祖 奇之,超拜工部右侍郎。建文时,深见倚任。成祖列奸党二十九人,福与焉。成祖入京师, 福迎附。李景隆指福奸党,福曰:“臣固应死,但目为奸党,则臣心未服。”帝置不问,

9、复其官。已,督安南军饷。 安南既平,郡县其地,命福以尚书掌 布政、按察二司事。时远方初定,军旅未息,庶 务繁剧。福随事制宜,咸有条理。上疏言:“交趾赋税轻重不一,请酌定,务从轻省。”3又请:“循泸江北岸至钦 州,设卫所,置驿站,以便往来。开中积盐,使商贾输粟,以广 军储。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又言:“广西民馈运,陆路艰险,宜令广东海 运二十万石以给。”皆报可。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置官师。数召父老宣谕德意。 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时群臣以细故谪交趾者众,福咸加拯恤, 甄其 贤者与共事,由是至者如归。镇守中官马骐怙宠虐民,福数裁抑之。骐诬福有异志。帝察 其妄,不问

10、。仁宗即位,召还,命兼詹事,辅太子。福在交趾凡十九 年。及还,交人扶携 走送,号泣不忍别。 宣德七年,帝改福官南京。明年兼掌南京兵部。英宗即位,加少保,参赞南京守备襄 城伯李隆机务。留都文臣参机务,自福始。隆用福言,政肃民安。正统五年正月卒,年七 十八。成化初,赠谥忠宣。 福丰仪修整,不妄言笑。历事六朝,多所建白。公正廉恕,素孚于人。当官不为赫赫 名,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自奉甚约,妻子仅给衣食,所得俸禄,惟待宾 客周匮乏而已。初,成祖手疏大臣十人,命解缙评之,惟于福曰:“秉心易 直,确乎有守。 ”无少贬。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11、皆报可。于是编氓籍 报:上报 B帝察其妄,不问 妄:荒谬 C参赞南京守备襄城伯李隆机务 赞:辅助 D公正廉恕,素孚于人 孚:信服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黄福“关爱百姓”的一组是(3 分) 请酌定,务从轻省 使商贾输粟,以广军储 官吏俸廪,仓粟不足则给以公田 宜令广东海运二十万石以给 于是编氓籍,定赋税,兴学校 忧国忘家,老而弥笃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黄福经历六朝,颇受皇帝器重。太祖越级提拔他;成祖虽把他列入奸党名列,但 仍重用他;英宗时,他开起了留都的文臣参预机务的先河。 B黄福为政有方,处理政事有条不紊。安南初定,事务繁杂,他因事

12、制宜,编制户 籍、制定赋税、兴办学校,向父老宣讲皇帝的恩德和旨意。 C黄福为人正直,爱憎分明。他对被贬到交阯的官员加以拯救和周济,并且和他们 共事。而对侍宠欺压百姓的马骐,黄福则多次压制他。 D黄福为官清廉,不事家产。他自己的生活非常俭约,家资仅够妻子儿女衣食,所 得的俸禄,只用于接待宾客和周济贫困的人罢了。7把第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戒属吏毋苛扰,一切镇之以静,上下帖然。(5 分) 译文: (2)事微细无不谨,忧国忘家,老而弥笃。(5 分) 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89 题。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

13、风雨湿征衣。4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注】诗人被俘押解北上,途经家乡江西南安军,曾绝食。梅花,指梅岭即大庾 岭。 商亡,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逃进首阳山,采薇充饥,最后饿死。8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5 分)9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句 1 分,共 6 分) (1)_,此时无声胜有声。_,铁骑突出刀枪鸣。(白居易琵琶行)(2)古之圣人,_,_。 (韩愈师说) (3)_,_。可怜白发生! (辛弃疾破阵子) 乙 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

14、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作答时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 把所选大题的题号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 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黄土地的困惑 王承磊 爹在电话里一遍遍絮叨着农村的好形势,好政策。好像农村的土地里到处埋着好多的 金子。爹的话像挠痒痒的挠子撩拨着海子的心。 “海子,外面的工不好打,干脆回家种地吧。”爹的语气坚定中带些催促。 “爹,我不想种地,种地有啥好,起早贪黑的,一年到头没个安宁。” 海子说这话时 带着商量的口气,“爹,我在这边也给你找了个活儿,

15、在工地上看门,一个月六百。” 电话线像根抻直的绳子,一头是爹,一头是海子。渐渐的,海子感觉有些力不从心了。爹的劲头很足:“我不去,混小子,你出去打工几年了,家里也没见你挣几分钱回来, 你也老大不小了,该找个媳妇了”这句话点了海子的穴,爹用一根细细的电话线把儿子从几千里外的地方拽回了家。 海子向老板辞职,说要回家种地。老板很痛快地答应了,算清了钱。老板留了话,什 么时候想回来,随时欢迎。老板看中的是海子的诚实和肯干。其实,海子在那里也挣不到多少钱,除去吃喝拉撒,所剩无几。但对于没有文凭的 民工来说,能按时发钱,不拖不欠就不错了。 爹让海子回去就是想有个帮手,种地可是力气活,爹上年纪了,身体不怎么壮实了, 眼看着地里的希望却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