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33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内蒙古包头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包头一中包头一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题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第 I I 卷卷 阅读题阅读题一、一、 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 3 3 题,每小题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9 9 分)分)从“莫言热”到“阅读热” ,关键在“人为”鹿永建新华社 16 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 ,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的回答比较消极。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

2、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 。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 12 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 “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2011 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 4.3 本,远低于韩国的 11 本,法国的 20 本,日本的 40 本以及以色列的 60 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

3、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 ,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 ,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在美国、法国甚至在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

4、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2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只要坚持每

5、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1.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 ”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对于“莫言热”能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D “莫言热”是

6、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3 分)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3.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 ) (3 分)A. 实体书店和

7、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 。3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到“阅读热” ,关键在“人为” 。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3535 分)分)(一)(一)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1919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 4

8、7 7 题。题。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乾清宫灾,廷和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因与其僚上疏,劝帝早朝晏罢,躬九庙祭祀,崇两宫孝养,勤日讲。复面奏开言路,达下情,还边兵,革宫市,省工作,减织造,凡十余条,皆切至。帝不省。寻以父卒乞奔丧,不许。三请乃许。阁臣之得终父母丧者,自廷和始也。服甫阕,即召至。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复与大学士蒋冕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帝令谷大用扼关门,乃归。帝命回

9、銮日群臣各制旗帐迎,廷和曰:“此里俗以施之亲旧耳。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帝再使使谕意,执不从,乃已。江左比岁不登,中官请遣官督织造。工部及给事、御史言之,皆不听,趣内阁撰敕。廷和等不奉命,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帝趣愈急,且戒毋渎扰执拗。廷和力争,言:“臣等与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宪宗、孝宗爱民节财美政非一,陛下不取法,独法其不美者,何也?”因请究拟旨者何人,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帝为谢不审,俾戒所遣官毋纵肆而已,不能止也。廷和先累疏乞休,其后请益力。三年正月,帝听之去。明年六月卒,年七十一。居久之,帝问大学士李时太仓所积几何,时对曰:“

10、可支数年。”帝慨然曰:“此杨廷和功,不可没也。”(节选自明史杨廷和传)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性沉静详审 审:慎重 4B郁然负公辅望 负:辜负C趣内阁撰敕 趣:通“促”,催促D廷和先累疏乞休 累:屡次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杨廷和直言劝谏的一组是( )(3 分)请帝避殿,下诏罪己,求直言 凡十余条,皆切至驰至居庸,欲身出塞请 天子至尊,不敢渎献因极言民困财竭,请毋遣 疑有假御批以行其私者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杨廷和少年成名志向远大。他十二岁中举,十九岁时比父亲先考中进士,喜欢考察研究国家的旧制旧例

11、、民情、边防事务及一切法家理论,志向高远。B杨廷和讲究孝道。父亲去世时,他请求允许奔丧,但皇上不答应,杨廷和再三请求,皇上才答应了。杨廷和的做法也开了内阁大臣得以守满丧期的先例。 C杨廷和敢于制止皇帝的不合理要求。皇上在宣府打猎,命令群臣在他回京之日制旗帐前来迎接,杨廷和认为这些要求不妥,执意不从,皇上只好作罢。D杨廷和爱惜民力。江东一带连年歉收,宦官请求派官员督促织造,杨廷和等不奉命,趁机极力说明人民困顿、财物枯竭,请求不要派遣,终于阻止了此事。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 分)(1)帝方猎宣府,使使赐廷和羊酒银币,廷和疏谢,因请回銮,不报。(5 分)(2)臣等与

12、举朝大臣、言官言之不听,顾二三邪佞之言是听,陛下能独与二三邪佞共治祖宗天下哉?(5 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 89 9 题。(题。(8 8 分)分)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8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 分)9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 分)( (三三) )名篇名句默写名篇名句默写(8(8 分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1)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白居易琵琶行)(2)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人生如

13、梦,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 ,怎敌他、晚来风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李清照声声慢)(4)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想当年, ,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25 分)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大匠吴良镛:让中国人诗意地栖居 阿 红1922 年,吴良镛出生于南京城南谢家祠。他名字中的“镛”,乃古乐器奏乐时用来打节拍的一种大钟。父亲希望他如黄钟大吕般奏出生命强音。1937 年南京大屠杀前,吴良镛跟随哥哥辗转武汉、重庆等地,边谋生边求学。1940 年,吴良镛迎来了命运的转折点,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重庆中

14、央大学建筑系。吴良镛的才华很快显露出来,他发表在校刊建筑上的文章释“阙”(阙是汉代典型建筑),被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看到,梁先生觉得吴良镛是个不可多得的建筑奇才,便发函让他当自己的助手。得到梁思成先生的赏识,吴良镛欣喜不已,能在建筑大师身边工作,更是他梦寐以求的。“做梁先生的助手,近水楼台,能有机会看到他从国外带回的最新的建筑领域前沿资料,让我开阔了眼界,积累了许多建筑学知识,可以说,梁先生是我学术人生的引路者”谈起恩师梁思成,吴良镛眼里充满感恩之情。“可以这样讲,是梁思成夫妇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如何行事为人,如何做学问”时至今日,吴良镛仍对当年梁思成夫妇的赏识提携念念不忘,每

15、年都会去梁思成林徽因墓前祭奠,致以哀思。1950 年,正当吴良镛获得硕士学位想继续深造时,忽然收到恩师梁思成的信函“新中国急需建筑人才,见信速归!”吴良镛赶紧收拾行囊,冲破层层阻力,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6改革开放后,高瞻远瞩的吴良镛,提出了许多系统的设想与建议。在他不遗余力的推动下,清华建筑系升格为建筑学院,培养出一大批高端英才。他倾尽心血,一直致力于开辟具有中国特色的建筑学之路,也为推动教育改革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国内外产生了深远影响。1999 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建协第二十届世界建筑师大会上,吴良镛起草了著名的北京宪章,为世界建筑学在新世纪的发展画出了路线图。当年北京老城改造,梁思成为保护北京历史遗迹四处奔走呼吁。没想到,进入 20 世纪80 年代,在北京进行旧城改造中,吴良镛也遇到了与恩师一样的焦虑心境。“西方建筑是石头的历史,而中国古代建筑则是土木的历史,因此保护起来更为艰难。”为此,他开始对北京旧城区进行调研,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提出了“有机更新”的整治理念和建造“类四合院”的住房体系构想,这样既能满足民众现代生活的需求,又能很好地保护和传承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