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332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云南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题(滇中分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昆明滇池中学昆明滇池中学 2012201220132013 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学年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卷语语 文文 考生注意:考生注意: 1 本试题卷分第 I 卷(阅读题)和第 11 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2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 答题卡上填写清楚。 3 客观题(选择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位置进行填涂。 主观题(非选择题)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卷上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上作答 无效。第 I 卷 阅读题 (48 分)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 (6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

2、,完成 13 题。20102010 年,年, “东方主义东方主义”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话语方式改变的契机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的西方文化理论,是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 。所谓“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由传教士开始,随着西方对东方的殖民扩大,到 19 世纪定形,建构成一种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向全球扩散,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就是强弱不对等所造成的。强者对弱者永远有说三道四的权力,反之则不然。它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弱者会被教育得产生“自认劣等意识” 。东方民族里,对“东方主义”的反省,伊斯兰知识分子较有成就,但也较为悲观。英国学者透纳曾经指出:

3、“东方主义的终结,必经视野和典范的巨大重塑,但这种知识的重建只能产生在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的条件下,经济的改变需要权力的改变。 ”而显然今天的伊斯兰世界无法拥有这样的条件。退而求其次,透纳希望人们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 ,抛弃东方主义赖以存在的人们自认劣等的前提,但这种话说得容易,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慷慨不挑剔,那不是千难万难?而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是以伊斯兰世界相比,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在 17世纪时中国犹为世界最富裕的国家,而后即每况愈下,到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中国人均所得只有欧洲的 0.75,对人说三道四成了西方理所当然的特权,中国似乎有一种“

4、中国性” ,这种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乃是中国落后、停滞的原因。但这种情况近年来有了改变。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美国专家在谈到亚洲新秩序时开始有人提出中关“共管” ,这就是现实权力改变所造成的自然结果。真正值得体味的,乃是弱者现实权力的改变,它必然会向话语权这个方向渗透。于是 2009 年时代杂志肯2定起中国来,并认为中国的高瞻远瞩、重视教育和孝道等五点可堪借鉴。话语的改变除了涉及权力外,也和话语双方的主观期待有关,因此外国的说法变了,是否希望中国慷慨地拿出外汇来帮忙?或是希望中国在减碳上让步?这些我们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这只是个开始。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

5、制化,要真正实现对异文化的尊重,非好几个世代不可。西方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可以欣慰,但大可不必志得意满,西方和中国一样,要努力改变的多着哪!此外,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逐渐改变,至少等于瓦解了中国的“自认劣等的意识” 。往后中国人,特别是学术文化界脱离了“东方主义”的诅咒,已有可能更客观地对待自己。1、下列关于“东方主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西方文化理论中,美国学者萨义德提出的“东方主义”对近代中国影响及干扰最大。B、 “东方主义”是西方统驭东方的话语方式,这种话语方式本质上是强弱不对等造成的。C、弱者“自认劣等意识”的存在,使得“东方主义”话语方式建构成了优劣对比的知识体系。D

6、、 “东方主义”作为一种强者对于弱者的话语方式,它是由传教士开始,通过教育、媒体以及留学生等途径向全球扩散的。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今天的伊斯兰世界依然无法改变自身在“东方主义”话语方式中的处境。B、英国学者透纳认为,经济的改变要以权力的改变为前提,只有西方与东方政治关系出现主要改革, “东方主义”才能够终结。C、中国人的“东方主义”经验,在归属程度上并不稍逊于伊斯兰世界,中国似乎有一种“中国性”较为劣等的元素存在,它造成中国的落后、停滞。D、西方对中国的说法变了,和西方国家的主观期待也有关系,西方国家有何企图,我们不得而知。3、下列对本文作者观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7、 ( )A、要东方人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保持“精神的冷静与慷慨” ,对自己的历史文化不挑剔, 这看似困难,实则容易。B、西方对中国的话语方式的逐渐改变,使中国人不再有“自认劣等的意识” ,并能够更客观地对待自己。C、中国的综合国力提升了,西方开始选择性地说中国好话,比如时代杂志对中国的3肯定,这说明弱者现实权力发生改变必然会向话语权方向渗透。D、西方的“东方主义”说法流传长久且已建制化,要真正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还需要很长时间。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25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47 题。题。 (14 分)分)蚊蚊 对对 (明)方孝孺天台生困暑,

8、夜卧絺(ch)帷中,童子持翣(sh)飏于前,适甚就睡。久之,童子亦睡,投翣倚床,其音如雷。生惊寤,以为风雨且至也。抱膝而坐,俄而耳旁闻有飞鸣声,如歌如诉,如怨如慕,拂肱刺肉,扑股噆(zn)面。毛发尽竖,肌肉欲颤;两手交拍,掌湿如汗。引而嗅之,赤血腥然也。大愕,不知所为。蹴童子,呼曰:“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 ”烛至,絺帷尽张。蚊数千,皆集帷旁,见烛乱散,如蚁如蝇,利嘴饫(y)腹,充赤圆红。生骂童子曰:“此非噆吾血者耶?尔不谨,褰帷而放之入。且彼异类也,防之苟至,乌能为人害?”童子拔蒿束之,置火于端,其烟勃郁,左麾右旋,绕床数匝,逐蚊出门,复于生曰:“可以寝矣,蚊已去矣。 ”生乃拂席,将寝,呼

9、天而叹曰:“天胡产此微物而毒人乎?”童子闻之,哑尔笑曰:“子何待己之太厚,而尤天之太固也!夫覆载之间,二气絪缊,赋形受质,人物是分。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则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而孰贱耶?今人乃自贵其贵,号为长雄。水陆之物,有生之类,莫不高罗而卑网,山贡而海供,蛙黾(mn)莫逃其命,鸿雁莫匿其踪,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而物独不可食于人耶?兹夕,蚊一举喙,即号天而诉之;使物为人所食者,亦皆呼号告于天,则天之罚人,又当何如耶?且物之食于人,人之食于物,异类也,犹可言也。今有同类者,啜粟而饮汤,同也;畜妻而育子,同也;衣冠仪貌,无不同者。白昼俨然,乘其同类之间而

10、陵之,吮其膏而盬()其脑,使其饿踣(b)于草野,流离于道路,呼天之声相接也,而且无恤之者。今子一为蚊所噆而寝辄不安,闻同类之相噆而若无闻,岂君子先人后身之道耶?”天台生于是投枕于地,叩心太息,披衣出户,坐以终夕。 (本文有删节)注 翣(sh):扇子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A、赋形受质质 质:资质4B、今人乃自贵贵其贵 贵:以为贵C、畜畜妻而育子,同也 畜:养D、乘其同类之间而陵陵之 陵:欺凌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 分) ( )A、人之食于物,异类也也 / 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也亦先乎吾B、尔不谨,褰帷而而放之入 / 宁赴常

11、流而而葬乎江鱼腹中耳C、其其食乎物者,可谓泰矣 / 其其孰能讥之乎D、而物独不可食于于人耶 / 臣诚恐见欺于于王而负赵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 分 ) ( )A、 “对” ,奏对、对策,原本用于臣子向君主陈述见解,提出建议。本文借用“对”的形式,以小喻大,借物讽人,言在此而意在彼,耐人寻味。B、本文由生活小事入笔,从闻蚊、拍蚊写到照蚊、驱蚊,然后引发议论,逐步推进,最后以天台生“叩心太息” 、 “坐以终夕”作结,照应开篇。C、本文描写细致生动,颇富情趣;议论鞭辟入里,启人深思;句式长短交错,整散结合,加之韵脚的巧妙运用,读来淋漓酣畅,令人击节赞叹。D、本文借童子与天台生

12、的对话,既揭露了同类相残的黑暗的社会现实,又批判了忽视异类生存权利的错误认识,阐发了万物平等、物我为一的主题。7、将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1)吾为物所苦,亟起索烛照。(2 分)(2)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3 分)(3)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3 分)阅读诗词,然后回答问题阅读诗词,然后回答问题 (6 分分)木兰花 钱惟演城上风光莺语乱,城下烟波春拍岸。绿杨芳草几时休?泪眼愁肠先已断。情怀渐觉成衰晚,鸾镜朱颜惊暗换。昔年多病厌芳尊,今日芳尊惟恐浅。注钱惟演(962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北宋著名诗人,本词是作者暮5年谪居汉东时遣怀之作

13、。木兰花:词牌名,又名玉楼春、西湖曲等。鸾镜:相传晋罽宾 王曾获一鸾鸟,多年不鸣,后悬镜照之,鸾鸟乃鸣,故称梳妆镜为鸾镜。芳尊:酒杯。8、 “城上风光莺语乱”一句的“乱”字用得很贴切,请作简要赏析。(3 分)9、下片最后两句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 分)10、默写,每题 1 分。 (5 分)(1)携来百侣曾游, 。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青泥何盘盘, 。 (李白蜀道难 )(3)一觞一咏, (王羲之兰亭集序 )(4)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5) ,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三、文学类文本阅读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文,完

14、成阅读下文,完成 1114 题题 (17 分)分)在那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在那遥远而又陌生的地方裘山山八月,我又去了西藏。当我从成都那片常年灰暗阴沉的天空下,走进高原的阳光里,一眼看见那片熟悉的蓝天,呼吸到那缕清冷的、却是无比新鲜的空气时,我就知道自己一直在渴望着与它重逢。我忍不住张开整个身心对它说:你好,西藏!神奇的高原带着一种永恒的苍凉站在我的面前。这苍凉中蕴含着人类难以征服的力量,蕴含着我无法了解和进入的神秘。广袤的天空下,人和土地的比例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天空和大地永远在目光的最尽头相逢,呈现出一种真正的博大和苍凉。但对于常人来说,这种博大和苍凉常常会令内心产生恐慌。在一次去往日喀则的途中

15、,我们停车在路边。左右两侧是漫漫的沙砾地,目力所及处几乎没有一丝生命的痕迹。我独自远离了汽车和同伴。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突然感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恐慌,感到自己很渺小,渺小到只剩下一个念头。在这片土地上,人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让自己活下去。我因此崇敬那些能够活下去的人,崇敬那些从生下来就被搁置在这儿的人,他们是这片土地上最美的风景。这个时侯就很敬重那些独自行走在路上,从偏远的土墙泥屋走向高高山顶的喇嘛寺庙的人们。他们也许衣衫褴褛,也许肌肠辘辘,但他们目标明确,步履沉稳;他们的目光越过人类的头顶直视天边;他们用前半生辛勤劳作;后半生去走朝圣的路。我之所以说“走6朝圣的路”而不说“去朝圣” ,是因为他们往往死在路上。所以每每我看见他们独自行走,或一走一拜时,心里就会涌起一种敬意和感动,就会问自己:什么是你的朝圣之路?这个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