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5003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福建省漳州市某学校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的第一次月考试题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物理物理第卷(选择题,共 5656 分)一、选择题(每小题 4 4 分,共计 5656 分,每题只有 1 1 个选项符合题意)1. 电磁感应现象揭示了电和磁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据这一发现,发明了许多电器设备。下列用电器中,没有利用电磁感应原理的是 A. 动圈式话筒 B日光灯镇流器 C磁带录音机 D白炽灯泡2. 电感和电容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的大小不但跟电感、电容本身有关,还跟交流电的频率有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感是通直流、阻交流,通高频、阻低频B电容是通直流、阻交流,通高频、阻低频C电感是通直流、阻交流,通低频、阻高频D电容是通交流、隔直流,通低频、阻高频3.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多次报道某些

2、边远落后农村电价过高,农民负担过重其中客观原因是电网陈旧老化,近年来进行了农村电网改造。为了减少远距离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而降低电费价格,以下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A提高输电电压 B应用超导材料做输电线C提高输送功率 D减小输电导线的横截面积4.传感器广泛应用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常用的计算机键盘就是一种传感器。如图所示,键盘上每一个键的下面都连一小金属片,与该金属片隔有一定空气间隙的是另一小的固定金属片,这两金属片组成一个小电容器。当键被按下时,此小电容器的电容发生变化,与之相连的电子线路就能够检测出哪个键被按下,从而给出相应的信号。这种计算机键盘使用的是A温度传感器 B压力传感器 C磁传感器

3、D光传感器5.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两侧各悬挂一个小铜环,铜环平面与螺线管截面平行,当电键 S 接通一瞬间,两铜环的运动情况是A同时向两侧推开B同时向螺线管靠拢C一个被推开,一个被吸引,但因电源正负极未知,无法具体判断D同 时 被 推 开 或 同 时 向 螺 线 管 靠 拢,但 因 电 源 正 负 极未 知,无 法 具 体 判 断2L2L1RNMS6. 飞机在一定高度水平飞行时,由于地磁场的存在,其机翼就会切割磁感线,两机翼的两端点之间会有一定的电势差。若飞机在北半球水平飞行,且地磁场的竖直分量方向竖直向下,则从飞行员的角度看 A机翼左端的电势比右端的电势低 B机翼左端的电势比右端的电势高C机翼

4、左端的电势与右端的电势相等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7. 如图所示,带铁芯的电感线圈的电阻与电阻器R的阻值相同,A1和 A2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电流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闭合 S 瞬间,电流表 A1示数大于 A2示数B闭合 S 瞬间,电流表 A1示数等于 A2示数C断开 S 瞬间,电流表 A1示数大于 A2示数D断开 S 瞬间,电流表 A1示数等于 A2示数8 (1) 、 (2)两电路中,当ab两端与ef两端分别加上110伏的交流电压时,测得cd间与gh间的电压均为 55伏。若分别在cd两端与gh两端加上110伏的交流电压,则ab间与ef间的电压分别为 A220伏,220伏 B220伏,110伏

5、C110伏,110伏 D220伏,0 9. 将阻值为 5 的电阻接到内阻不计的交流电源上,电源电动势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路中交变电流的频率为 0.25HzB. 通过电阻的电流为A2C. 用交流电压表测得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5VD. 电阻消耗的电功率为 2.5W10现在的调光灯、调速电风扇很多是用可控硅电子元件来实现的。正弦交流电压经过一个双向可控硅调节后,每一个二分之一周期中的前面部分被截去。调节台灯上的旋钮可以控制截去的多少,从而改变电灯上的电压。如图所示为经过调节后加在电灯上的电压,即每一个的前面被截2T 4T去。那么现在电灯上的电压为:A. B. C. D

6、. mU 22mU 2mU 4mU11. 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的副线圈上通过输电线接有两个相同的灯泡 L1和 L2,输电线的等效电阻为R,开始时,开关 S 断开,当开关 S 接通时,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副线圈两端M、N的输出电压减小B副线圈输电线等效电阻R上的电压降增大C通过灯泡 L1的电流减小D原线圈上电流增大t/10-2se/V150-5234OtUmU312. 如图所示,在图甲中是两根不平行导轨,图乙中是两根平行导轨,其他物理条件都相同,金属棒 MN 都在导轨上向右匀速平动,在棒的运动过程中,将观察到 A、两个小电珠都不发光 B、L1不发光,L2发光C、L2不发光,L1发光 D、两个小

7、电珠都发光,只是亮度不同14. 如图所示,两根竖直放置的光滑平行导轨,其一部分处于方向垂直导轨所在平面且有上下水平边界的匀强磁场中,一根金属杆 MN 成水平沿导轨滑下,在与导轨和电阻 R 组成的闭合电路中,其他电阻不计。当金属杆 MN 进入磁场区后,其运动的速度图像不可能是下图中的二、填空、实验探究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14 分)15、(1)在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实验中所用的器材如图所示。它们是:电流计、直流电源、带铁芯的线圈A、线圈B、电键、滑动变阻器(用来控制电流以改变磁场强弱)。 (1)试按实验的要求在实物图上连线(图中已连好一根导线) 。4(2)若连接滑动变阻器的两根导线接在接线柱C

8、和D上,而在电键刚闭合时电流表指针右偏,则电键闭合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向接线柱C移动时,电流计指针将_ (填“左偏” 、 “右偏” 、 “不偏” ) 。16如图所示,金属环半径为 a,总电阻为 2R,匀强磁场磁感应强度为 B,垂直穿过环所在平面电阻为 R2 的导体杆 AB 沿环表面以速度 v 向右滑至环中央时,杆两端的电压为_。17.如图所示,在日光灯工作原理中(1)开关合上前,启动器的静金属片和动金属片是_(填“接通的”或“断开的” ) ;(2)日光灯启动瞬间,灯管两端的电压_220V(填“高于”“等于”或“小于” ) ;(3) 日光灯正常发光时,启动器的静触片和动触片_(填“接通”或“断

9、开” ) ,镇流器起着_的作用保证日光灯正常工作;(4)启动器中的电容器能避免产生电火花,没有电容器,启动器_工作(填“能”或“不能” ). 三、计算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3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 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导轨MN和PQ,相距L =0.50 m,导轨左端接一电阻 R = 0.20,磁感应强度B = 0.40T 的匀强磁场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导体棒ac垂直导轨放在导轨上,并能无摩擦地沿导轨滑动,导轨和导体棒的电阻均可忽略不计。当ac棒以v = 4.0 m/s 的速度水

10、平向右匀速滑动时,求:(1)ac棒中感应电动势的大小;(2)回路中感应电流的大小和方向;(3)维持ac棒做匀速运动的水平外力F的大小和方向。LvacRMNPQ519如图所示,面积为 0.2m2的圆形线圈处于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于线圈平面,已知磁感应强度 B 随时间变化规律为 B20.2t (T),定值电阻 R16,R24,线圈电阻忽略不计,试求:(1)回路中的感应电流大小是多少?(2)如果把回路中的定值电阻 R2换成一个电容量为 30F 的电容器,则电容器所带电量为多少?20、如图所示,线圈的面积 100 cm2,共 100 匝。处在 B=0.5T 的匀强磁场中,以Hz 的频率匀速转动。已

11、知线圈电阻为 1,外接电阻 R 为 9,合上开关 K,那么:100(1)K合上后电压表的读数是多少?(2)K合上后,以图示位置为计时零点,写出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 (3)求线圈从图示位置开始转过 30角的过程中,通过线圈导线截面的电量。 6高二年级物理答案高二年级物理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4 4分,共计5656分,每题只有1 1个选项符合题意)二、填空、实验探究题(本大题 3 小题,共 14 分)15、(1)略(2)左偏 16Bav17. (1)断开的 (2)高于(3)断开,限流降压(4)能 三、计算题(本大题 4 小题,共 30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步骤,只写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8. 19. (1)410-3A (2)1.210-6C20 (1)63.63V (2)10cos200t (3)0.025C21(1)所有电灯正常发光时消耗的功率为 P灯=40226W=5280W=P4 由于灯正常发光时,降压变压器副线圈两端电压 U4=220V,所以降压变压器原线圈两端电压 U3= U4= V=880V n3 n44 1 220座次号座次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