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4990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强烈推荐】高中地理必修1第二章第2课时_气压带风带详解(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课时 气压带和风带考点突破考点一 气压带压带 和风带风带 的形成基础梳理气压带 和风带 的形成高低纬度间的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大气运动的因素分布季节移动:随 的南北移动而作南北移动近 地 面 气 压 带、 风 带气压带极地高压带:热力型 高压副极地低压带:动力型冷 压副热带高压带:动力型热 压赤道低压带:热力型热 压风 带信风带:从 带吹向 带西风带:从 吹向 带东风带:从 带吹向 带气 压 带 和 风 带 的 形 成副热带高压赤道低压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极地高压副极地低压 太阳直射点冷低高低规律总结1.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规律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结果,由于大气环流的规律性,

2、使得地球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也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从全球看,气压带与风带是相间分布的,即两个气压带之间必定存在一个风带。(如下图,以北半球为例)(1)从气压带来看,全球七个气压带是高低相间分布的,且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2)风带的分布是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的。(3)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式,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为低气压带。2.表解近地面气压带与风带(1)全球的气压带气压带压带 分布 成因 特性 气流 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压带带(2个) 南北纬纬90附近 热热力原因 冷高压压 下沉 冷干 副极地低气

3、压带压带 (2个) 南北纬纬60附近 动动力原因 冷低压压 上升 温湿 副热带热带 高气压带压带 (2个) 南北纬纬30附近 动动力原因 热热高压压 下沉 干热热赤道低气压压带带(1个)0附近 热热力原因 热热低压压 上升 湿热热 (2)全球的风带风带风带分布风风向属性(影响气候)北半球南半球极地东风东风带带(2个)副极地低气压带压带 和极地高气压带压带 之间间 东东北风风 东东南风风 冷干 中纬纬西风风带带(2个)副热带热带 高气压带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压带压带 之间间 西南风风 西北风风 温湿 低纬纬信风风带带(2个)赤道低气压带压带 与副热带热带 高气压带压带 之间间 东东北风风 东东南风

4、风 干燥 3.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气压带、风带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就北半球而言,各气压带、风带位置大致是夏季北移。如下图所示:强化专练1.读下列四幅“气压带、风带示意图”,回答(1)(2)题。(1)当我国白昼时间最短时,上面四幅图所示气压带、风带分布正确的是 ( )A.aB.bC.cD.d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是由哪一幅图中的风带控制下形成的 ( )A.aB.bC.cD.d解析 第(1)题,我国白昼最短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a表明向北移动,d表明不移动,b风向不对,均错误。第(2)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是在北半球的西风带控制下形

5、成。答案 (1)C (2)A考点二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压中心和季风环风环 流基础梳理原因:冬、 夏季 气压 中心 和季 风环 流气 压 中 心影 响北 半 球特点: 分布表 现冬季亚欧大陆:亚洲高压( 、 蒙古高压) 太平洋、大西洋:低气压(副极地低压 )夏季亚欧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太平洋、大西洋:高气压(副热带高 压)南半球特点: 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块状 西伯利亚带状概念:冬夏陆地上的高、低气压中心影响:影响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概念: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 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季风环流也是 的组成部分大气活 动中心特点势力强,范围广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

6、动成因季节大气环流季 风 环 流冬、 夏季 气压 中心 和季 风环 流气 压 中 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成因: 风向: 性质: 成因: 风向: 性质: 成因: 风向: 性质: 成因: 风向: 性质:东 亚 季 风冬季风夏季风南 亚 季 风冬季风夏季风季 风 环 流冬、 夏季 气压 中心 和季 风环 流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西北风 寒冷干燥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东南风 温暖湿润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东北风 低温干燥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西南风 高温湿润学法指导 1.图解气压中心的形成海陆热力性质不同,对于陆地和海洋而言,陆地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这是由组成陆地的固体与组成海

7、洋的液体的物理性质比热容所决定的,相比较而言,海洋的比热容大,吸收同样多的热量升温较陆地慢,而放出同样多的热量降温也较陆地慢。海陆冬、夏季冷却和增温速度的不同,会在陆地上形成冬、夏季不同的气压中心,从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且海陆相间分布,所以这种现象在北半球更明显。2.图示表解东亚、南亚季风的成因、风向及分布运用简图,结合海陆热力性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 球自转偏向力知识,分析海陆位置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地域类类型 东亚东亚 季风风 南亚亚季风风 气候类类型 温带带季风风、亚热带亚热带 季风风气候 热带热带 季风风气候 季节节

8、 冬季 夏季 冬季 夏季 风风向 西北风风 东东南风风 东东北风风 西南风风 源地 西伯利亚亚、蒙 古 副热带热带 的太平洋 西伯利亚亚 、蒙古 赤道附近的印度洋 成因 海陆热陆热 力性质质差异 海陆热陆热 力性质质差异 海陆热陆热 力性质质差异 气压带压带 、 风带风带 的季 节节移动动 特点寒冷 干燥温暖 湿润润低温 干燥温暖 湿润润冬季风风强于夏季风风夏季风风强于冬季风风范围围我国东东部、朝鲜鲜 半岛岛、日本等主要在印度半岛岛,我 国西南局部地区对农业对农业 生 产产的影响熟制:两年三 熟或一年两熟雨季播种,旱季收获获有利:雨热热同期;不利:旱、涝涝灾害频频繁强化专练2.下图所示为“某月

9、北纬30附近地面(或海平面)气压分布状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图中气压分布状况可以推知与该图情况相吻合的时间是 ( )A.1月B.7月C.4月D.10月(2)图中位于北美大陆和大西洋上的气压中心分别是: 和 (填字母),此时我国东部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风,是由图中的 和 (填字母)气压中心之间的 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形成的。(3)此时在高压地区,水平方向等温线向 (低纬或高纬)凸出,垂直方向高空等压面向 (上或下)凸出。(4)图中气压中心D1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此时这里的季节为 季,盛行风向为 风,该风向由南半球的 越过赤道,并在 力作用下形成的。解析 根据“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方向为

10、逆时针方向”这一规律,正确读出图中各气压中心的经纬度,并由此推知它们所处的大陆或海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第(3)小题需作以下分析:此时高压中心位于海洋上,海洋比大陆的温度低,水平方向等温线向低纬凸出。在垂直方向上高压中心的空气作下沉运动,高空气压低于同高度的周边地区,因而等压面向下凸出。答案 (1)B(2)D2 G1 东南 G2 D1 水平气压梯度(3)低纬 下(4)大陆与海洋相比,热容量小,夏季增温迅速,形成相对低压中心 夏 西南 东南 信风 地转偏向考点三 气压带压带 和风带对风带对 气候的影响1.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 得到交换,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2.不同的气压带和

11、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会形成不同的气候。(见下表)气压带压带 、风带风带气候类类型典型分布区气压压带带热带热带 雨林气候、刚刚果盆地、亚马孙平原赤道低马来群岛热量和水分3.形成气候的五大因子: 、大气环流、海陆分布、 、洋流等。 西风带风带 性气候 大西洋沿岸、太平洋沿岸 和 交替控制 地中海气候 沿岸、北美 洲加 沿海、南美洲智利中部、等温带海洋副热带高压带地中海利福尼亚非洲南端好望角欧洲美洲西风带太阳辐射地形深化探究1.气压带与雨带的对应表解 雨 带带 名称 年降水量 所在气压带压带 或 风带风带 位置 大气环环 流状况 降水类类型 赤道 多雨 带带 2 000 mm 左右 赤道低气压带压带 全

12、年以 上升气 流为为主 多对对流雨 副 热热 带带 少雨 带带 200 mm 以下 副热带热带 高气压压 带带下沉气 流为为主 降水少,尤其大陆陆西岸 和内部;但东东岸季风风区 和台风风影响地区降水多 温 带带 多雨 带带 500 mm 1 000 mm 西风带风带 和副极 地低气压带压带 锋锋面、 气旋活 动频动频 繁 多锋锋面雨、气旋雨;东东 岸受夏季风风影响极地 少雨 带带300 mm 以下 极地高气压带压带 下沉气 流 降水少 2.风带对降水的影响(1)世界季风的分布。季风气候类型主要分布在亚洲,但季风现象在世界分布较广。亚洲东部和南部、东非的索马里、西非的几内亚湾沿岸、澳大利亚北部和

13、东南部沿岸、北美洲东南部及南美洲巴西东岸等地,都是世界著名的季风区,但并不是季风气候。(2)西风湿,信风干。如果信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则带来充沛的降水(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沿海)。西风主要影响大陆西岸,由海洋吹向大陆,且由较低纬度吹向较高纬度,往往带来丰沛的降水。强化专练 3.右图为“某地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阴影部分为陆地)。据图回答(1)(2)题。(1)影响图中M、N两处等温线发生明显弯曲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海陆分布,纬度位置B.太阳辐射,大气环流C.大气环流,下垫面D.洋流,地形(2)N地的气候类型按成因应属于 ( )A.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B.受单一气压带控制形成C.受单

14、一风带控制形成D.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形成解析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北大西洋,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M处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N处受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影响。N地受西风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答案 (1)D (2)C考向调研考向一 气压压中心的形成【例1】(2009广东地理)读图,回答(1)(2)题。(1)甲地此时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解析 甲处在低压系统控制下,在北半球,气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向右偏,即可判断出为东南风。A(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M地附近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

15、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解析 由图可知M地位于低压中心,气流以上升气流为主,同纬度海洋上处于高压控制下,气流以下沉气流为主,M地处于回归线附近,所以原有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M地低气压所切断。C【预测1】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完成(1)(2)题。(1)图中的丙气压带是指(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2)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受丙气压带影响,撒哈拉沙漠炎热少雨B.受甲风带移动影响,南亚地区夏季多雨C.受乙风带影响,西欧地区全年温和湿润D.受丙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新西兰形成地中海气候解析 该题组通过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考查气压带的判断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风从丙气压带向南北两侧吹,因此丙是一个高气压带,答案BC有可能正确,但极地高气压只有一侧有风,因此选择B。第(2)题,根据风向偏转可以判断出丙气压带为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撒哈拉沙漠在北半球,因此A不正确;甲风带为南半球的信风带,夏季向北移动,越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