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4970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94 大小: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心理学社会态度(9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社会态度本章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内容: 社会态度的概念社会态度的概念 态度和行为的关系态度和行为的关系 社会态度的理论社会态度的理论 社会态度的改变社会态度的改变 社会态度的测量社会态度的测量小男孩与石头小男孩与石头有一个小男孩,他刚出生就被父母遗弃了,一直生活 在孤儿院里。他非常悲观,总是无精打采地问院长: “院长,活着究竟有什么意思呢?”院长总是笑而不 答。有一天,院长交给小男孩一块石头,说:“明天早上 ,你拿这块石头到菜市场上去卖,但不是真卖, 记住:无论别人出多少钱,你都不能卖。” 第二天,小男孩就拿着石头来到市场上,找了一个角落蹲下 来。过了没多久,就有不少人对他的石头感兴趣,

2、第一个人说 :“小孩,3个金币卖不卖?”另一个人则说:“我出5个金币!”第三个人大喊: “卖给我,我愿意出10个金币!”价钱越抬越高,小 男孩其实已经动心了,10个金币对他来说是多大的一 笔财富啊!可是,小男孩牢牢记着院长的话,怎么也 不肯卖。回来后,小男孩兴奋地向院长报告了今天的遭遇,院 长说:“明天你再拿到黄金市场去卖。”第三天,在黄金市场上,有人竟然肯出比昨天高10倍 的价钱来买这块石头。小男孩还是没有卖。第四天,院长叫小男孩把石头拿到珠宝市场上去展示 。结果,石头的身价又长了10倍,更由于小男孩怎么 都不肯卖,一传十,十传百,竟被传扬为“稀世珍宝 ”。 最后,小男孩兴冲冲地捧着石头回到

3、孤儿院,把这一 切都告诉了院长,问:“为什么会这样呢?它只是很 普通的一块石头啊!”这回院长没有笑,他望着孩子慢慢说道:“孩子,其 实生命的价值就像这块石头一样,在不同的环境下就 会有不同的意义。这块不起眼的石头,仅仅由于你的 珍惜而提升了它的价值,竟被传为稀世珍宝。你不就 像这块石头一样吗?只要你自己看重自己,珍惜自己 ,你的生命就是有意义的,你活着就是有价值的啊。 ”案例:红网长沙2007年2月28日讯(记者 汤红辉 谢伦 丁 实习生 徐慧敏)洞庭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自去年 年底实施以来,共停产整治企业234家,受到了国内外 专家和官员的高度评价。今日,湖南省环保局局长蒋益 民表示,通过对

4、湖区造纸企业污染整治,洞庭湖水质状 况实现了明显好转,湖区多次发现有江豚出没。案例分析:态度改变与环境保护 问题:如果你是环境保护局的官员,根 据你所学的社会心理学知识,谈谈采取 哪些措施能够更好地向洞庭湖区域的民 众传输这样的信念:只要大家齐心协力 ,洞庭湖水质状况就会好转?第一节 社会态度的概述 一、社会态度的定义 态度(attitude)是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 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 定的内在心理反应倾向。 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态度,称为社会态度 。 周洋:在2010年温哥华 冬奥会,在短道速滑女子 1500米项目上,中国选 手周洋夺中国队本届冬奥 会的第三枚金牌,这也是 中国历史

5、上第一次在一届 冬奥会中夺得三枚金牌, 年仅18岁的周洋也成为 中国史上最年轻的冬奥冠 军。 深陷三重门:大学门、感 谢门和工作门。 母亲节为母亲洗脚活动母亲节为母亲洗脚活动小学生为什么集体出走?小学生为什么集体出走? 在深圳罗湖华丽小学就读的在深圳罗湖华丽小学就读的6 6名小学六年级女名小学六年级女 生失踪;另有报道兴华学校生失踪;另有报道兴华学校1010个小学生集体个小学生集体 出走出走 。 “ “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对不起,我不能亲爱的爸爸妈妈:你们好!对不起,我不能 满足你们的希望,我知道你们把希望寄托在我满足你们的希望,我知道你们把希望寄托在我身上。我走了身上。我走了 爸妈:我走

6、了,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走爸妈:我走了,你一定会问我为什么走我我 害怕你们明天(既害怕你们明天(既1111月月1717日)去开家长会的日)去开家长会的 时候,老师会说我在学校表现不好,你们会回时候,老师会说我在学校表现不好,你们会回来打我,我真的很怕。来打我,我真的很怕。” ”在信的末尾,孩子写在信的末尾,孩子写 到:到:“ “妈妈不要来找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妈妈不要来找我,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不要报警好吗?如果你来找我,我马上自杀。不要报警好吗?如果你来找我,我马上自杀。我会给你寄钱的。我会给你寄钱的。” ” 二、社会态度的特性 1、社会性2、内隐性 3、统合性4、主观经验性5、媒介性6、动

7、力性7、稳定性8、指向性 三、社会态度的构成和功能(一)态度的构成 1、认知因素 2、情感因素 3、行为意向因素 (二)态度功能 1、工具性、适应性和功利性功能 2、认识和评价功能 3、价值观表达功能 4、自我防御功能 5、影响社会理解 6、态度影响到记忆的选择 7、态度具有自我价值保护作用卡兹卡兹五、社会态度的形成 1、模仿或服从阶段 2、同化阶段 3、内化阶段六、影响社会态度形成的因素 (一)基因遗传因素 (二)社会环境因素 1、家庭 2、同伴 3、社会团体 4、文化因素 (三)主体本身的因素 1、经验和知识 2、需要文化因素:文化因素: 米德:南太平洋米德:南太平洋 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

8、 阿拉佩什部落:男子高度女性化阿拉佩什部落:男子高度女性化 蒙杜古马部落:女子高度男性化蒙杜古马部落:女子高度男性化 德昌布利部落:男子的女性化特征更明德昌布利部落:男子的女性化特征更明 显,敏感、喜打扮、情绪易受感染、斤显,敏感、喜打扮、情绪易受感染、斤 斤计较、为小事生气、被动。斤计较、为小事生气、被动。第二节第二节 态度和行为态度和行为 一、态度与行为交互作用一、态度与行为交互作用 (一)态度影响行为(一)态度影响行为 1 1、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是一致的 爱慕别人的态度爱慕别人的态度追求某人的行为追求某人的行为 热爱父母的态度热爱父母的态度孝顺父母的行为孝顺父母的行为态度和行

9、为总是一致吗?态度和行为总是一致吗?态度和行为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态度和行为并非一一对应关系。道德伪善戒烟;暴力电视;安全驾驶戒烟;暴力电视;安全驾驶2 2、在一定条件下,态度可以预测行为、在一定条件下,态度可以预测行为 (1)把“其他因素的影响”最小化 (2)态度与预测的行为紧密相关 (3)态度是强有力的 (二)行为影响态度(二)行为影响态度 原因:原因: 1 1、认知不协调、认知不协调 2 2、态度不明朗、态度不明朗 3 3、行为结果的强化、行为结果的强化 行为何时决定态度?(1 1)角色扮演)角色扮演(2 2)登门槛现象)登门槛现象贩卖女性;安全带问题贩卖女性;安全带问题二、影响态度和行为

10、的因素 (一)个体所持的态度因素 (1)认知与情感的协调程度 (2)个体态度的由来 (3)态度的抽象程度 (4)态度与个体的关联程度 (二)个体行为反应因素 (1)单一行为或多重行为 (2)即时行为和长久行为 (三)个体自身的人格因素 (四)个体所处情境因素第三节 社会态度改变 一、态度改变的信息传递(说服)模型二、态度改变的过程(影响态度改变的因素 ) (一)信息传递者 1、特征身份 专家身份是由信息传递者所具有的教育程度、专业是由信息传递者所具有的教育程度、专业 训练水平和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身份决训练水平和所从事的社会职业、所具有的专业身份决 定的。定的。 社会身份指信息传递者

11、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名指信息传递者所具有的社会地位、社会名 望、知名度及年龄、经验等权威性和经验性的身份特望、知名度及年龄、经验等权威性和经验性的身份特 征征。 2、可信度(人格、外表等)可信度是指使目标对象对信息传递者相信的程度。 睡眠者效应:霍夫兰德发现,信息传递者的可信性的影 响在其信息刚刚传递后的效果最大,时间一久,效果就 逐渐变小,然而原来低可信度的传递者的效果却随时间 的推移而上升。这种现象称为“睡眠者效应”或“事后效应 ”。 原因: 对人的忘记比对事的忘记更快对人的忘记比对事的忘记更快; 信息传递者的威信效应中断的结果;信息传递者的威信效应中断的结果; 3、人格魅力 4、相似特

12、征 指信息传递者自身的身份、职业、背景及其观 点、看法等与信息接受者有相似或相似的特征 。 5、所属关系 所属关系是指个体与某一特定群体之间的关系 。 (二)信息传递过程 1、信息的差异性 指传递的信息所阐述的观点和目标对象的原有态度之 间的差异程度。 2、信息的情绪特征 3、信息的组织特性 (1)单一传递与全面传递 单一传递:信息传递者只是单方面地传递自己的观点主单一传递:信息传递者只是单方面地传递自己的观点主 张,或一味地强调对方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其它的信息张,或一味地强调对方的种种缺陷和不足,其它的信息 闭口不谈。闭口不谈。 全面传递:既表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又指出与自己全面传递:既表

13、明自己的观点主张,同时又指出与自己 相反的观点存在的价值,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等技巧让接相反的观点存在的价值,并灵活地运用语言等技巧让接 受者领会自己的新信息优于原有的观点。受者领会自己的新信息优于原有的观点。 问题: 如果你部队的政委,如何能 够更好地向士兵传输这样的 信念:战争不会马上停止, 打败日本还有一场场恶仗( 持久战)。(2)首因效应与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如果首因效应:如果阐述一个观点后阐述一个观点后紧接着阐述相紧接着阐述相 反的观点,接受者隔一段时间后再表明态度。反的观点,接受者隔一段时间后再表明态度。 近因效应:如果阐述一个观点后,隔一段时间近因效应:如果阐述一个观点后,隔一段时间

14、 再阐述再阐述相反的观点相反的观点,接受者需马上表明态度,接受者需马上表明态度 4、信息传递的渠道(三)信息接受者 1、智力水平 对复杂而合理的信息,高智商者较低智商者更易接受,对 简单的信息则不然。一般而言,高智商的人能较主动的改 变自己的态度,而低智商的人则较为被动,其态度的改变 往往依靠外力的影响。 2、自我认知 3、心理免疫 麦克奎尔麦克奎尔 提高个体抵抗力的方式有两种:提高个体抵抗力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直接支持和巩固其原始信念,称之为一是直接支持和巩固其原始信念,称之为“ “支支 持预防持预防” ”; 二是进行防御注射,增强其抵制有害观点的能二是进行防御注射,增强其抵制有害观点的能

15、力,称为力,称为“ “心理免疫心理免疫” ”或或“ “接种预防接种预防” ”。 4、原有态度(抽烟、睡眠时间) 5、人格特点 首先,依赖性强而独立性差的人较容易改变自 己的态度,而固执己见的人则不易改变自己的 态度。 其次,低自尊或缺乏自信心的人更容易接受劝 说,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评价较低。 再次,智能高的人很少受到不合逻辑的论点的 影响,而智商低的人甚少受到复杂而困难的论 点的影响。 (四)信息情境因素 1、预警: 2、分心 :其作用主要是干扰目标对象对传递信 息的注意程度,以便削弱他对传递信息的防御和抵制 。 3、重复 :多次重复某一信息会加深人们的印象 ,巩固对其记忆,从而促进态度的改变 。第四节 社会态度的理论 一、强化理论一、强化理论 学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是在学习的基本过程实质上是在强化强化原理的原理的 支配和控制下所进行的特定支配和控制下所进行的特定刺激与特定刺激与特定 反应的联结过程。反应的联结过程。 经典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