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968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浙江省温州市平阳三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10(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平阳三中平阳三中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试题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理)试题一、单选题(本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 3 分,选错得分。 )1在匀速圆周运动中,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A、转速; B、周期; C、速度; D、角速度。 2有一种大型游戏器械,它是一个圆筒型大型容器,筒壁竖直,游客进入容器后靠筒壁站 立,当圆筒开始转动后,转速加快到一定程度时,突然地板塌落,游客发现自己没有落下 去,这是因为 A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B游客处于失重状态 C游客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重力

2、 D筒壁对游客的支持力等于重力3用起重机将质量为 m 的物体匀速地吊起一段距离 ,那么作用在物体上的各力的做功 情况是: A、重力做正功,拉力做负功,合力做功为零;B、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C、重力做负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功为零;D、重力不做功,拉力做正功,合力做正功。4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用 v、R、a、T 分别表示其线速度、角速度、轨道半径、 加速度和周期的大小,则: A、vR、2T; B、vR、aR;C、Rv、T2; D、T/R2/v、av。5当重力对物体做正功时,物体的重力势能和动能可能的变化情况,下面哪些说法正 确: A、重力势能一定增加,动能一定减小;B、重力势能一

3、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C、重力势能一定减小;动能不一定增加;D、重力势能不一定减小,动能一定增加。 6质量为m的汽车从A点出发做匀速圆周运动,圆周半径为R,汽车绕行一周后又回到A 点.若路面对汽车的阻力是车重的k倍,则绕行一周汽车克服阻力做功等于 A.0B.mgR C.kmgRD.2kmgR7一质量为的物体以速度 V0在光滑平面上向右运动,现有一个大小为的向右的水 平恒力作用在这个物体上,当这个水平恒力做功的功率为时,则该水平恒力的作用时 间为: A、V0/F;B、P/F2;C、(PFV0)/F2;2D、(PFV0)/F2。 8. 如图所示,一滑块从半圆形光滑轨道上端由静止滑下,当滑到最低点时

4、,关于滑块动能 大小和它对轨道最低点的压力,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轨道半径越大,滑块动能越大,对轨道压力越大 B 轨道.半径越大,滑块动能越大,对轨道压力越小 C.轨道半径越大,滑块动能越大,对轨道压力与半径无关 D.轨道半径变化,滑块动能和对轨道压力都不变9如图所示,空心球壳半径为 R,绕过竖直直径的 OO轴以角速度 匀速转动时, 物块 A 恰好静止在内壁上。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 物可能受两个力作用;B、若球不光滑,则 A 物一定受三个力作用;C、若 增大,则 A 物一定向上滑动;D、A 物作圆周运动的半径为 R。 10.如图所示,小球从水平位置静止释放,在小球从水平位置到最

5、低点得过程中, 重力的功率变化正确的是 A增大B减小 C不变 D 先增大后减小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2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 分,选不全的得 2 分,有选错或不答的 得分。 )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速运动 B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匀变速运动 C匀速圆周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3D因为物体有向心力存在,所以才使物体不断改变速度的方向而做圆周运动 12. 如图所示,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a、b用长度不同的细绳悬挂在天花板的 O 点,分别 给每个小球一个合适的初速度,使两小球在同一水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

6、下列关于两 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球的线速度相等 B两球的周期相等C两球的加速度相等 D两条细线的拉力相等13.质量为 m 的物体,在水平力 F 作用下,在粗糙的水平面上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如果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B、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F 一定对物体做负功;C、如果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F 也可能对物体做正功;D、如果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F 一定对物体做正功。14质量为的物体,在距地面高处以 /的加速度由静止竖直下落到地面,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重力势能减少 mgh/3;B、物体的机械能减少 2mgh/3;C、物体的动能增加

7、mgh/3;D、重力做功 mgh。 15、由光滑细管组成的轨道如图所示,其中AB段和BC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轨 道固定在竖直平面内。一质量为 m 的小球,从距离水平地面为H的管口D处静止释放, 最后能够从A端水平抛出落到地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能从细管A端水平抛出的条件是 H2R B小球到达 A 点时对细管的作用力一定随 H 的增大而增大C小球落地相对于A点的水平位移大小为222RRH D若 H 不变,则当4HR 时,小球落地相对于 A 点的水平距离最大,且最大为 H。二、填空题(本题共 3 小题;每空 2 分,共 18 分,把答案填在题 中的横线上。 ) 16如图所示,

8、OM=MN=R,两球质量都是m,a、b为水平轻绳。小球正随水平圆盘以角速 度匀速转动,摩擦不计,则绳a的拉力为,绳b的拉力为 。oaboab417. 一位同学“用自由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现有下列器材可供选择:A.铁架台、B.电磁式打点计时器、C.复写纸、D.纸带、E.低压 直流电源、F.天平、G.秒表、H.导线、I.开关。其中不必要的器材 是 (填相应的序号),缺少的器材是 。 2)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 50Hz,当地重力 加速度 g=9.8m/s2。实验选用重锤质量为 0.1kg,从所打纸带中选择一条合适的纸带,纸带 上连续的点 A、B、C、

9、D 至第 1 个点 O 的距离如图所示,则重锤从 O 运动到 C,重力势能减 少 J,重锤经过 C 时的速度为 m/s。其动能增加 J(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实验结论: 。18. 一列火车由机车牵引沿水平轨道行使,经过时间t,其速度由0增大到v,已知列车总 质量为M,机车功率P保持不变,列车所受阻力f为恒力。则这段时间内列车通过的路程 为 。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 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 分)19如图 12 所示,轻质棒一端固定有质量为m的小球,棒长为R,今以棒的另

10、一端O为圆心,使之在竖直平面内作圆周运动,那么当球至最高点。 等于多少时,小球对棒的作用力为零; 等于多少时,小球对棒的压力为;1 2mg 等于多少时,小球对棒的拉力为。1 2mg5(10分)20在某小行星表面,宇航员做了如下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竖直平面内 的光滑轨道由倾斜轨道AB和圆弧轨道BC组成,将质量m=0.2kg的小球,从轨道AB上高H 处的某点静止滑下,用力传感器测出小球经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F,改变H的大小,可 测出相应的F大小,F随H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求: (1)圆轨道的半径; (2)该小行星上的重力加速度。(12 分)2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 AB 与竖直面内的半圆

11、形导轨 在 B 点衔接,导轨半径为 R,一个质量为 m 的静止物块在 A 处压缩弹簧, 在弹力的作用下获得某一向右速度,当它经过 B 点进入导轨瞬间对导 轨的压力为其重力的 7 倍,之后向上运动恰能完成半圆周运动到达 C 点.求: (1)弹簧对物体的弹力做的功? (2)物块从 B 至 C 克服阻力做的功?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 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 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 分。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 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10 分)196(10 分)20(12 分)21. 78三、计算题:(本题共 3 小题,32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步骤。 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 ) (10 分)19 解:1、在最高点如果小球对棒作用力为零。小球作圆周运动向心力由重力充当。mgmRg R12 1,2、在最高点小球对棒压力为时,小球向心力为1 2mg,。mgmgmR1 22222g R3、在最高点小球对棒拉力为时,小球向心力为1 2mg,。mgmgmR1 23233 2g R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