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863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8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天津市武清区2015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热身练 (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杨村一中 2015 届高三年级第一次热身练物理学科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一个电子在静电场中运动,若其只受电场力的作用,则在一段时间内A电子的速率一定增大 B电子的速率一定减小C电子的速率可能不变 D电子一定做匀变速运动2. 一根长为L的细绳,一端系一小球,另一端悬挂于O点将小球拉起使细绳与竖直方向成 60角在O点正下方A、B、C三处先后钉一光滑小钉,使小球由静止摆下后分别被三个不同位置的钉子挡住已知OAABBCCD=L/4,如图所示,则小球继续摆动的最大高度hA、hB、hC(与D点的高度差)之间的

2、关系是AhA= hB = hC BhA= hB hC ChAhB = hC DhAhB hC 3. 如图所示,一理想变压器的原线圈匝数为 n1=1000 匝,副线圈匝数为 n2=200 匝,电阻R=8.8,原线圈接入电压 u=220sin100t(V)的交流电源,交流电压表和交流电流表对电路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副线圈交变电流的频率是 100 HzBt=1s 时刻,电压表的示数为 0C.变压器的输入电功率为 220WD.电流表的示数为 10A4半径为 r 带缺口的刚性金属圆环在纸面上固定放置,在圆环的缺口两端引出两根导线,2分别与两块垂直于纸面固定放置的平行金属板连接,两板

3、间距为d,如图(左)所示有一变化的磁场垂直于纸面,规定向内为正,变化规律如图(右)所示在 t=0 时刻平板之间中心有一重力不计,电荷量为q的静止微粒,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 2 秒内上极板为正极B第 3 秒内上极板为负极C第 2 秒末微粒回到了原来位置D第 3 秒末两极板之间的电场强度大小为 0.2r2/d5正在粗糙水平面上滑动的物块,从 t1时刻到时刻 t2受到水平恒力F的作用,在这段时间内物块做直线运动,已知物块在 t1时刻的速度与 t2时刻的速度大小相等,则在此过程中AF 可能对物块做正功 B物块的位移可能为零C物块动量的变化一定为零 D物块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3

4、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4 个选项中,都有多个选项是正确的。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不全的得 3 分,有错选或不答的得 0 分)6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卢瑟福的 粒子散射实验结果说明了原子具有核式结构B加高温可使放射性元素的衰变加快C由于太阳不断地向外辐射大量能量,地球公转速度应不断减小D氢原子辐射一个光子后,氢原子的电势能增大7.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经过 21h 的太空飞行,返回舱于次日安全着陆已知飞船在太空中运行的轨道是一个椭圆,椭圆的一个焦点是地球的球心,如图所示,飞船在飞行中是无动力飞行,只受到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在飞船从轨道的 A 点沿箭

5、头方向运行到 B 点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3A飞船的速度逐渐增大 B飞船的速度逐渐减小C飞船的机械能守恒 D飞船的机械能逐渐增大8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t0.10 s 时刻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为x1 m 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为x4 m 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象,则At0.15 s 时,质点Q的加速度达到正向最大Bt0.15 s 时,质点P的运动方向沿y轴负方向C从t0.10 s 到t0.25 s,该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了 6 mD从t0.10 s 到t0.25 s,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 30 cm三、实验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18 分)9.(1)如图所示,有一长方形容器,高为 3

6、0cm,宽为 40cm,在容器的底部平放着一把长40cm 的刻度尺。眼睛在OA的延长线上的E点观察,视线沿着EA斜着向下看恰能看到尺的左端的零刻度。现保持眼睛的位置不变,向容器内倒入某种液体,将容器装满,仍沿EA方向观察,恰能看到尺上 20cm 的刻度,则此液体的折射率为 (2)为测量叠层电池“6F22” (电动势约 9 V,正常使用时的放电电流约是一号电池的1/6)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给出的器材有:电压表(内阻很大,有 5 V、15 V 两个量程)电流表(内阻不计,有 0.1 A、0.6 A 两个量程)4滑线变阻器 R1(阻值范围 020 )滑线变阻器 R2(阻值范围 01500 )测量时,电

7、压表应选用_的量程,电流表应选用_的量程,滑线变阻器应选用_图中的 6 个点表示实验中测得的 6 组电流I和电压U的值,试根据此图求E及r的值求出的电动势E_内电阻r_(保留三位有效数字)(3)某同学想在家里做用单摆测定重力加速度的实验,但没有合适的摆球,他只好找到一块大小为 3 cm 左右,外形不规则的大理石块代替小球实验步骤是:A石块用细尼龙线系好,结点为M,将尼龙线的上端固定于O点B用刻度尺测量OM间尼龙线的长度L作为摆长C将石块拉开一个大约30的角度,然后由静止释放D从摆球摆到最高点时开始计时,测出 30 次全振动的总时间t,由Tt/30 得出周期E改变OM间尼龙线的长度,再做几次实验

8、,记下相应的L和TF求出多次实验中测得L和T的平均值作计算时使用的数据,代入公式g4L/T2求出重力加速度g.你认为该同学在以上实验步骤中有重大错误的是哪些步骤_该同学用OM的长作为摆长,这样做引起的系统误差将使重力加速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你认为用何种方法可以解决摆长无法准确测量的困难而能准确的测量重力加速度(至少填出两种方法)_5四、计算题(本题有 3 小题,共 54 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必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10.(16 分)如图所示,板长为L的平行板电容器倾斜固定放置,

9、极板与水平线夹角=30,某时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由正中央 A 点静止释放,小球离开电场时速度是水平的, (提示:离开的位置不一定是极板边缘)落到距离 A 点高度为h的水平面处的 B 点,B点放置一绝缘弹性平板 M,当平板与水平夹角 =45时,小球恰好沿原路返回A 点求:(1)电容器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2)平行板电容器的板长L(3)小球在 AB 间运动的周期T 611.(18 分)如图所示,PR是一块长为L=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PR的匀强电场E,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一个质量为m=0.1 kg.带电量为q=0.5 C 的物体

10、,从板的 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恰能做匀速运动.当物体碰到板 R 端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 C 点,PC=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求:(1)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v1和v2(2)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3)电场强度E的大小和方向12 (20 分)如图所示,水平传送带 AB 长l=8.3m,质量为M=1kg 的木块随传送带一起以v1= 2m/s 的速度向左匀速运动(传送带的传送速度恒定),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0.5 当木块运动至最左端 A 点时,一颗质量

11、为m=20g 的子弹以v0=300m/s 水平向右的速度正对射入木块并穿出,穿出速度v=50m/s,以后每隔 1s 就有一颗子弹射到木块,设子弹射穿木块的时间极短,且每次射入点各不相同,g取 10m/s2求:(1)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运动离 A 点的最大距离(2)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多少颗子弹击中(3)木块在皮带上运动过程中因摩擦产生的热量7参考答案12345678CBCADBDBCAB9.(1) 51322 分(2) 15 V 0.1 A 2R9.15 V(9.059.25) 113 (110120) (每空 2 分)(3) BCDF 偏小 (每空 2 分)可以用改变摆长的方法画

12、 T2L 图像求斜率(每空 1 分)10.(16 分)(1)带电粒子沿水平方向做匀加速运动可知3 分解得: 1 分(2)小球垂直落到弹性挡板上,且,有2 分根据动能定理:3 分解得: 1 分(3)由于小球在复合场中做匀加速运动2 分解得1 分平抛运动的时间为2 分总时间为1 分11.(18 分)(1) qE-mg=ma1 2 分8v12=2a1L/2 2 分V1=5.66m/s, 1 分mg= ma2 2 分 v22=2a2L/4 2 分V2=2.83m/s 1 分(2) Bqv2=mg 3 分 B=0.71T 1 分(3) qE=(mg+Bq V1 ) 2 分E=2.4N/C 1 分方向水平

13、向右 1 分12.(20 分)解: 2分(1)第一颗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动量守恒, 得 1分 木块向右做减速运动,加速度为 1分木块速度减小为零所用时间为 1分 所以木块在被第二颗子弹击中前向右运动离A点最远时,速度为零,移动距离为1分(2)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将向左做加速运动,时间为t2=1s-0.6s=0.4s 1 分向左移动的位移为s2= 1分速度增大为 v2=at2=2m/s(恰与传递带同速)1分所以两颗子弹射中木块的时间间隔内,木块总位移为 s0=s1s2=0.5m,方向向右1分 第16颗子弹击中前,木块向右移动的位移为1分9第16颗子弹击中后,木块将会再向右先移动0.9m,总位移为1分木块将从B端落下,所以木块在传送带上最多能被16颗子弹击中 1分(3)木块向右做减速运动至速度为零 mstvx1 . 21111 1分在第二颗子弹射中木块前木块向左做加速运动mstvx4 . 022121分第 16 颗子弹击中后木块将会再向右先移动 0.8m 2 33/ 13218 . 0attvs1 分st2 . 03 1 分 mstvx2 . 13313 1 分JxMgxxMgQ87. 3)(15321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