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64860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教学质量的提高(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教育目标编制与 教学质量的提高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赵亚夫2017.10.11 南师大有关教育目标的几个概念l教育目的l教育目标l课程目标l教学目标一、课程目标l课程目标是规范教育、教学行为的前提,是整个 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指导原则。l课程目标反映课程的学习特色、设置质量,以及 教师(由政府规定)对该课程教育所持的态度。l课程标准中规定课程目标,由政府(教育部 )颁布。因其具有一定的法规性质,故直接关系 并反映国民教育质量。高中历史课程目标的表述(课标 )l知识与能力的表述l过程与方法的表述l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表述二、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l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l教学目标的

2、相关研究l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l从“三项任务”到“三维目标”1、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的基本功能l实施规范化的教育或教学l确保教育或教学质量l回馈教育、教学过程(测量是客观的,不含 价值判断)l评价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是主观的,含价 值判断)l对教师而言:明确教育或教学的责任 知识和行为陶冶的内容;积累教育或 教学经验养成良好的教育、教学习 惯。l对学生而言:体现身心发展的过程,达 成教育、教学效果。l对国家而言:国家欲有效培养合格公民 ,须贯彻一贯性的课程或教学目标。几个基本特征l体系化:9年或12年一贯制l整体性:整体考虑学科教育、教学内容l层次性:不同学段或年级,既有联系也有差异l基础性:面

3、向所有学生l明确性:明确要求知识、技能、态度和价值观应达到的水平l技术性:一般性和概括性;长远性和方向性;具体性和特殊性;限定性和指导性2、教学目标的相关理论(1)目标分类学l1948年,布鲁姆和“学院和大学考试委员会”的30余专家 展开目标分类学的大规模研究,1956年发表教育目标的 分类学 第一分册:认知目标。l分类的原则和有效性:从能力的观点出发由低到高将内容结构化具有整合性以心理学为主要依据回避价值判断目标分类1:知识与技能(认知)领域l基本要素:知识(了解);领会(理解); 应用(运用);分析;综合;评价l基本内容:记忆-再现-再认;理解-移情-解 释;应用-联系-创设;分析-要素分

4、析-关系 分析-组织原理分析;综合-独特的表达-活 动计划设计-抽象关系解释;评价-内在的关 系判断-外在的标准判断。目标分类2:情意领域l1964年,库拉斯沃尔情意领域l基本要素:注意;反应;衍生价值;组织化;个 性化l基本内容:注意-意识-愿望或热情-情感控制力- 选择或个人决策;反应-默认反应-情意反应-满 足反应;衍生价值-承认价值-善选价值-实践价 值;组织化-价值的概念化-价值体系的组织化; 个性化-单一价值或复合价值的个性化-一般结构 的个性化。目标分类3:精神活动领域l1972年,哈罗;1996年,辛普森精 神活动领域l基本要素:知觉;结构;诱导;技巧; 复杂反应;适应;考察l

5、基本内容:反射活动;基本活动;知觉 能力;身体能力;熟练的运动;非伦理 交流。精神活动领域基本要素中的含义1l知觉(感觉兴奋)l结构(认知的、身体的、情绪)l诱导的反应(模仿、实验、体验)l技巧(动作的自动化、习惯养成)l负责的反应(熟练)l适应(洗练)l考察(创作)精神活动领域基本要素中的基本含义2l反射活动l基本活动(移动、非移动、操作)l知觉能力(身体辨别、视觉辨别、听觉辨别、触觉 辨别、综合反应)l身体能力(持久力、肌肉力、柔韧性、敏捷性)l熟练运动l非伦理交流(表现运动、演出等)(3)马扎诺等出版设计一个新的教育目 标分类学(2001年)l人的学习行为模式:知识;认知系统 处理相关信

6、息;元认知系统设定 目标和制定策略自我系统:决定是 否从事该任务(新任务)l学习任务的位置;史料的运用;教学过 程;学习指导功能知识领域的处理层次l提取(认知系统)l理解(认知系统)l分析(认知系统)l知识运用(认知系统)l元认知系统(对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 调节)l自我系统(动机;效能;检验等)(2)历史教学目标研究l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刍议:知识目标, 2007年第5期l“四个W” :知道了什么(Know-what)、知道 为什么(Know-why)、知道怎么做(Know- how)、知道谁(Know-who)。我国学者吴 季松加了“知道什么时间(Know-when)、知 道什么地点( K

7、now-where)、知道多少( Know-quantity)”三个要素。 l陈述性知识:“做的理由与描述”,既包括知道 “是什么”和“为什么”,也包括“是”的理由 和“是”的意义。这类知识以事实、概念、叙事 、转义和拥有为特征,即我们知道和可以表述明 白所知道的事实。l规范性知识:“做的习惯与规则”,既包括知道 的程序,也包括对知道程序的习得与应用。这类 知识以复制或重复、模仿、记忆(如专业术语和 专业符号)、类型(包括模式)、操作程式、规 则为特征,即我们知道被认识对象的整体性且能 够合乎规范地阐释所知道的事实。l方法性知识:“做的技艺与策略”,既包括 习得的“怎样做”的技艺,也包括有创意

8、的 “为何做”的策略。这类知识以程序、法则 、生成、策略和技术为特征,即我们如何知 道和如何有效地表现所知道的事实。l价值性知识:“做的情感与态度”,既包括 “谁在做”的意义解读,也包括“谁做了什 么”的价值释义。这类知识以实体、本质、 通则和意义为特征,即我们为什么要知道事 实和知道了事实为什么个性取向。从目标理论看什么是“做历史”“四个基本原则三种主要能力” l赵亚夫:历史教学目标刍议:能力目标, 2007年第6期l四个基本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材料 );发展的看问题(观点);历史是整体 的(视野);为理解而教(目的)。l三种主要能力:判断能力;理解能力;反 思能力。 判断能力l能够根据

9、文本、影像等多种历史资料/材料对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做出肯定或否定的 答案。l能够多角度、多方面探究历史问题,以求自我判 断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l能够恰当地运用历史概念,对历史事实进行评价 。l能够辨析和说明历史资料的可信度,并通过文字 表现自我判断的内容和形式。l能够分辨不同句型、文本对同一事物的相同判断 ,以及同一句型、文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判断( 历史阅读)。 理解能力l能够解释历史现象,而不是照本宣科;找到佐证 或范例;类比;为事实的正当性及合理性辩护。l能够归纳、概括历史现象的特征、规律,综合得 出结论。l能够表达清楚一个丰富的具体内容彼此之间相互 联系的知识网络。l能够把一

10、个概念、原则、结论、规律、主题思想 运用到新的事物、事件、场合中去,并产生新的 思想和概念。l能够通过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使原有的知识网络 得到修改和扩展。 反思能力l能够感知丰富的历史事实,并懂得如何把个别( 部分)的事实放到整体中去思考。l能够将感觉(外部经验)通过想象、推理和证明 转化为有意义的自我认识(内部经验)。l能够通过反复的质疑、思维和推论等心理活动, 返观自己的学习活动,内省自身对学习内容的多 重感受(诸如好恶、爱憎、反思、忏悔等)。l能够以求真、求实和创新的态度,反复思考事实 ,逐步养成对历史文化的反省精神。l敏感生活世界的变化,及时反映并能够为自己做 出恰当的决策。一句话,“

11、历史反思的先天原则 本身其实就是一种历史实在。” 黑格尔将其称为“后思”。包括知性(反思)和 理性,相当于整个理性认识。后思是思想的自我运动,是思想对于普遍概念的 认识,而普遍概念又是思想的产物,所以“后思 ”是思想反过来对自身的认识。反思的活动不是 一次完成的,它表现为一个反复的过程。3、从课程目标到教学目标l课程目标(宏观目标)l学年目标或单元目标(中观目标)l课时目标(微观目标)4、从“三项任务”到“三维目标”l三项任务知识教育;政治思想教育;能力培养 l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的关系l课程目标是课程内容选择的依据l课程内容体现课程目标

12、的具体要求l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不是一一的对 应关系例1:必修一辛亥革命l课程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 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 ;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进 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等。l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 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 的历史意义。三、课时教学目标的拟定l找准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l限定的要求l撰写的方法1、找准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l研读课程标准l精研教科书l明确本节课内容在单元中的位置l找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找学习重 点;把握关键词/行为动词;确定 学习方法)2、限定的要求l设定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指明最小限额的学 习内容;l设定与课程整体结构、

13、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相 适应的有系统的预期成就(即着眼整体的教 学内容;着眼学科教学的性质);l设定达到目标的学习过程和方法;l设定有意义的、尽可能被内化的、简洁的教 学内容。意义化(signification)l整体把握教学内容;提炼教学内容的核心价值。l“意义”一词含义复杂,亦在层次上有高低之分 。就知识而言,了解到的东西应该有意义;能够 认识并内化为行为。就价值观而言,学会判断且能够反思。就人生而言,了解周围环境且能够很好的适应 ,并能够重塑自我。l就一般认识而言,科学对于真的追求是 意义的,宗教对善的揭示释是意义的, 艺术对美的追求是有意义,法律对道德 的约束是有意义的。l针对学科的人文学

14、习价值。所谓“化” ,即指教学目标应能够有效凸显历史学 科价值,教学目标的拟定过程就是学科 价值的提炼过程。内化(intemalization)l内化既是理解的过程,也是理解的结果;既是习得的过 程,也是习得的结果。l达成教学目标的基本标准是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再以 此为基础建构(constructivism)自我认识的概念、观 念体系,并有效用于解决问题。l“内化”就是将外在的(客体)知识通过习得的过程转 化为内在的(主体)认识,不仅要能够使自己掌握的知 识达到触类旁通的程度,而且还要能够确定自己已经主 宰的认识。 简化(simplification)l瞄准靶子,直射靶心,需要简化。l目标被

15、简化的水平,亦反映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内 化水平,同时它还是实现目标意义化的重要途径 和手段。l教学目标的简化,不是一个形式问题,它是对教 学的“魂”的把握。好的教学:明白、明确、有足够的思考空间;不 好的教学:过度修饰、重复讲述、内容复杂。 3、撰写的方法l将目标“要素”整合为一个整体;l只写明能够做到的目标;l应言简意赅。了解相关的关键概念以目标分类体系 为例l认知完成目标(知识、理解);发展目 标(逻辑性、创造性);体验目标(发现等 )l情意完成目标(兴趣、关心);发展目 标(态度、价值观);体验目标(相互接触 、感受)l精神活动完成目标(技能、技术);发 展目标(精通技能);体验目标(掌握

16、技能 )。恰当运用行为动词l目标陈述的主体是学生l主要描述学生的学习结果l可以不对教学内容做具体规定l描述结果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例2:结果性目标l了解:说出;写出;辨认;选出; 列举;复述;描述;识别等l理解:解释;说明;阐释;分类; 概述;概括;判断;整理等l应用:分析;比较;探讨;质疑; 总结;评价等例3:表现性或体验性目标l经历:感受;参加;参与;尝试;讨论; 交流;合作;分享;参观;考察;体验等l反应:认同;接受;同意;反对;欣赏; 喜欢;讨厌;感兴趣;关心;关注;支持 ;尊重;爱护;珍视;怀疑;克服;帮助 等l领悟:形成;养成;具有;树立;建立; 坚持;保持;确立;追求等4、厘定一课教学目标的注意事项l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不 宜做不合理的扩充或缩小l应有一个基本目标或核心目标,以 突出教学重点l具有可操作性,不宜把教学目标定 的过高、过大例4: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l课程标准: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 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 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