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710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福建省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福建省德化一中福建省德化一中 2013-20142013-2014 学年高二上学期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第一次月考试卷第卷(选择题) 第 I 卷共 3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8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 合题目要求。 1有人认为:“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上 述观点( ) 承认了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 没有看到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肯定了文化有其自身的独立性 否定了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前一段时间,继中国游客在埃及神庙写“到此一游”后,媒体又刊登一张中国游客在卢 浮宫前水池泡脚的照片,这再次引发舆论对于国民素质

2、和国家形象的讨论。 人民日报曾 发表的时事评论,指出:国人的陋习,若不改正,或面临“开除球籍”的危险。这说明, 当前倡导健康文明出游方式,树立中国游客的良好形象,需要每一位中国公民( ) 坚持个人的合法权利 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升公共意识 消除国际文化差距 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修养 3. 女书是湖南江永等地流传的一种古老的女性文字,两千多年来,只在女性中流传。随着 最后一位自 然传人的去世,女书面临失传的危险。为拯救女书这一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我国目前正 在积极行动。国家对民族文化的保护( ) 是为了维护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能够使民族文化免受外来文化的侵蚀 能

3、够确保民族文化代代相传 A B C D 4.以“根系祖地、客聚三明”为主题的世界客属第 25 届恳亲大会,于 2012 年 11 月 20 日- 22 日在福建三明举行。活动包括:国际客家文化学术研讨会、宁化石壁客家祖地纪念活动、 泰宁世界自然遗产和世界地质公园考察活动、焰火晚会、花车巡游、经贸活动等。假如让 你从文化生活的角度为大会活动内容提供依据,可以用的观点是( ) 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文化对人的影响取决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表现文化内涵的形式可以具有多样性 A B C D 5追溯中国结的渊源应从远古年代的结绳记事开始。东汉

4、郑玄在周易注中道:“结绳 为记,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结”与“吉”谐音,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小小 绳结被人们赋予了各种情感愿望, “同心结”、 “平安结”、 “团圆结”,一个个美丽的中国结蕴含 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上述材料中文化现象的正确解读是( )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追求真善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从“绳结”之中可以透视人们的精神世界和精神生活 结绳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人类进入文明时代2A B C D 62013 年 3 月,广东某市的读书月活动提出,文化强市从阅读开始。建设文化强市过程 中,读书的意义不可替代。强调读书的文化意义,是因为( ) 文化在人民大

5、众的生活中占据主导地位 先进文化是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先进的文化为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影响人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A B C D 7有人认为,由于文化的影响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所以人们都是在消极被动、 无目的地接受文化的影响。这一观点( ) 认识到了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潜移默化的特点 承认了文化对人的影响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 认为人在文化面前没有自觉主动性 认识到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A B C D 8当地时间 2012 年 6 月 14 日晚,为期一年的澳大利亚“中国文化年”在悉尼歌剧院闭幕。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许多国家成功举办了“中国文化周

6、”“中国文化月”“中国文化年”等活动。 假如让你写一篇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时政论文,需要确定一组符合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政 策或主张的关键词,你认为下列各组中最准确的一组是( ) A相互借鉴 拒绝融合 维护我国文化安全 B和平共处 文化渗透 扩大文化影响力 C尊重差异 理解个性 维护和固守传统文化 D相互尊重 和睦相处 各国文化一律平等 9.2011 年 12 月 28 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1 年版) ,并于 2012 年秋季开始执行。新的课程标准突出了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语文课专设书法 课。在中小学开设书法课程,有助于学生( ) A.感受汉字作为“凝固的艺术

7、”无穷魅力 B.提高传承汉字文化和中华文明的自觉性 C.学习和借鉴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成果 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 102012 年 6 月 24 日,中央电视台对浙江宁波象山“小白礁号”水下考古活动进行了现 场直播报道,直击沉船的发掘现场,全方位解读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的理念、方法、技术和 装备。这说明( ) A电视已成为最重要的文化传播手段 B现代媒体已发展成为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C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共享的强大功能 D电视在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全球同时、双向互动的特点 11.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 ,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 101 处 古建筑,运

8、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 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 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 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 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3A. B. C. D. 12.好莱坞电影功夫熊猫的文化元素多半是中国的,功夫是中国的,熊猫是中国的,场 景是中国的,但熊猫阿宝怎么看都不像中国的大侠。这告诉我们( ) 文化符号比文化精神更重要 繁荣我国文化应借鉴好莱坞的文化创新理念 繁荣我国文化的关键是继承我国的传统文化 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A. B. C. D

9、. 13. 由我国著名艺术家杨丽萍领衔的云南映象在澳大利亚演出,引起轰动。这个蕴含 现代文化观念、充满美丽安宁意境、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歌舞剧,在澳大利亚观众中产生 了认同感和亲切感。该剧引发澳大利亚观众共鸣的根本原因是( ) A.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文化构成的 B.中华文化与澳大利亚文化具有巨大的反差 C.不同国家的人民具有共同的人文情怀 D.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化作品能得到世界认可 14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 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可见,优秀的文化( ) A源于时代的智慧,推动时代的前进 B彰显时代的精神,

10、创造时代的未来 C反映时代的潮流,决定时代的走向 D源于时代的实践,引导时代的发展 15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星光大道 、 全家总动员 ,通过其强大的媒体优势及节目创新赢 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成就了许多人的明星梦,也成为商家必争的优质电视广告宣传载体。 这说明( ) 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 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A B C D 16.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和而不同” 、 “天人合一” 、 “以和为贵”的理念,并以“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的胸怀,接受一切有益的外来文化,促进了中外文化交融和发展。这表明( ) 热爱和平是中华民族的禀性 中华

11、文化是中华民族之魂 中华文化具有独特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根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 A B C D 17下列诗句属于抒发爱国主义情怀的有( ) 臣心一片磁针石, 不指南方不肯休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A B C D 18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 30 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 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 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中反映

12、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4A B C D 19 “笔墨当随时代” ,绘画艺术要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 化遗产,创新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20 “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西湖,在诗人白居易眼中,有如醉人画卷,让人 流连忘返。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5 次大会上, “中国杭州西湖文化景观”作为唯一的中国项 目,申遗成功。该文化景观申遗成功,是因为它( ) 蕴涵着民族文化的魅力 能够展现

13、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能够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是重要的文化旅游资源 A B C D21.“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自王昌龄 的出塞 。洋溢诗人的爱国激情和民族自豪感。这说明文学艺术( ) 是中华民族生命力和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具有反映人们精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作用 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展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 A. B. C. D. 22.中华民族历经苦难而又生生不息。从汶川到玉树、再到芦山,那生命至上的国家理念, 那万众一心的民族情怀、那百折不挠的坚韧品格,定格为无数震撼心灵的画面,砥砺我们 奋力前行。这表明,中华民族精神( ) 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容 具有博大精深和兼收并蓄的特质 蕴涵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 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A. B. C. D. 23.近百年来,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奋斗 的历程之中,体现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 改革开放新时期,民族精神突出表现为( ) 红岩精神 载人航天精神 西柏坡精神 抗震救灾精神 A B C D 2011 年 7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