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681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广东省汕头市东山中学 2012-20132012-2013 学年高二下学期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次月考试题第一部分 选择题(本部分共 35 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4 分,满分 140 分) 24、我国每年生成的 8 亿多吨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高,绝大部分被废弃。某公司深入研究 秸秆的材质特性,另辟蹊径,利用秸秆制造生态环保、结实耐用的板材,产品在国内外广 受欢迎,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该公司之所以能够捕捉到他人通常视而不见的商机,是因 为( ) 尊重联系的多样性,重视发挥偶然联系的作用 尊重客观联系,发挥创新观念改造世界的作用 善于突破事物表面的联系,把握其

2、本质的联系 善于根据事物之间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A. B. C. D. 北极熊变瘦了!科学家说,由于污染增多,污染物进入北极熊体内使其体型缩小;全球气 候变暖,海洋冰面减少,北极熊要花费更多的能量猎食,这样就限制了它的生长。下列选 项中与“北极熊减肥”现象所蕴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 水集鱼聚,木茂鸟集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上律天时,下袭水土 物我一体,心物一体A. B. C. D. 26、 “爱情无须死去活来,温馨就行;朋友无须如胶似漆,知心就行;金钱无须取之不尽, 够用就行;身体无须长命百岁,健康就行。 ”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 重视量的积累 B. 抓住机遇赢得主动 C. 抓住时机

3、促成质变 D. 把握适度原则 27、平面与圆锥面相截,截口的几何特性随平面与圆锥轴线的交角二变化。交角是直角时, 截口是圆;稍变一点,圆变成了椭圆;再变,过了一个关键点,椭圆就变成了抛物线。截 口的这种变化过程所包含的哲理是( )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 整体与部分是辩证统一的 事物的变化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A. B. C. D. 28、唐代诗人韩愈读书用的是“提要钩玄”法。他说:“记事者提其要,篆言者必钩其玄。 读一部书,要着重于把握各部分的内在逻辑,从而提出纲要,钩出精义。这体现了( )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实物的每一个要素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遵循系统内部结

4、构的有序性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A. B. C. D. 29、中国有个说法:峣峣者易折,皎皎者易污。意思是:过于坚硬刚强,则容易折断;过 于干净洁白则容易受到污染,变得肮脏。一下哲学寓意相同或相近的是( )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仓廪实而知礼节, 衣食足而知荣辱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 A. B. C. D. 30、2011 年 3 月 19 日,安徽省涡阳县举行“与先哲对话老子文化高端论坛” 。处变不2惊,是老子立身处世的原则,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

5、争” ,这其中蕴含的哲理是( )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 化 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A. B. C. D. 31、当乌云翻滚、狂风大作,雷雨笼罩群山时,在嶙峋山崖的一个小缝隙里,一直小鸟蹲 在窝中,一副安详闲适的样子,仿佛外面翻天覆地般的闪电雷鸣,丝毫也没有影响到它, 这就是宁静的真谛。下列诗句与材料所蕴含的哲学道理相同的是(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A. B. C. D. 32、有关专家指出,月饼高糖、高热量,不仅不利于身体

6、健康,甚至演变成了“健康杀手” 。 月饼想要成为一种健康食品,关键要从工艺和配方两方面进行改良,例如,将白面换做营 养价值较高的豆面、米面。相反,如果不能从工艺和配料方面进行改良,口味再好,也不 能符合现代人对营养方面的需求。从哲学上启示我们( )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的发展 要坚持重点论,着重把握主要矛盾 应发挥主观能动性,趋利避害 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 的A. B. C. D. 33、某人做关于跳蚤的听力实验,把跳蚤放在玻璃瓶里,大叫:“跳、跳、跳!”跳蚤跳得很 高。然后切去双腿,再叫“跳、跳、跳!”跳蚤再也不跳了。于是他在实验报告中写道:“跳 蚤切去双腿后,失去了听力。 ”从

7、哲学上看,该实验者主要是因为不懂得( ) A.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B. 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生理基础 C. 感性认识还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D. 要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 34、唐代诗人李峤在中秋月中写道:“圆魄上寒天。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 雨兼风。 ”这诗句表明了( ) A. 事物是变化的,变化一定是有规律的 B. 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 事物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 人与自然是协调发展的 35、从“发展才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从“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到“初次分 配和再分配都要关注社会公平”,党的十七大对发展观、公平观的认识达

8、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这表明( ) A. 真理会随着时间地点的变化而不断改变 B. 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C. 人们对同一确定对象的认识,真理不止一个 D. 真理与谬误的界限是相对的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本部分包含 6 道题,满分 160 分) 36材料一 在我国历史上,对“国富”与“民富”孰先孰后的看法众说纷纭。管仲认为 “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商鞅认为应“富国弱民” ;荀子认为“下贫则上贫, 下富则上富” ;王安石强调“百姓所以养国家也,未闻以国家养百姓也” 。 材料二 新中国建立初期,由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家把“国富”放在头等重要的位3置, “

9、国富民富”的观念也逐渐深入人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民生问题逐渐凸 显出来。为此,当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强调: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 质量和水平,使发展成果真正惠及全体人民。这意味着,党和国家把“民富”摆在了更加 突出的位置。 结合上述材料,从认识发展过程的角度,说明我国对“国富”与“民富”关系问题认识的 变化。 (15 分) 有人说,国富与民富的关系就是“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请运用对立统一的 观点简要评析该看法。 (13 分)37、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只有转变生产发展方式,惠及广大民生才能更好地促进社会发展。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

10、变革,必须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 程和各领域。针对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2011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把水利作为国家 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 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 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 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依据材料,说明“中央一号文件”关注水利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24 分)4参考答案参考答案2435 A B D C D D B C B D C B 36、 (1)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社会历史条件和

11、社会发展状况的复杂多变和生产实践水 平的制约,由于人们立场、思维方式的不同,人们对“国富”与“民富”孰先孰后的认识反复 地发生着变化。 (5 分) 认识具有无限性。经济社会的不断变迁和发展使我们对“国富”与“民富”关系的认识不断 深化发展。 (5 分) 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的上升的过程。由于时代不同,人们对“国富”与“民富”关系的 认识几经反复。今天,党和国家正确认识处理了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吗,对“国富” 与“民富”关系的认识发生了质的飞跃。 (5 分) (2)国富与民富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2 分) 国富与民富是统一的,二者相互依赖,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一方的合理 解

12、决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创造条件。不能离开国富谈民富,也不能离开民富谈国富。材料 只看到了国富对民富的作用,有一定的合理性,而忽视了民富对国富的影响,是片面的。 (6 分) 国富与民富是对立的。过分重视一方,另一方就会受到影响。观点只看到二者的统一, 而没有看到二者的对立,也是片面的。 (5 分) 37、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经济发展与水利建设存在着联系,水 利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水利支撑保障作用。 (6 分) 整体和部分之间存在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状态对事物整体的功能 起决定作用。薄弱环节的存在会影响到整个水利事业的发展,所以要突出薄弱环节建设。 (6 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善于把 握重点。农田水利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矛盾,所以要作为重点来抓。 (6 分)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农业的薄弱环节和特殊地位的作用,加快 水利发展有利于走出一条中国特设的水利现代化道理。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