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592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陕西省铜川市耀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耀州中学耀州中学 2012-20132012-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题高一地理试题第第 I I 卷(卷( 选择题选择题 5050 分分 )读“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过程”图,回答 1-2 题1. 有关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世界人口发展的总趋势是人口不断增长 B.世界人口的增长具有阶段性的特点C.世界人口的增长表现为匀速增长的过程D.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工业革命前比较缓慢,20 世纪后半叶开始急剧增长2. 图中“现代”阶段,世界人口出现急剧增长,最主要原因是A.二战后,发达国家进入到人口快速增长时期B.20 世纪后半叶开始,广大亚非拉的发展

2、中国家和大洋洲的人口进入快速增长阶段C.科技进步,人均寿命延长,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D.新技术革命提高了人口的出生率,降低了人口的死亡率右图是四个国家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统计图,回答 3-4 题3.四国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A. B. C. D.4.图中数字代表欧洲某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现状的是A. B. C. D.读右图“我国建国以来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变化”,回答 56 题5.建国以来我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年份是A.1955 年前后 B.1965 年前后C.1985 年前后 D.1990 年前后6.图中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过渡模式迅速向“三低”模式过渡的主要原因是 2A人口政策的有力实施 B医疗卫生

3、事业的进步C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 D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7. 一列火车由西安开往北京,以下是四位旅客的谈话,判断其中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甲说:“我此次是去北京参观故宫博物院。 ”B.乙说:“我被清华大学录取,现去学校报到入学。 ”C.丙说:“我到北京为公司洽谈业务,需要签一个合同。 ”D.丁说:“我是去北京探亲访友。 ”8. 有关我国古代历史上人口迁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 人口由黄河流域向四周迁移,主要向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迁移B人口主要表现为由北方向南方迁移,由西部向东部迁移C战争、移民支边和自然灾害是我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D经过永嘉之乱、安史之乱、靖康之难三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以后,我国人口重心

4、由北方移至南方9.下列有关国际人口迁移的叙述,正确的是A. 新大陆发现前,非洲黑人被贩运是当时主要的国际人口迁移形式B. 二战后,大量国际难民迁入欧美发达国家C. 新大陆发现后,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活动开始出现D. 北美和拉丁美洲在二战后成为人口的迁出地区10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但某一种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1979 年以前,深圳只是一个拥有 2 万人口的小镇,到 2010 年该市人口达 500 多万,导致人口大量迁入的主要原因是A深圳经济条件的改善 B深圳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C深圳交通和通讯的发展 D深圳自然条件的改善11.下列关于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环境承

5、载力小于人口合理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建立在满足人们对基本物质需求的基础之上C.环境承载力是一个警戒值D.环境承载力是人口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反映12. 制约环境承载力最重要的因素是A科技发展水平 B人类文化水平 C自然资源状况 D生活消费水平13. 从我国国情出发,以下有关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自然资源丰富,目前人口数量远没有达到人口合理容量值B.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科技进步快,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不很突出C.经济发展,人们消费水平不断提高,高消费对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影响很小3D. 为了谋求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贯彻、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仍是十分重要的任务城市中的各种

6、要素不是杂乱无章的。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小区有规律的结合,构成了城市的空间结构。据此回答 14-15 题14.在城市中最普遍的土地利用方式是A.商业区功能用地 B.住宅区功能用地C.工业区功能用地 D.文化区功能用地15.下列关于城市功能区的说法,错误的是A.每个城市都有多个功能区,并且它们之间有严格的分界线B.大城市的中心部位往往是高大建筑物密集的中心商务区C.经济的原因,使住宅区有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的分化D.工业区多分布在城市边缘,靠近交通便利的地带下图为某城市分布图。读图完成 16-17 题。16. 图例中甲、乙、丙分别表示的城市功能区最有可能的是A.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 B.工业区、

7、住宅区、商业区C.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17. 城市中地租的高低取决于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和交通的通达度。图中四地中地租最高的是A. B. C. D. 一般情况下,城市规模越大,服务功能就越强,服务范围也越广。读中心地理论“六边形中心地等级体系”模式图,回答 18-19 题。18图中城市规模最大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19按照中心地理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乙城市的服务范围最小B.图中丙等级的城市数量最多C.图中甲城市的服务范围嵌套在乙城市的服务范围之中D.图中丁城市与丙城市在服务范围上有重叠之处4读西方某大城市地域发展示意图,回答 20-21 题。20.

8、依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图示发展过程就是城市化的社会发展过程B图示发展过程中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呈不断上升趋势 C图示发展过程中地区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不断转变D图示发展过程中城市功能区越来越多,服务能力越来越强21.20 世纪 60-70 年代以后,该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较多,主要原因是A出生率下降,人口自然增长率呈负增长B城区人口老龄化,死亡率升高C城市中心区居住环境恶化,城市居民向郊区及小城镇迁移D经济危机导致城市中心区经济快速衰退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世界性的潮流。据此回答 22-23 题。2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城市化进程上的不同之

9、处有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是伴随着工业化进行的,而多数发展中国家是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比发展中国家高,城市人口总量也多于发展中国家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还没有人口增长过快,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是许多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快的原因A. B. C. D. 23. 城市化过程中对地理环境也造成很大影响,产生一些问题,以下不属于这类问题的是A.城市交通堵塞,停车难,交通事故多发B.城市环境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危害人体健康C.大量人口迁入城市,农村土地荒芜,农业发展减缓D.一些城市出现就业难、贫困人口多、种族歧视等社会问题地域文化是人类在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在自然环境的基础

10、上,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据此回答 24-25 题24下列有关地域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我国“南稻北麦”农业生产的不同就是地域文化差异的一个方面B.欧洲教堂与中国寺庙建筑风格的不同是东西方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C.地理学特别重视从物质景观上研究地域文化的差异5D.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形成后就具有长期稳定性,不再变化25城市是地域文化鲜明的标志,下列各项城市事物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征的是A.城市道路 B.城市建筑C.城市交通工具 D.餐具第第卷卷 (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5050 分)分)26.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图和“甲、乙两个国家某年人口性别年龄结

11、构图” ,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20 分)(1)图中 A、B、C 分别表示的人口增长模式为:A ; B ; C 。(2)甲、乙两个国家中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是 ,判断的理由是 。(3)甲、乙两个国家中与 C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相符的是 ,该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该国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有 。62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截止 2012 年 9 月,上海市常住人口约为 2371万,户籍人口约为 1421 万,来沪常住人口约 965万。城郊结合地区和郊区的流动人口持续增加,闵行、嘉定、松江、青浦、奉贤 5 区的流动人口已超过户籍人口。(1)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说明上海市人口增长幅度高于全

12、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目前上海市的人口发展状况,对上海城市发展有哪些方面的影响。28. 下图是“我国某城市发展过程中 1990 年和 2010 年比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简要说出图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出来的城市化的表现有哪些?(2)一般来说,城市规模越大,其空间 结构的分化约明显。右图中与该城市 2010年人口密度与距市中心距离关系相符的 是 。说明判断理由:。(3)从 1990 年到 2010 年该城市的工业部门大部分由城区迁移到郊区,分析其主要原因有7哪些。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 CBBDB 6-10 ABBCA 11-15 CCDBA 16-20 DABCD 21-25

13、 CCCDB综合题26. (1) “高高低”模式 (2 分) 过渡模式 (2 分) “三低”模式(2 分)(2)甲 (2 分) 理由是:甲国青少年(014 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大,老年人口比重小。(4 分)(3)乙 (2 分)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3 分)青壮年劳动力短缺,经济发展受影响;国防兵力不足;社会养老负担重(社会保障体系压力大)等。(3 分)27(1)人口大量迁入(2 分)经济因素。(2 分)上海工商业(二、三产业)发达,就业机会多,收入水平高,生活质量高,吸引大量外地人口迁入。(3 分)(2)有利:提供廉价劳动力,引进人才和技术等(2 分)不利:交通、住房、就业等方面压力加大,社会治安混乱等(3 分)28. (1)城市占地规模不断扩大,功能用地进一步分化;城市人口不断增加,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城市二、三产业不断发展,经济 结构不断变化。(6 分) (2)乙 (2 分)理由:市中心的人口密度减小,城市外围的人口密度增大,在距市中 心 4-8 千米范围内人口密度大,说明这里形成了住宅区,市中心 形成商业区。(4 分) (3)城区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交通网的不断完善;为了缓解城市地 区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 (6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