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

上传人:ldj****22 文档编号:5164315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5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子与苏格拉底比较ppt(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子、苏格拉底 教育思想之比较北京教育学院校长研修学院 杨雪梅地位与影响v西方的先哲,东方的先圣v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年)“把哲学从天上拉到地下”的思想家古希腊哲学划分前苏格拉底哲学-初期阶段(智者)古希腊三贤-黄金阶段v柏拉图之后的西方哲学只是在为柏拉图作注.后苏格拉底时期v一个人没有希腊自然哲学的知识,就很难在 现代原子物理学中取得进展。v 一位物理学家v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年)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孟子、荀子)两大贡献官方的意识形态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影响遍及海内外v均生活在一个繁荣社会的末世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春秋时期天子诸侯大

2、夫的统治秩序,基于血亲伦 理的宗法等级制度,已经崩溃 .“礼坏乐崩” ;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孔子谓季氏, “八佾(YI)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也!”(八佾篇)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雅典民主制的极盛时代,一去不复返. 公民大会制度(伯利克里时代)无政府主义(抓阄抽签选国家领导人)v卖香肠人:请告诉我,向我这样一个卖香肠的,怎么才能成为 大人物.v将军:这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了.你已经具备了一切条件: 卑微的出身、受过在市场买卖的锤炼、而且蛮横无理.v卖香肠人:我想我还是不够格.v将军:不够格?你似乎有非常好的良心,你父亲是一位绅士吗 ?v卖香肠人:老天爷做证:全家老少均是无赖

3、.v将军:幸运呀!你要担任公职,有一个多么好的开端呀!v卖香肠人:可几乎一个字不识.v将军:唯一麻烦的在于你什么都知道.适合做人民领袖的不 是那些有学问的人,或者诚实的人,而是那些无知而卑鄙的 人.千万不要错过这个机会呀!v均缅怀盛事,并为社会开出了药方.孔子:恢复周礼-复礼苏格拉底:专家治国 道德是振国兴邦的良药. 教育是最好的途径教育思想:难分伯仲v教育目的苏格拉底:自我意识的思考者孔子:群体意识的行动者(仁人、君子、士)均强调通过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为社会服务 。关于道德教育智慧即美德 人行为的善恶取决于是否有相关方面的知识.v正确的行为基于正确的判断,反之亦然.v道德不是天生的,而是

4、以知识与智慧为基础的.苏格拉底v德行可教v美德可通过教育、通过学习各种知识而获得v道德教育的内容: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守法就是正义道德教育最重要吗? 知识在道德形成中的作用 知识传授是道德教育途径 知行一致v“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行有余力,则以 学文。”孔子v道德修养方法立志乐道自省自克身体力行改过迁善教学思想 为什么教? 教什么?v孔子的教育内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文“六经”诗、书、 礼、乐、易、春秋。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行忠行道德规范要求孝、忠、恕、信、仁“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内容:文化知识、道德教育内容特点:道

5、德教育的内容是重点,文化知识 的学习是为道德教育服务的. 缺点:生产知识与技能、自然科学知识影响v孟子、荀子沿着孔子方向,继续在诗书、 礼、易中开展儒家思想的完善,将以孝悌为伦 理道德基础的教育系统化、理论化 .四书五经-封建社 会的教育内容v重视修身,而忽视对自然界探索v不注重知识实际应用,重文轻理v苏格拉底的教育内容美德:智慧即美德。智慧、正义、节制、勇敢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v七艺:政治、文法、雄辩术和人生所需要的各种实际知 识几何、天文、算术列为必须学习的科目.v学习这些科目在于应用,而不是纯理论的思辨 .知识是道德的基础教人锻炼身体雅典的体操学校v体操、游戏、舞蹈、球类活动v五项竞技:

6、跑、跳、摔跤、掷铁饼、投标枪v儿童身体健康、体态优美、心灵美好、保卫国家v特点 内容比较全面(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考虑了人素质的全面性 影响 柏拉图为哲学王设置了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 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还有体育、军事等.亚里斯多德的博学v苏格拉底的教育内容观点为西方文明带来了 源头上的优势v科学的发展,工业革命的爆发(知识的实用)关于教学方法如何教?v孔子的教学方法-启发诱导v观点v“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返,则不 复也.”时机目的v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v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百姓.v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

7、輗(NI 泥),小车无軏(YUE月),其何以行之哉?” .v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 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v绘事后素生问师答 类比、比喻v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 少者怀之。” v能明白我话的是子夏呀,可以与你讨论诗了.v“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 v告诉”正确的结果,v先知和未知的关系v教师的权威要维护v“君子矜而不争”。 v孔子是“一个实际的世间智者,在他那里思辩 的哲学是一点也没有的只有一些善良的 、老

8、练的、道德的教训”。_德国哲学家黑格 尔v苏格拉底的“助产术”v苏格拉底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的一种教学方法 ,是一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苏格拉底在让学生获 得某一个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先向学生发问,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 了,他也不给予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 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他自己把 这种通过不断发问,从辩论中弄清问题的方法称为“ 产婆术”。v一天,苏格拉底来到市场上。他一把拉住一个过路人说道:“对不起!我有一个问 题弄不明白,向您请教。人人都说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但道德究竟是什么?”那 人回答说:“忠诚老实,不欺骗别人,才是有道德的。”苏

9、格拉底又问:“但为什么 和敌人作战时,我军将领却千方百计地去欺骗敌人呢?”“欺骗敌人是符合道德的 ,但欺骗自己人就不道德了。”苏格拉底反驳道:“当我军被敌军包围时,为了鼓 舞士气,将领就欺骗士兵说,我们的援军已经到了,大家奋力突围出去,结果突 围果然成功了。这种欺骗自己人也不道德吗?”那人说:“那是战争中出于无奈才 这样做的,日常生活中这样做是不道德的。”苏格拉底又追问:“假如你的儿子生 病了,又不肯吃药,作为父亲,你欺骗他说,这不是药,而是一种很好吃的东西 ,这也不道德吗?”那人只好承认:“这种欺骗也是符合道德的。”苏格拉底并不满 足,又问道“不骗人是道德的,骗人也可以说是道德的。那就是说,

10、道德不能用 骗不骗人来说明。究竟用什么来说明它呢?还是请你告诉我吧!”那人想了想,说 :“不知道道德就不能做到道德,知道了道德才能做到道德。”v诘问(追问质疑)v助产v归纳v产出(定义得出结论)v二者不同?孔子 问答法:一对一一对全体简练明确类比和举例直接问答.v v直接告诉学生答案,便于学生照着做.v 不进行辩论,也不十分喜欢提出疑问.v _“学于孔子,不能极问” (汉代王充)v尊崇老师v相信老师v尊重权威孔子v把不会的人教会(教人信)v思维模式-演绎推理v苏格拉底问答法:反问、诘问、长篇大论注重过程与方法把会的教不会逻辑思维v自由辩论的氛围v敢于质疑的问题意识v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v缜密的逻辑思维v事实求实的科学态度影 响v师生关系平等合作共赢v?v教知识还是教获取知识的方法?v重过程还是重结果?v学生核心还是教师权威?v教人“思想”还是教人“信仰”? v课堂教学价值追求?苏格拉底之死 v想一想?两位圣闲分别对古代东西方文明(教育)产生怎样影响?v比较目的不是做价值判断v正视差异, 保持特色,适度融合v西方教育思想本土化问题v谢谢您的倾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