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法制概论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4299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88 大小:2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档案法制概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8页
档案法制概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8页
档案法制概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8页
档案法制概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8页
档案法制概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档案法制概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档案法制概论(8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档案法制概论档案管理岗位资格培训系列教程档案法制概论教材以:v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v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 为基础,根据法律条文的体系进行编写的。全书共分九章,分别介绍了档案法的一般理论,档 案法 的基本内容,违反档案法律法规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依 法治 档的基本原则及有关内容等。其中,第二、三、四、五 、六、 八章,都是根据按照法律条文的体系来编写的,与档 案法 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的法律条款完全吻合,是对具体 的法 律条文、条款的解释和说明。v学习的重点:根据档案实际工作的需要,学习档案法 和档案法实施办法中与档案工作和档案管理活动相 关的内容。通过学习,增强档案法律意识,提高档案法律

2、水平,实现依法治档。第一节 档案法的概念、本质、特点和调整对象一、档案法的概念v1、法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 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通过规定某种权利与义务, 去规范人们的行为,从而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 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v2、档案法的概念:档案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 强制力保证和实施的调整档案事务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 和。第一章 档案法概述二、档案法的本质和特点v本质:档案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表现 , 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和实施的需要严格 遵守的行为规范。这是档案法和其他国家法 律的共同本质。v特点: 直接性 具体性 综合性三、档案法调整的对象

3、档案法调整的对象是档案工作活动中产生的各 种法律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v1、纵向关系国家管理档案过程中所发生的 社会关系。v2、横向关系社会组织之间在档案管理活动 过程中的社会关系v3、内部关系档案机构、机关、企业事业单 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内部的档案管理关系第二节 档案法律法规体系一、档案法律法规的类型根据制发机关和法律效力的不同,档案法律法规可划 分为以 下四种类型:v1、档案法律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并公布。 最主要的档案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v2、档案行政法规由国务院制定并公布,如中华 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实施办法。v3、地方性档案法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 级政府所在地的市

4、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大常委 会制定并公布。如天津市档案管理条例。v4、档案规章国家档案局或国家档案局会同国务院 有关部门联合制发国务院部门规章;省级和省级政府所在 地的市与国务院批准的较大市的人民政府,依据法律、行 政法规、地方性法规制定地方政府规章。如天津市非国 家所有档案管理规定。二、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一)加快档案立法 (二)坚持法制统一的原则v 1、制定行政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相抵触v 2、制定地方性档案法规要以宪法、有关法律 和行政法规为依据,不能与其上位法相抵触;地 方性法规的效力范围仅限于本行政区域内,其效 力高于本级和下级地方政府档案规章v 3、国务院部门规章之间、部

5、门档案规章与地 方政府档案规章之间具有同等效力,在各自权限 范围内施行 (三)制定具体的管理制度和办法补充、细化、 完善档案法律法规第三节 档案法律关系一、档案法律关系的概念档案法律关系,就是由档案法调整的人们(机关、 团体、 企业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公民)在档案管理和档案活 动中所 形成的档案权利和义务关系。二、档案法律关系要素档案法律关系由主体、客体和内容(档案权利和档 案义务)三要素构成。 v 档案法律关系主体:是档案法律关系中的参加者,即 在档 案管理活动中享有法定档案权利和承担法定档案义务 的人 或组织。 v 档案法律关系客体:是档案法律关系主体的各项权利 和义 务所指向的对象。 v

6、 档案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档案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 利和 义务。v第一章学习要点:1、识记:档案法的概念;档案法律关系。 2、理解:档案法的本质与特点;档案法调 整的对象;档案法律法规的类型;法制统一 原则。 2、应用:如何完善档案法律法规体系第二章 档案法的目的、作用和基本原则第一节 档案法的目的和作用一、档案法的目的:档案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档案的 管理和收集、整理工作,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为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制定本法。”制定档案法 的目的分为四个方面:v第一,档案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是人们在从事各项活动中的原 始记录。档案以其原始记录性、真实性,使其具有重要的凭证作用

7、 和史料价值。通过制定档案法,反映档案的这种基本性质,使 国家管理和保护档案的最基本目的,用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并成为 建立档案法律体系的最基本、最首要的目的。(举例见下页)v第二,制定档案法是为了加强档案的管理工作。v第三,制定档案法是为了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档案。v第四,制定档案法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推动经济社 会发展。例: 档案,对外是一国主权的象征,对内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记忆 。说西藏是我国的领土,证据是什么?2008 年4月日,国家档案局从自元代以来浩如烟海的 档案中,列出条历史铁证,向世人说明中国 中央政府有效管辖西藏七百多年这一改变不了的 事实!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灭其国载,

8、必先 亡其史。历史是保存一个国家命脉的重要东西, 档案又是编写历史最重要的基础和根基,没有档 案根本编不成历史,更谈不上编成信史。”“焚书坑 儒”的目的不仅仅是打击知识分子,更重要的是抹 去六国的历史记忆。 二、档案法的作用v档案法是我国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 是建设档案事业的法律保障v档案法是完善我国档案法规体系,强 化档案事业管理的依据v档案法是促进我国档案信息资源开发 和利用的有效工具v档案法的贯彻和实施,促进了社会档 案意识的提高v依法治档促进了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力度 的加强第二节 档案法的基本原则(学习重点 )一、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相协调 的原则(调整档案与社会关系的基本原则

9、)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相协调 的原则,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各项工 作与档案工作之间要协调发展。档案法 第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 导,把档案事业的建设列入国民经济发展和 社会发展计划。”贯彻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 应做到:1、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1)把档案事业建设列入本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2)建立、健全领导机构,确定必要的人员编制。劳动人事部 国家档案局关于颁布地方各级档案馆人员 编制标准(试行)的通知中要求以馆藏档案一万卷确定编 制基数:地、县(区)及县级市档案馆五人,馆藏不足万卷, 编制适当减少,但不少于三

10、人;地区级城市档案馆七人;省、 自治区、直辖市及其它大城市档案馆十人。 馆藏超过一万卷不 足三十万卷的,其超过部分每五千卷增配一人;超过三十万卷 的,其超过部分每七千卷增配一人。目前 我国实际情况是普遍 缺编。(3)统筹安排发展档案事业所需经费2011年,经天津市委、市政府领导同意,天津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档案工作的意 见。以前对经费问题都是笼统的提出,该文件要求地方政府 对国家综合档案馆按每年每卷三元的标准拨付保管经费。2、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应 当加强对本单位档案工作的领导 (1)从法治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对本单 位档案工作的领导(2)健全本单位的档

11、案机构,并为其 完善和发展提高创造条件(3)逐步改善档案工作条件,满足工 作正常开展所需的物质要求二、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档案法律意义上的基本原 则)v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是指公民和法人享有法律规定的利 用档案、拥有档案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保护档案 的义务1、公民和法人在档案事务中享有的权利 (1)有占有、使用、公布和处理属于自己所有档案的权利。重点强调:“属于自己所有的档案”。比如,个人档案、家庭 档案、结婚证、获奖证书等。 (2)有利用国家档案的权利。按照档案法第十九条规定,满三十年向社会开放的档案 ,可以提供利用。 (3)对向国家档案馆移交、捐赠、寄存的档案具有优先利用

12、权、保 密权和隐私权。如A公司将本单位档案移交到档案馆后,对本 单位档 案即拥有优先利用权,若有A公司和B公司同时需要利用查看 ,则A 公司可以优先查看。 注:见档案法第二十一条、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 , 重点理解“优先利用权”、“保密权”和“隐私权”。2、公民和法人在档案事务中应履行的义务 (1)保护法定档案的义务。 (2)建立制度,集中管理和移交档案的义务。 (3)接受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行政执法的义务。如有些个 人档案,可能涉及国家秘密,所以不允许个人随便公布、 销售或销毁。对于保管条件恶劣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 门有权代为保管。v综上,公民在档案事务中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可以归纳为两点:

13、 其一,国家承认公民合法拥有个人档案的所有权 ,同时公民在行使其所有权时,有保守秘密和不 得损害国家、集体或者其他公民利益的义务; 其二,公民享有平等的、广泛的、真实的利用国 家档案的权利,同时,公民从国家和全体人民利 益出发,必须履行保护法定档案的义务。 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三、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档案工 作管理的基本原则)这是跟档案工作、档案 日常管理关系最密切的原则。(一)该原则的整体思想包括三个部分v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档案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管理体制v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 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v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和基本标 准这三个组成部分,互相联系,

14、缺一不可。(二)基本内容 1、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是档案工作的组织原 则和管理体制。 (1)档案事业由政府统一领导。全国的档案事业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国家档案 局统一领导。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全国档案工作按行政隶属关系、专业系统和法 人单位分级分层次负责进行管理。 (3)统一管理党政档案。实行党政档案和党政档案工作的统一管理。2、维护档案完整与安全,是档案管理的基 本要求。v完整:数量上保证档案齐全,不能残缺短 少。质量上保持档案的有机联系和历史 真迹,不能人为分散或涂改破坏。v安全:物质和技术上保证档案原件安全, 不遭受人为和自然的损坏,尽量延长其寿命 。政治上档案机密不丢失、不被盗

15、、 不泄密。3、便于社会各方面的利用,是档案工作的根本 目的。从“便于国家各项工作的利用”改为“便于社会各 方面的利用”。便于利用,既包括满足社会各方面的现实档案利 用,也包括满足社会各方面今后的档案利用。国 家档案局提出“两个体系”建设,就是“建设覆盖人 民群众的档案资源体系,建设方便人民群众的档 案利用体系”,真正实现为人们提供利用的目的。v第二章学习要点:1、识记:档案法的基本原则 2、理解:制定档案法的目的;档案法 的作用;经济和社会发展与档案事业发展相 协调的原则;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统 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第三章 档案机构及其职责档案法第二章第六条至第九条对档案机构及其职责

16、 进行了规定,而档案法实施办法第二章第七条至十一 条则进一步予以补充、细化。第一节 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职责档案法第六条第一款规定:“国家档案行政管 理部门主管全国档案事业,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统筹规 划,组织协调,统一制度,监督和指导。” 这是对国家档 案行政管理部门基本性质和基本职能的规定。我国的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是:国家档案局。 一、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性质:1、国家档案局是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代 表国家依法行使管理档案的职权。2、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档案事业,是国家档 案财产的维护者。3、国家档案局对全国的档案事业实行监督指 导,担负着行政执法的重要职能。二、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基本职能: P24-25,共六条。第二节 地方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其 职责v档案法第六条第二款规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