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精确定量栽培

上传人:艾力 文档编号:5164285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稻精确定量栽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稻精确定量栽培(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简介(一)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简介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是在叶龄模式和群体质量两大栽培理论与技术成果基础上,以叶龄进程为主线,把水稻生育进程与器官建成诊断定量化,按高产形成规律把群体质量及其动态指标定量化,以最必需、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育时期,用最适宜的定量化技术措施管理水稻 ,实现水稻生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目标的栽培理论与技术。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在适宜基本苗基础上,促进有效分蘖,在有效 分蘖临界叶龄期前够苗,控制无效分蘖,把茎蘖成穗率提高到80-90%(粳稻) 。在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基础上,通过适时适量施用穗肥,

2、主攻大穗,可以协调足穗与大穗以及与提高结实率的矛盾,获得高产。这一高产途径,成为水稻密、肥、水调控技术定量的最主要的依据。(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原理 1、水稻叶龄模式水稻的器官建成、器官生长发育间的存在相关(同步、同伸)关系,这些关系又可以出叶为中心加以解释。用出叶多少,即水稻的叶龄来诊断水稻的生育阶段、不同部位器官的生育状态,使得肥水调控措施的时间和强度可按叶龄模式加以规范化,有效地解决了水稻器官建成和产量因子形成进程在时间上(叶龄)的科学定量(诊断)的难题,而且实际应用很方便。 我区的水稻品种主茎总叶片数一般在1417片(N1417),伸长节间数一般为56个(n=

3、56)。用主茎总叶片数(N)和伸长节间数(n)将水稻品种进行分类后得出,同一品种类型同一叶龄期的生育进程完全相同,并确定了3个关键叶龄期:n有效分蘖叶龄期vN-n叶龄期为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依此可作为促进有效分蘖和控制无效分蘖的诊断依据。v主茎伸长节间(n)5个以上、总叶龄(N)14片以上的品种,中小苗移栽时为N-n叶龄期,大苗移栽(8叶龄以上)时为N-n+1叶龄期。以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为例,中小苗移栽时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为17-611。大苗移栽里为17-6+112。n拔节期(第一节间伸长)的叶龄期N-n+3叶龄期或n-2的倒数叶龄期为生理拔节期,即基部第一节间伸长期,此期作为控制基部节

4、间伸长的时间(叶龄)依据。例如17叶6个伸长节间的品种上,拔节期的叶龄为17-6+314;用n-2表示为6-24,即倒数第4叶出生期,17叶品种的倒4叶,即14叶。n穗分化叶龄期穗分化叶龄期,开始于叶龄余数3.5左右,完成于破口前)破口期,经历了穗分化的5个时期。v叶龄余数3.53.0(倒4叶后半期) 苞分化期v叶龄余数3.02.1(倒3叶出生) 枝梗分化期v叶龄余数2.00.8(倒2叶到剑叶露尖)颖花分化期v叶龄余数0.80(剑叶抽出) 花粉母细胞形成及减数 分裂期v叶龄余数0破口 花粉充实完成期茎蘖动 态最佳抽穗结实 期SN N-n N-n+3 倒2 抽穗期 抽穗后 成熟期 移栽期 有效分

5、蘖临界 高峰苗 叶期 20天 叶龄期 拔节叶龄期 增加生物量500公斤左右计算确定 达到适宜 最高苗数为穗 完成适宜穗数 基本苗 穗数苗 数1.2-1.3倍 生物量800公斤左右 生物量1300公斤左右生物量900公斤左右 生物量1500公斤左右 LAI 4左右 LAI 78左右有效分蘖期 倒2叶期破口期 抽穗期 保存2片 绿叶“黑” “ 黄” 渐回升 黑 黄 “黑” 渐褪淡亩产亩产700700800800公斤群体发展动态的形态生理指标公斤群体发展动态的形态生理指标 n茎蘖动态的叶龄模式v群体应在N-n叶龄期之初够苗,以后要及时控制无效分蘖;在拔节叶龄期(N-n+3)达高峰苗期,高峰苗为预期穂

6、数的1.2-1.3倍(粳稻);此后分蘖逐渐下降,至抽穗期完成穂数,此时群体中存活的无效分蘖应在5%左右。v N-n叶龄期不能够苗,即使以后分蘖数猛增,仍不能保证足穗大穗。够苗过早,无效分蘖过多、封行早,成穗率低、穗小,也不易高产。n群体叶色“黑黄”变化的叶龄模式vv有效分蘖期(有效分蘖期(N-nN-n以前)以前):为促进分蘖,群体叶色必须显“黑”,叶片的含氮率在3.5%左右(3%-4%),反映在叶片间叶色的深度上是顶4叶深于顶3叶(顶4 顶3)。到了N-n叶龄期够苗时,叶色应开始褪淡(顶4=顶3),叶片含氮要下降为2.7%(粳稻),可使无效分蘖的发生受到遏制。vv无效分蘖期至拔节期:无效分蘖期

7、至拔节期:即N-n+1叶龄期至N-n+3叶龄期,为了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和第一节间伸长,群体叶色必须“落黄”,顶4叶要淡于顶3叶(顶4 顶3),叶片含氮率下降至2.5%以下,群体才能被有效控制,高峰苗少,通风透光条件好,碳素积累充足,为施氮肥攻大穗制造良好的条件。此期群体叶色若不能正常落黄,必然造成中期旺长,带来中后期生长一系列的不良后果。vv促穗期:促穗期:为了促进颖花分化攻取大穗,从倒2叶龄开始直至抽穗,叶色必须回升至显“黑”,顶4顶3叶色相等(顶4=顶3),叶片含氮率回升至2.7%(粳稻)。碳氮代谢协调平衡,有利于壮杆大穗的形成。此期叶色如不能回升,则穗小、穗少(部分有效分蘖叶龄发生的分蘖,

8、因缺肥而死亡)。此期如叶色过深(顶4 顶3),仍会造成茎叶徒长,结实率低,病虫害严重。vv抽穗后的抽穗后的2525天左右期间:天左右期间:叶片仍应维持在2.7%(2.5%)的含氮率,使叶片保持旺盛的光合功能。以后下部叶片逐步衰老,至成熟期,植株仍能保持1-2片绿叶。群体叶色黑黄变化叶龄节奏的规律是很严格的,扰乱了这个规律就不能高产。是精确定量栽培必须掌握的原理和诊断指标。n严格掌握封行的叶龄期v高产水稻籽粒产量的80-90%以上来源于抽穗后的光合产物,这个比例占得越多,籽粒产量也愈高。说明高产的获得是靠建造抽穗至成熟期的高光效群体。其关键之一是把群体的封行期控制在叶龄余数为0的孕穗期。v群体到

9、了孕穗期还封不了行,说明群体过小,不能高产。但如封行过早,亦不能高产。因为过早封行,会使植株供应根系生长、茎基部节间充实和促进分蘖成穗的有机营养的中下部叶片过早被荫蔽而死,造成群体根量少,功能弱;茎充实度低;成穗率低等不良弊端,进而限制了抽穗后群体光合生产力的提高。v群体恰在孕穗期封行,一方面表明有足够的生长量,同时反应了拔节至抽穗期期间群体的透光度强,上下各期功能正常,各部器官生长协调;到孕穗期全茎上下有与伸长节间数相等的绿叶数,能保证抽穗以后群体有较高的光合生产力。2、水稻的群体质量指标v作物的群体是由众多个体组成的。表述群体大小的有形态、生理方面的许多指标,其中对提高结实期(抽穗成熟)群

10、体光合积累量和产量起决定作用的指标称之为群体质量指标。这些指标的最优化组合实现了高产水平稳定重演,形成了群体质量指标体系,具体包括一个核心指标、一个基础指标、五个形态生理指标和一个综合质量指标。v在精确栽插合理基本苗的基础上,促进分蘖早发,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叶龄期)够苗(总茎蘖数和预期穗数相等,切不可提前或者推迟一个叶龄)。此后的无效分蘖必须提早控制,使稻株进入无效分蘖叶龄期(N-n+1),分蘖明显减少,到拔节前一个叶龄期(N-n+2),分蘖停止,进入高峰苗期,高峰苗数控制在预期穗数的1.1-1.3倍。拔节后,无效分蘖逐渐消亡。同时要促进有效分蘖的发育,以利形成大穗。至抽穗期无效分蘖

11、应基本无存活,有效叶面积率应达90以上。核心指标:核心指标是结实期群体光合物质积累量,即生产中培育群体的着眼点在于控制适宜数量,提高质量,提高花后光合生产力(即后期高光效)上。基础指标:基础指标是抽穗前的适宜叶面积指数,指能最大限度地截获太阳光能,获得最大的作物生产率和保持基部叶片有高于光补偿点的受光量的群体叶面积指数。在我区孕穗期群体最适叶面积指数(LAI)为7.0左右(粳稻)。v形态生理指标包括总颖花量、粒/叶(cm2)比、有效叶面积率和高效叶面积率、单茎茎鞘重和颖花根活量、根流量。v综合质量指标是指成穗率,即在保证适宜穗数的前提下,提高群体的茎蘖成穗率是全面提高群体质量的综合指标。(三)

12、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三)水稻栽培技术的精确定量1、适宜播种期的确定单季稻根据当地最佳抽穗结实期的播种抽穗的天数来确定。在江苏,最有利于开花结实的日均温,粳稻为25左右,抽穗成熟的日均温粳稻为21左右,日温差10左右。籼稻抽穗结实的适宜温度较粳稻高2左右。适宜于粳稻抽穗(包括以后的结实)的常年时间,苏北在8月25日至8月底,苏南在8月底至9月上旬。籼稻则分别在8月15日至8月底。不遵循最佳抽穗结实期原理过早播种移栽的,会造成高温不孕(粳稻)严重减产,并影响品质;过迟也会严重减产。依此决定适宜播期。2、培育壮秧肥床旱秧、移栽后根系爆发力强,缓苗期短,对高产群体的培育调控有利。掌握适宜秧龄:机插

13、秧适龄为4叶期(3叶1心),手插秧宜掌握在56叶期(4叶1心至5叶1心),最大不超过7叶期(6叶1心)。如到8叶期(7叶1心)移栽,很难塑造高产群体。依品种、移栽叶龄定播种密度。 3、以壮大个体发展适宜群体的原理计算合理基本苗n合理计算基本苗式中Y是当地品种的适宜穗数; ES是单株成穗数,决定于从移栽(SN)后至有效分蘖临界叶龄期(N-n或N-n+1)有几个有效分蘖叶龄数及其能产生的有效分蘖的理论值,及其分蘖发生率(r)。小苗机插的基本苗计算实例分析小苗机插的基本苗计算实例分析v机插小苗由于秧苗密度大,基部1、2、3三个叶位的分蘖芽发育受到抑制,在3叶期移栽时,2、3叶位尚能分蘖,而在4叶期移

14、栽,下部三叶位分蘖全部休眠缺位,要到7/0叶期才分蘖。v小麦茬上进行机插稻高产试验,品种武粳3号,N=16,n=5,SN为4,秧龄20天移栽时,分蘖发生率取0.75,要求提前1个叶位够苗(机插稻的一般规律);适宜穗数为26万,适宜基本苗为:X=26/1+(16-5-4-2-1)C0.75=26/1+(4)C0.75=26/(1+3.75)=5.45(万)v机插规格30cm13.3cm,每亩1.67万穴,每穴取苗3.3株(3-4苗)。如秧龄延长至25天,分蘖发生率下降为0.6左右,经公式计算,基本苗应加大为6.5万。相同的机插规格,每穴取苗调为3.89(4苗)。n扩行稀植在稳定穗数的基础上攻取大

15、穗的另一个重要措施是加大穗肥的施用量。扩大行距才能为增加N素穗肥用量创造必要的条件,增强稻株对氮素穗肥的同化能力,平衡糖氮代谢,带来一系列的好处:v提高茎蘖成穗率、增进颖花分化的发育能力;v抑制茎、叶伸长,增加茎秆强度和抗倒能力;v减轻病害;全省各地高产田(700公斤/亩)的行距都在8寸以上,多数在9寸(30cm)n浅插浅插(23cm)是早发的必要前提。基本苗的计算、扩行以及肥料的合理运筹,都是以浅插来保证的。深栽(3cm)和过浅(顶3叶,穗肥一定要推迟到群体叶色落黄后才能施用,只要施一次,数量要减少。5、水分管理的精确定量水分定量调控,前期以有效控制无效分蘖发生提高茎蘖成穗率为重点,中后期以全面提高群体质量、增强结实期群体光合生产率为目的。n分蘖活棵阶段v中大苗移栽的,移入大田后需要水层护理。浅水勤灌。v小苗移栽的,移栽后的水分管理应以通氧促根为主。机插稻一般不宜建立水层,宜采用湿润灌溉方式,待长出一个叶龄发根活棵后,断水露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