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179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理】山东省师大附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山东师大附中 2013 届高三期中考试地 理 试 题本试卷分第 I 卷和第卷两部分,共 6 页(第 1 卷 4 页,第 II 卷 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答题前,考生务必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 号、区县和科类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位置。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 回。第 I 卷(必做,共 50 分) 注意事项: 1第 I 卷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 符合题目要求的。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 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

2、号。不涂在答题卡上,只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下面图 1 为我国天津市不同季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其中图甲为“1985 年 7 月 6 日夜间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 ,图乙为“1984 年 12 月 18 日夜间天津市近地 面气温空间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以下 16 题。 1图甲中 O、M 两点的温差最大可超过 A1 B2 C3 D4 【答案】D 【解析】O 点的取值范围为 3031,M 点的取值范围为 2627,两点的温差为 35. 2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图乙中 P 点近地面的风向为 A西北风 B西南风 C东北风 D东南风 【答案】A 【解析】P 点的

3、空气向市中心流动,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为西北风。 3对比上面图甲和图乙,判断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夏季强度更大 B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冬季强度更大 C.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夏季更为密集 D天津市近地面气温空间变化趋势在不同季节是完全相反的2【答案】B 【解析】 “热岛效应”的强度大小与市中心和郊区的温差大小有关,温差越大,强度越大, 由图可知,冬季的温差大,所以天津市的“热岛效应”在冬季强度更大。 4.下列对导致天津市近地面等温线由郊区向市区有规律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A.人为热排放 B.城市建筑密度C工业活动 D纬度差异 【答案】D 【解析】郊区与市区的纬度

4、差异不大,所以对气温的影响不大。 5.若只考虑温度因素,下图中与 M、0、N 一线近地面等压面的剖面线相符合的示意图为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图知,O 点气温比 MN 两点高,所以 O 点的气压比 MN 两点低,根据“高高低 低”可得答案。 6下图中与天津市近地面对流层大气运动所体现的地理原理相似的是【答案】B 【解析】天津市近地面对流层大气运动所体现的地理原理是热力环流,只有 B 项正确。7造成甲乙两地 1 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位置 B地形 C人为因素 D.距海远近【答案】B 【解析】甲为丘陵地形,乙为山地,所以甲乙两地 1 月等温线闭合且数值低于周边

5、地区。8影响 7 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3A纬度位置、地形 B地形、海陆差异C人为因素、海陆差异 D纬度位置、人为因素【答案】B【解析】由图知,等温线由沿海向内陆递增,且在太行山处与山脉走向一致,所以影响 7月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和海陆差异。9下列四组地方,气温年较差相对较大的是A甲地、黄河口附近 B石家庄附近、黄海沿岸C丙地、乙地 D甲地、丁地【答案】B 【解析】气温年较差即 7 月平均气温减去 1 月平均气温,由两图可得答案。读图 3,完成下面 10 一 11 题。10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的四种气候类型依次是 A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B.高山气

6、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 C热带草原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高山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高山气候 【答案】A 【解析】甲地实际蒸发量远小于可能蒸发量,降水量少,可知甲地气候干旱,乙地实际与 可能蒸发量很小,所以可推出该地气温很低,可能位于极地地区,丙与丁相比,实际与可 能蒸发量都较大,所以丙位于亚热带,丁位于温度。 11与图 3 中丁气候类型相同的城市是 A长沙 B宜昌 C太原 D合肥 【答案】C 【解析】四个选项中只有太原为温带季风气候。 读下图,回答 12-13 题。412正确表示某气压系统的图是 A B C D 【答案】D

7、【解析】为高压系统,气流应向外辐散,为低压系统,气流应向内辐合,为高压系 统,气流应向外辐散。 13该气压系统在 1 月份可能出现的地点为 A60N 附近海域 B15N 附近海域 C15S 附近海域 D60S 附近海域 【答案】C 【解析】由上题知,该低压系统出现在南半球,且出现于副热带海区。 14四季如春的“春城”最可能出现在 A高纬度、低海拔地区 B高纬度、高海拔地区 C低纬度、低海拔地区 D低纬度、高海拔地区 【答案】D 【解析】四季如春的“春城”是我国的昆明,根据昆明的经纬度可得答案。 读下图,回答 1517 题。15图示黄河段沿程年平均水温线是 AXl BY1 CX2 DY2 【答案

8、】C 【解析】根据 2 月水温的高低,可知 X 河为黄河,Y 河为长江,年平均水温线介于 2 月和 7 月水温线之间。 16,两河海拔 20001000 米河段水温变化幅度 A2 月长江大于黄河 B2 月长江小于黄河 C.7 月长江大于黄河 D7 月长江与黄河相近 【答案】A 【解析】水温变化幅度根据曲线的斜率可得答案。 17.河流水温变化与其流经地区的气候相关,Y 河甲河段冬夏水温差异小,因其穿行在 A横断山区 B四川盆地 C黄土高原 D太行山区 【答案】B 【解析】根据距河源的距离,以及“冬夏水温差异小,可知此地冬季气温较高”可得答案。5“莫问桑田事,但看桑落洲。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9、古岸崩欲尽,平沙长未休。想 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胡玢的诗,结合图 5 和所学 知识,回答 1819 题。 1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流的东岸是侵蚀岸 B “数家新住处”应位于乙地 C.诗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 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 【答案】B 【解析】根据“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诗 中叙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下游,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 反,流向为自北向南。 19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 A流向 B含沙量 C汛期 D流量 【答案】A 【解析】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所以内力作用主要影响河流的流向。 读图 6,判断 202l 题20河流 ab

10、段的流向为 A自西北向东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西南向东北 【答案】B 【解析】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向相反,可知河流从 a 流向 b。 21.断崖顶部的 E 点海拔可能为 A59 米 B99 米 C199 米 D259 米 【答案】D 【解析】E 点的海拔范围为 250300m。 今日水资源严重短缺的西安市隋唐时期用水充足, 有“陆海”(指湖泊和沼泽很多)的美称。图 7 示意 古长安(今西安市长安区)“八水”位置完成 22 23 题 22 “八水绕长安”的地质成因之一是渭河平原地6壳 A水平错断 B褶皱凹陷 C断裂陷落 D水平张裂 【答案】C 【解析】渭河平原在地质构造上地堑。

11、23古长安“陆海“今日不复存在的重要原因是 A秦岭北坡森林植被破坏 B渭河流域水体污染严重 C渭河下游汛期水位上升 D秦岭南坡耕地面积增加 【答案】A 【解析】 “陆海“今日不复存在,是由于泥沙淤积造成的。 24下列选项与图 8 中、最符合的是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 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 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答案】A 【解析】使岩石发生崩裂为风化作用,为外力作用。 25图 9 为世界某地区图;读图判断下面关于该地区的地理事物叙述正确的是 A处洋流属暖流 B.处景观为荒漠 C处湿地为淡水沼泽 D处山顶有终年积雪 【答案】B 【解析】处洋流位于大陆西岸,属寒流,处湿地为咸水

12、沼泽,山脉海拔较低,山顶 没有终年积雪。7第卷(必做,四道综合题,共计 50 分) 26(16 分)图 10 为“2 月份某大洋部分海域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根据图中提供 的相关信息,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曲线和箭头组合的形式绘制出该海域的主要洋流(不用标注洋流名称)。(2 分) (2)写出下列字母所在海域的洋流名称: C_;E_。 (4 分) (3)图中 A 南侧海区等温线的空间分布比 B 处海区等温线_(密集稀疏);请简 要分析原因。(3 分) (4) B 北侧的 10等温线向_方向凸出;请简要分析原因。(3 分) (5)B 东侧陆地部分(纬度 4060之间的部分)的气候类

13、型为_;请简 要分析该海域的洋流对其形成所起的作用。(4 分) 【答案】 (1)略。 (4 分) (评分细则:洋流中只要画对两个者给 2 分) (2)C加那利寒流(2 分) ;E拉布拉多寒流(2 分) 。 (评分细则:洋流名称出现错字 者不予给分) (3)密集(1 分) ,寒暖流交汇处,水温水平梯度大(或答: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 (2 分) 。 (4)北(或答“向高纬度” ) (1 分) ,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该海域水温较周围同纬度海 域水温高(2 分) 。 (5)温带海洋气候(2 分) ;增温增湿(2 分) 。 【解析】 (1)图中阴影部分为北美大陆东海岸,洋流有墨西哥湾暖流、拉布拉多

14、寒流、北 大西洋暖流。 (2)C 处位于非洲西海岸,洋流为加那利寒流,E 为拉布拉多寒流。 (3)寒暖流交汇处,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 (4)此题考查洋流流向与等温线凸向 一致。 (5)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可知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暖流对气候的影响是增温 增湿。 27(14 分)读图 11,完成下列要求。8(1)判断 G 河自 N 点至 M 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2 分),并说明判断的理由(4 分)。(2)说明 G 河水量丰富的原因。(4 分)(3)指出 G 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4 分)【答案】 (1)盆地(2 分) ;从(向心状)水系或河流分布状况判断,该地形区北、东、

15、南 三面高(2 分) ;再从(500 米)等高线判断,该地形区为盆地(2 分) 。 (2)领域位于赤道地区,终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 )降水丰富(2 分) ; 流域大部分为盆地,支流多,集水面积广(2 分) 。 (3)入海口附近,泥沙不易沉积,因为地形高差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大。入海泥沙 量较少,因为 G 河在 M 点以上多流于盆地中,流速较小,易于泥沙沉积;且从纬度位置 和地形看,流域内热带雨林广布(植被覆盖率高) ,水土流失较轻。 (评分细则:高差大 流速大泥沙不易沉积为必答答案,2 分。若学生从地形角度分析,上中游易于泥沙 沉积,使得河口地区泥沙含量低者给 2 分,或者从生态环境角度分析植被覆盖率高,水土 流失轻,使得河口地区泥沙含量低也给 2 分;总之,后面两个答题角度总共 2 分。 ) 【解析】 (1)根据经纬度定位,该区域为刚果盆地。 盆地内水系呈向心状,地势由四周 向里逐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