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醉花阴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51640774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1.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醉花阴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李清照醉花阴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李清照醉花阴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李清照醉花阴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李清照醉花阴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醉花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醉花阴(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醉花阴重 阳【作者】 李清照(10841151 ?),号易安居士,山东 省济南市章丘人,宋代著名的女诗人,词人。她出生于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与苏轼,黄庭 坚等诗词大家交往甚密,一生著作也甚丰,其母王 氏也能识文填字。可以说,李清照后来的卓著成就 和家庭的熏陶是分不开的。十八岁嫁金石家赵明诚,夫妇感情甚笃。南渡后 ,赵明诚病故,她颠沛流离于江浙皖赣一带,在 孤寂中度过晚年。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前期词多写闺情 相思,后期词融入家国之恨与身世之感,风格顿变 。她兼擅令慢,每能创意出奇,以经过提炼的口 语表达其独特真切的感受,形成辛弃疾所称道的“ 易安体”。有漱玉词。易安体的特征主要表现 在以

2、下几个方面:第一,情感真实动人以往的婉约词,往往是代言体,即男作者代女子 说话,因此,抒发的女子情感是作者想象出来的情感 .李清照则真实地袒露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大胆而又 真切。 第二,语言浅显自然,却又韵味无穷例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一剪梅),“多少事, 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凤凰台下忆吹箫)。看起来似乎 是平常语,读来却令人回味无穷,这表现 了李清照独特的驾驭语言的本领。 第三,情感表现形象具体而富有美感 例如“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

3、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运用各种手法,使情感的表现形象而具体。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 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 瘦。 靖国元年(1101 年)十八岁的李清照 与赵明诚结婚,婚后 伉俪情深,相濡以沫 ,他们这种举案齐眉 、相敬如宾的生活持 续了十多年。宣和三 年(1121年)赵明诚 便出去做官了。 这个时期,李清照写出了很多离愁别恨寂寞孤苦之怨的诗词,其中不乏名篇 佳句,如蝶恋花中的“独抱浓愁无好 梦,夜阑犹剪灯花弄。”凤凰台上忆吹 萧中的“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另外还有

4、这首醉花阴重阳里绝 佳的三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 黄花瘦。” 词中作者用精炼的语言,塑造了一个多愁善感、情思如缕、苗条消瘦的贵族妇女形象。醉花阴重阳 此词调首见于北宋毛滂词,词中有“人在 翠阴中”、“劝君对客杯须覆”等 句。因 据其意,取作调名。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永昼:悠长的白天。瑞脑:即龙脑,香料 名。金兽:兽形的铜香炉。 这两句借助室内外秋天的景物描写,表现了词 人白日孤独寂寞的愁怀。 薄雾浓云的阴沉天气,勾引起这位少妇的愁思 ,觉得昼长难捱,闺阁的铜香炉里,瑞脑香慢慢 地消融了,而自己的愁思未消,倒象袅袅青烟, 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十分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暗迷蒙的 环境

5、,以衬托出少妇寂寞、无聊的心情。萧瑟西 风,已觉凄凉,再加以“薄雾浓云”,就更凄清 惨淡了。这样的环境气氛,对于一位丈夫不在身 边的闺中少妇,该是引起她多大的离情别绪呀! “愁永昼”很耐人寻味,在它里面体现了这位少妇的极端苦闷。一般来说,人总是感到光阴易逝的,而她反觉昼长,无非是因愁之极才会有昼长难捱之感。这是写少妇的内心活动。下一句也就从这方面来展开。“瑞脑消金兽”本是香气辟邪,然而它并没有引起步妇的兴奋,反而感到香消愁未消。 薄雾浓云愁永昼写外景,客观环境引起少妇的愁思。 瑞脑消金兽写内景,少妇在愁思中对客观景物的感受。 不管是写“薄雾浓云”,抑或是“瑞脑消金兽”,都是为了衬托少妇之愁。这

6、样,物态人情,两相映衬,就使愁 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与“玉炉香,红蜡泪,遍照画堂秋思 ”(温庭筠更漏子)境界相似,但温作 感情浅露,蕴藉不够,不及李作的深沉 凝炼。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玉枕:瓷枕的美称。 纱厨:纱帐,一称碧纱 帐。是室内的精致装置,在镂空的木隔断上糊以碧 纱或彩绘。这三句写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 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这样的愁思,这样的离愁别恨,看来, 已有些时日了,可能是一年多了吧!所以,重阳一到,她又马上意识到;“佳 节又重阳”又是重阳佳节了。“每逢佳 节倍思亲”这对她来说,只能增添痛苦。这 一晚上,她简直无法入睡,空对着“玉枕纱 厨” ,一直到半

7、夜,未免觉得有点秋凉了 “半夜凉初透”。 “又”暗示日子过得很快,分离的对闯 已经不短,又是一年了。“玉枕”两句夜里的情况,和前二句写 白昼的相呼应。本来玉枕、纱厨往昔是和丈夫 与共的,如今却自己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 情,其内心的痛苦可知。“半夜凉初透”真实地反映了九月秋凉 的特点,也真实地反映了少妇独拥寒衾的鲜明 感觉。“凉”字,不仅仅是指气候的“凉” , 更多的是指少妇孤单的凄凉。 这两句通过少妇独对“玉枕纱厨”和秋凉的感受,揭示她内心的离情别绪之苦;因为这必然使她对远行丈夫的无比思念。既含蓄,又深刻。上片写深闺少妇无论白天黑夜都陷 入了思夫的苦闷之中,处处显示出她 凄凉寂寞的心情。下片

8、转入写她在重阳节的活动,但 这些活动也紧紧地和她的离愁联结在 一起的。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这两句写词人在重阳节傍晚于东篱下菊圃前把酒独酌的情景,衬托出词人无语独酌的离愁别绪。 这里的“东篱”,是菊圃的代称。语出陶渊明饮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把酒”,即端起酒杯。“暗香”,作幽香讲。盈袖”,是满衣袖,这里作满身讲。这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花圃里赏花 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习俗 ,人们在重阳节那天,或是头插茉萸, 登高望远:“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 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或是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那么,这 位少妇“东篱把

9、酒”,岂不是同样是风流 雅事? 其实不然。这两句是含有无限辛酸的滋味的。一个日夜想念丈夫、愁情满怀的少妇,难道能“逢佳节”而不“倍思亲”吗?这是不可能的。 毫无疑问,她之所以“东篱把酒”无非是 因寂寞无聊,想借此以排遣。然而,尽 管“有暗香盈袖”, 可是这并不能驱遣心 中的抑郁而带来喜悦,反而勾起一种更 深远的寂寞情怀而已菊花再美,再 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有暗 香盈袖”一句,化用了古诗十九首“ 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句意,暗写她 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 心头”。这是这两句的真正含义。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消魂:灵魂离开肉体,这里

10、形容极度悲 伤、愁苦 的样子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 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 南朝江淹的别赋说:“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苦于离别的人,感到魂魄离散,魂不守舍。 那个黄昏把酒的“我”无奈而突然地叹息一声:不要说不会丧魂落魄啊,你看西风卷起窗帘之处,人就像菊花一样面黄肌瘦! 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 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 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迭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chan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 “

11、愁”是“瘦”的原因, “瘦”是“愁”的结 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 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 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 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艺术特色 一、含蓄蕴藉的词风全词以含蓄蕴藉见长,“莫道不消魂”三句固然 最为工妙,但其余各句亦堪玩味:“薄雾浓云愁永昼”,“永昼”多用以形容夏日 ,而时下已是昼短夜长的深秋季节,可知“永昼” 当是一种对时间的心理错觉,作者借此点出了她独 守空闺时的度日如年之感。“瑞脑消金兽”,枯坐铜香炉旁,看那炉中的香 料一点点地消融,岂不见出作者的寂寞无聊?“半夜凉初透”,分明暗示了她的辗转反侧,

12、难 以成眠。“有暗香盈袖”,则既烘染了雅淡如菊的情怀, 也隐含了“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 庭中有奇树)的夫妇睽离之感。凡此,都有玩赏 不尽的底蕴。二、巧妙的比喻比喻的巧妙也是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 。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 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 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 “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 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 。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 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 致,读之亲切。试想:清风拂过,珠帘闪动,一个美丽的少妇因 相思容颜憔悴,灵魂脱壳般怔怔望着

13、渐渐枯 萎的黄花黄花(菊花)开在秋季,花瓣 成丝状,菊枝瘦细,给人清瘦之感,词人将 自己比作西风中的黄花,两者在处境上,形 貌上都极为切合。这句“人比黄花瘦”之所以能给人深刻的印 象,除了它本身运用比喻,描写出鲜明的人物形象 之外,句子安排得妥当,也是其原因之一。这个结句的前面,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 带动宕语气的句子(有反诘与激问的成分)作引, 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这以后,才拿出 “人比黄花瘦”警句来。人物到最后才出现。这警 句不是孤立的,三句联成一气,前面两句环绕后面 一句,起到绿叶红花的作用。据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明词函致赵明诚。明诚 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

14、忘寝 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 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城诘之。 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正易安作也。”不论这一故事的可信程度如何,单从这故事的 流传就足以说明李清照的艺术风格与艺术技巧,也 不是一般词人所能模仿得了的。所谓绝佳,就佳在它以“人、花比瘦”的奇喻 ,使人的情感体验、生命体验,与天地灵气相通了 。 李清照为何又称“李三瘦”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 居士、正宗第一、婉约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 ”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 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 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 句。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有“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 悲秋”之句,清代文人陈廷焯评价为“婉转曲折,煞是妙 绝”;当代词学大师唐圭璋称“新来瘦三句,申言别 苦。较病酒悲秋为尤苦。” 在如梦令中有“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之 句,黄蓼园在寥园词选中说:“绿肥红瘦,无限 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