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

上传人:正** 文档编号:5164060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00 大小:3.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00页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00页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00页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00页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0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基和实验基本操作技术(10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培养基中的主要成分及其作用(一)、营养物质N源、C源、无机盐、生长因子、 水第一节 培养基1、常用的N源物质蛋白胨 牛肉膏 肉浸汁 酵母膏(1)蛋白胨有: 普通蛋白胨 示胨 胰蛋白胨(2)、牛肉浸液成份:含氮物: 肌酸、嘌吟、核苷酸尿酸肌肽等糖类物质:葡萄酒3肝糖、P-已糖生长因子:硫胺、核黄素、泛酸、叶酸等8种B 族维生素(3)、组织组织 浸液组织浸液,主要为微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可溶性含氮物质、 核酸降解物、维生素及无机盐等,补充蛋白胨营养成分的不足 部分。包括动物组织浸液、植物组织浸液、微生物细胞浸液。2、糖、醇类物质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甘露糖 双糖:蔗糖、麦芽糖、乳糖 多糖:

2、淀粉、纤维素、菊糖 醇类:甘露醇、卫茅醇、甘油(二)、水用蒸馏水,不能用自来水(三)、凝固剂l琼脂、明胶、血清等要求:清一色、杂质少(四)、抑制剂1、作用:鉴定细菌、抑制杂菌的生长繁殖,增加待检菌的检出率 2、种类: 盐类:氯化钠、氯化锂、氰化钾、亚碲酸钾(钠)、亚硒酸钠等 染色剂类:煌绿、蔷薇酸、结晶紫、孔雀绿、孟加拉红、玫瑰红 胆盐类:猪(牛、羊)胆盐、混合胆盐、三号胆盐、去氧胆酸盐、胆石 酸盐 抗菌素:青霉素、链霉素、杆菌肽、多粘菌素(五)、指示剂1、作用:用于指示鉴别细菌可否利用分解糖醇类物 质和含氮化合物,产酸产碱的能力。 2、常用的指示剂:酚红、溴甲酚紫、中性红、中国蓝、甲基红、

3、复红、伊红、美蓝、孔雀绿等二、培养基的类型在实验室中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累积代谢产物的任何 营养基质,都叫做培养基(Media)。由于各类微生物对营养的要求 不同,培养目的和检测需要不同,因而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我们可 根据某种标准,将种类繁多的培养基划分为若干类型。(一)、根据培养基的物理状态来区分固体培养基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1、液体培养基 主要用于增菌培养、鉴别性培养2、固体培养基 用作微生物的分离、鉴定、检验杂菌、计 数、保藏、生物测定等 3、半固体培养基 观察微生物的动力,有时用 来保藏菌种。(二)、根据培养基的用途来区分 l增殖培养基l选择培养基l鉴别培养基 1、增殖培

4、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中加入一些某种微生物特别 喜欢的营养物质,以增加这种微生物的 繁殖速度,逐渐淘汰其它微生物,这种 培养基称为增殖培养基。增菌、运送用培养基B2胆盐乳糖培养基(BL)大肠杆菌增菌 B3亚硒酸盐增菌培养基沙门氏菌增菌 B4亚硒酸盐半胱氨酸增菌培养基食品中沙门氏菌增菌 B5四硫磺酸钠亮绿基础培养基沙门氏菌增菌 B6GN肉汤培养基志贺氏菌增菌 B7碱性蛋白胨水培养基霍乱弧菌增菌B87.5%氯化钠肉汤培养基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菌 B9缓冲蛋白胨水培养基沙门氏菌增菌 B1 0血液增菌培养基血液中细菌增菌 B1 1SCDLP液体基础培养基化妆品中细菌增菌2、选择培养基 l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物质

5、以杀死或抑制不需 要的菌种生长的培养基,称之为选择培养基 。分离培养用的培养基名 称 用 途SS琼脂培养基 沙门氏和志贺氏菌属分离HE琼脂培养基志贺氏菌分离鉴别伊红美蓝琼脂培养基 大肠杆菌、产气杆菌分离鉴别麦康凯琼脂培养基(MacC)肠道致病菌分离甘露醇高盐琼脂培养基)绿脓杆菌分离鉴别XLD琼脂培养基志贺氏、沙门氏菌分离中国蓝琼脂培养基肠道菌分离鉴别碱性琼脂培养基霍乱弧菌分离高盐蔡氏琼脂培养基真菌、酵母菌分离3、鉴别培养基 l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区 分的微生物经培养后呈现出明显差别,因而有助 开快速鉴别某种微生物。这样的培养基称之为鉴 别培养基。鉴别用培养基名 称用 途蛋白

6、胨胨水培养基靛基质质和霍乱红试验红试验 乳糖胆盐发盐发 酵培养基大肠肠杆菌发发酵乳糖试验试验 0.5%乳糖发发酵培养基肠肠道菌生化试验试验 (复发发酵) 半固体培养基动动力试验试验 和菌种保存 三糖铁琼铁琼 脂培养基(TST)肠肠杆菌糖发发酵及硫化氢氢反应应氰氰化钾钾基础础培养基沙门门氏菌分离 脱羧羧酶试验对试验对 照培养基细细菌脱羧羧酶试验试验(三)培养基制备的基本方法和注意事项 l培养基的制备记录 l培养基成分的称取 l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 l培养基pH的初步调正 l培养基的过滤澄清 l培养基的分装l培养基的灭菌l培养基的质量测试l培养基的保存 1、培养基的制备记录每次制备培养基均应有

7、记录,包括培养基名称,配方 及其来源,和各种成份的牌号,最终pH值、消毒的温度 和时间制备的日期和制备者等。记录应复制一份,原记录保存备查,复制记录随制好 的培养基一同存放、以防发生混乱。2、培养基成分的称取培养基的各种成分必须精确称取并要注意防止错乱, 最好一次完成,不要中断。可将配方置于傍侧,每称完 一种成分即在配方上面做出记号,并将所需称取的药品 一次取齐,置于左侧,每种称取完毕后,即移放于右侧 。完全称取完毕后,还应进行一次检查。3、培养基各成份的混合和溶化指示剂应在调节好PH值后再加入;煮溶后要补加足水份;不能把培养基煮焦,焦化的不能使用。4、培养基pH的校正灭菌后PH值会下降0.1

8、0.2 ,在做培养基校正PH值时,应比实 际值高0.10.2;PH调整后,还应将培养基煮 沸。5、培养基的过滤澄清l 液体培养基可用滤纸过滤法l 琼脂培养基,可用中间夹有薄层吸水 棉的双层纱布过滤、培养基的分装斜面: 1/管半固体培养基:1/3管高层斜面:1/41/3管平板:1315ml7、培养基的灭菌(1)含糖类或明胶的培养基: 113灭菌 15分钟或115灭菌10分钟。 (2)无糖培养基: 121灭菌1520分钟 。 (3)血液、体液和抗生素等以无菌操作技 术抽取后再加入冷却至约50左右的培 养基中。 (4)琼脂斜面培养基应在灭菌后冷至 55-60时取出,再摆置成适当斜面。8、培养基的质量

9、测试()如发现破裂、水分浸入、色泽异常、棉塞被 培养基沾染等、均应挑出弃去。并测定其最终pH 。 ()将全部培养基放入361C恒温箱培养过夜 ,如发现有菌生长,即弃去。 ()用有关的标准菌株接种12管或瓶培养基,培 养2448小时,如无菌生长或生长不好。应追查 原因并重复接种一次,如结果仍同前,则该批培 养基即应弃去,不能使用。 9、培养基的保存 (1)基础培养基不能超过两周 (2)生化试验培养基不宜超过一周, (3)选择性或鉴别性培养最好当天使用, 倾注的平板培养基不宜超过3天。思考题1、加入培养基中的抑制剂有什么作用,常用 的抑制剂有哪些? 2、在制备培养基时,将各成份溶化时要注意 哪些问

10、题? 3、在制备培养基时,如何进行培养基pH的初 步调正? 4、如何选择培养基的灭菌条件? 5、如何进行培养基的保存?培养基配制 器材培养基、玻璃器皿 天平秤、药匙培養基配製 儀器杀菌锅 (Autoclave)无菌操作台 (Laminar flow)培养基的配制 装水1. 以量桶裝取適當量蒸 馏水於玻璃容器中 2. 於玻璃容器上标示培 养基名称培養基配製 秤藥1. 放上秤藥紙 並歸零 2. 以秤藥匙舀 出適當量培 養基 (請看 培養基罐上 說明)培養基配製 溶解培養基傾倒培養基時小心 不要沾到玻璃壁上注意事項 配藥結束1. 清理配藥桌面與天平 2. 清洗秤藥匙,擦乾放回 3. 藥品放回藥品櫃培

11、養基配製 分裝1. 調整分注器 (Dispensette) 刻度 2. 分裝試管 3. 蓋上試管蓋放入杀菌锅 (Autoclave) 灭菌培養基配製 灭菌加水蓋過鐵板放東西關門調整溫度時間關緊洩壓閥注意事項 杀菌锅的使用注意事項 殺菌釜使用滅菌結束後,等 壓力降回零 時才可打開門進入殺菌釜 之物 品,蓋子不可關 太緊或太鬆注意事項 殺菌釜使用拿滅菌後物品請記得帶耐熱手套培養基配製 平板培養基滅過菌之固態培養 基於無菌操作台 (Laminar flow) 內倒製平板培養基 (Plate)日光燈UV燈風扇第二节、微生物检验的基本操作技术主要内容l无菌技术lM的接种与分离技术l微生物的培养方法l微生

12、物的生长现象与观察一、无菌技术(一)什么是无菌技术l 指在微生物实验工作中,控制或 防止各类微生物的污染及其干扰的一 系列操作方法和有关措施。(二)无菌环境l无菌室l无菌柜l超净工作台1、无菌室(1)无菌室的结构:更衣间、缓冲间、操作间 (2)无菌室的消毒和防污染l每日(使用前)紫外线照射(12小时).l每周用甲醛、乳酸、过氧乙酸熏蒸(2小时) .l每月用新洁尔灭擦拭地面和墙壁一次的方式 进行消毒。2、超净工作台超净台的使用与保养: (1)风速保持在0.32-0.48米/秒; (2)使用前开启紫外灯照射30分钟以上; (3)让超净台预工作1015分钟; (4)使用完毕后,用70%酒精将台面和台

13、 内四周擦拭干净.(三)无菌器材l灭菌器材:玻璃器皿、培养基、无菌 衣等. l消毒器材:无菌室内的凳子、试管架 、天平、工作台、手等(四)无菌操作 1、目的: (1)是保证待检物品不被环境中微生物的 污染; (2)是防止被检微生物在操作中污染环境 或感染操作人员。2、进入无菌室前的准备(1)、定期检查无菌环境的空气是否符合 规定; (2)、用紫外线灭菌处理3060分钟; (3)、检查无菌器材是否完备; (4)、洗手消毒; (5)、手部消毒后,再穿戴无菌工作服。3、检验操作过程的无菌操作要求(1)、在操作中不应有大幅度或快速的动作; (2)、使用玻璃器皿应轻取轻放。 (3)、在正火焰上方操作;

14、(4)、接种用具在使用前、后都必须灼烧灭菌 ; (5)、在接种培养物时,协作应轻、准。 (6)、不能用嘴直接吸吹吸管。 (7)、带有菌液的吸管、玻片等器材应及时置 于盛有5%来苏尔溶液的消毒桶内消毒。 无菌操作斜面接种时的无菌操作(1)接种灭菌 (2)开启棉塞 (3)管口灭菌 (4)挑起菌苔 (5)接种 (6)塞好棉塞1. 接種環前端鐵絲部 分以酒精燈烧红 来菌,後端鐵棒 部分過火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12. 試管前端過火3. 打開試管蓋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14. 試管傾斜,放入接種環無菌操作 取菌技巧 15. 試管前端過 火,蓋上試管蓋6. 接種環燒 紅滅菌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15. 試管前端

15、 過火,蓋上 試管蓋6. 接種環 燒紅滅菌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12. 自 Plate 上取單一 菌落 (方法一:蓋子微 開遮住培養基,避免空 氣中菌體掉入)(方法二:plate 反面拿起)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21. 擠出安全吸 球內空氣,插 上滅過菌之玻 璃吸管2. 向上為吸, 向下為放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31. 調整 Pipetman 刻度 (P1000 吸取 範圍 200 1000l)2. 插上滅過菌之 Tip (用力插緊)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43. 按鈕壓至第一段 (不 可壓至最底)4. 深入液面下 2 4 mm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45. 慢慢釋放按鈕,即可 吸取液體无菌操作 取菌技巧

16、41. 試管前端過火2. 打開試管蓋无菌操作 接菌技巧方法一:以接 種環沾菌,放 入新的培養基中 接菌方法三:以 Pipetman 吸取 菌液,按鈕壓至 最底排出菌液方法二:以安 全吸球吸取菌 液,放入新的培 養基中,向下排 出菌液无菌操作 接菌技巧操作時離火源遙遠試管直放,空氣中菌體 容易掉入無菌操作 錯誤示範無菌操作 錯誤示範安全吸球倒放,菌液 容易流入吸球內安全吸球隨意放置桌面,菌 液容易流出至桌上無菌操作 錯誤示範Pipetman 倒放,菌液容 易流入 Pipetman 內注意事項 生物性廢棄物生物性廢棄物 放至正確位置以 便滅菌二、微生物的接种与分离技术(一)、接种l将微生物接到适于它生长繁殖的人工培养基上或活的生 物体内的过程叫做接种。、接种工具和方法接种和分离工具1 1接种针接种针 2.2.接种环接种环 3.3.接种钩接种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