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64050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5 大小: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___ 十七世纪文学和古典主义(3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17世纪欧洲文学劫夺萨宾妇女 巴罗克风格绘画十七世纪的欧洲,针对文艺复兴时期个性解放 带来的人欲横流和社会混乱,开始重建理性和 社会道德规范,强调人的情感对理智、个人愿 望对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的服从。作为十七 世纪文学主潮的古典主义文学,必然重原则理 性而少生命热情,重责任服从而少个性张扬, 重规范戒律而少突破创新。这是一次对社会意 识和文学的清理,主体特征是节制、自律、规 范、整合。教学重点 一、十七世纪的欧洲社会与文学潮流十七世纪欧洲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导致文学发展的不平衡。法国作为十七世纪欧洲中央集权的君主专 制国家的最高典范,其王权和资产阶级之 间的妥协,成为这一时期法

2、国社会的主要 特征。这种服从王权的政治格局促成了法 国古典主义文学的繁荣。英国是代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潮流的 国家,因此代表资产阶级革命精神的清教 徒文学成为英国文学的主潮。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政治经济的衰落, 也阻碍了其文学的发展,代表贵族趣味远 离现实的巴洛克文学在这些国家颇为流行 。德国尚保留着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文学 的余热,格里美尔豪生的小说痴儿西木 传,在艺术上继承了西班牙流浪汉小说 的特点,被认为代表了“德国十七世纪文学 的高峰”。二、十七世纪欧洲的三种文学(一)巴洛克文学“巴洛克”一词源于西班牙语 barruco,意为不规则的珍珠 。巴洛克风格指1617世纪 的音乐、绘画、建

3、筑和文学的 风格,比喻非常规的、奇异古 怪的美。其特点表现为典雅华 美的形式,夸张雕琢的技巧, 晦涩玄奥的内容,文学方面继 承了中世纪文学梦幻、寓意、 象征的表现手法。代表作家作品巴洛克文学发端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兴盛于法国 。代表作家及作品:意大利“马里诺派”的旗手马里诺的长诗阿多尼 斯。西班牙“贡戈拉派”的祭酒贡戈拉的叙事长诗莱 尔马公爵颂和寓言长诗波吕斐摩斯和加拉特 亚的寓言;戏剧家卡尔德隆的人生如梦。法国小说家奥雷诺德于尔菲的小说阿斯特雷 ;诗人阿格里帕多比涅的惨景集,马莱布 的圣彼得的眼泪等。巴罗克风格建筑: 法国凡尔赛宫凡尔赛宫凡尔赛宫歌剧厅典型的“巴罗克”建筑风格。 以富丽繁复、精

4、雕细刻为特 点。上图为歌剧厅内部整体 图像,右图为廊柱细部雕刻 。(二)清教徒文学 英国17世纪文学主要是体现清教徒思想的 资产阶级革命文学。清教徒运动作为资产 阶级革命的手段,其意义远远超出了教会 改革的范畴,清教徒精神在宗教、社会、 政治、经济、教育、文学、艺术等方面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清教徒运动继而在社会 生活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诸如遵守严格 的道德规范,注重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反 对烦琐铺张的宗教仪式和贵族奢侈浮靡的 生活方式,提倡勤劳朴素的生活等。特点清教徒文学把圣经奉为圭臬,弘扬清 教徒精神,描写具有强烈宗教情感和革命 叛逆精神的清教徒生活;常常取材圣经,师法中世纪宗教文学 梦幻、寓

5、意、象征的表现手法;以诗意浓郁的笔墨,偏执极端的情绪,表 现对信仰、理想的执着追求。 清教徒文学的杰出代表是:约翰班扬和 弥尔顿。约翰班扬牧师、散文作家约翰班扬的寓言 体小说天路历程,以梦幻文 学的形式,叙述他在梦中的所见 所闻。作品描述了一个“基督徒” 在“宣道师”的指点下,逃离“毁灭 城”,经由“灰心沼”、“屈辱谷”、 “死荫谷”、“名利场”、“怀疑堡” 、“快乐山”,最后到达“天国城” 的艰难历程。小说表现了人在信仰指引下,战 胜人性弱点,走向理想境界的主 题。弥尔顿弥尔顿出生于清教徒家庭, 青年时代曾闭门攻读文学6年 ,渴望摘取诗歌桂冠。后来 有感于伽利略坚持真理的精 神,积极投身清教

6、徒运动, 发表了论出版自由、 论国王和官吏的职权、 为英国人民申辩等政论文 。晚年在双目失明的情况下 ,口授三部长诗:失乐园 、复乐园和力士参 孙。失乐园取材于圣经旧约创世记和 新约启示录,长诗中,上帝被描述成暴君形 象,撒旦被塑造成革命清教徒形象,体现了弥尔 顿惊世骇俗的反叛精神。复乐园取材于圣经新约路加福音, 通过耶酥拒绝魔鬼诱惑的故事,表现信仰高于一 切的革命气节。力士参孙取材于旧约士师记,表现了 参孙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是17世纪资产 阶级革命者的化身。(三)古典主义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的产生 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是 起源并且兴盛于法国的古典主 义文学,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 封

7、建贵族在政治上妥协的产物 。王权的御用保护是其繁荣的沃 土。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其哲 学基础。红衣主教红衣主教黎塞留路 易 十 四2、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1)思想特征:主张为王权 服务,为政治服务,拥护国 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具 有强烈的政治倾向性;提倡 理性,要求克制个人情欲, 服从社会责任和国家利益, 反对贵族阶级的骄奢淫逸和 腐化堕落。法国“太阳王”路易十四(2)艺术特征:A、文学理念:主张摹仿古希腊罗马文学, 往往断章取义,曲解古人观点,以此制定 严格的艺术规范和标准,比如“三一律” ;B、创作题材:以古代文学为典范,悲剧大 都取材古希腊罗马时代;C、文学体裁:以高雅和卑俗区分戏剧

8、体裁 :悲剧高雅,语言高尚典雅,喜剧卑俗, 语言俚俗;D、艺术语言:追求准确、精炼、华丽、典雅的宫廷趣味 ;E、人物形象:类型化、概念化,缺乏个性和艺术魅力;F、组织机构:法兰西学院是古典主义作家翘首仰望的最 高文学机构,1635年由首相黎塞留亲手创立。学院制定规 范化的文化准则来约束全国文化的发展,积极干预文学创 作。院士的名额确定为四十名,号称“四十不朽者”,只 有有人去世,才能补选他人。法兰西学院院士是清一色的 男性,直到1980年3月6日,几经周折,才补选女作家玛格 丽特尤瑟娜尔为新院士,从而打破了“男性俱乐部”的 惯例。(3) “ 三一律” 这是古典主义对戏 剧创作提出的一个原则 性

9、的规范,它要求一出 戏只演一件事,剧情必 须发生在同一地方,时 间在一昼夜之内,即时 间、地点、情节三者的 整一,这就是古典主义 戏剧的“三一律”。第四章 十七世纪文学外国文学史3、古典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联系古典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承续了文艺复兴以 来的人文主义文学传统,比如:现实主义 创作方法;反封建反教会,肯定现世人生 幸福的主题等;同时,又是对人文主义文 学过分强调个性解放,思想自由,创作缺 乏规范等弊端的反拨,这种反拨因其矫枉 过正而导致走向另一极端。4、古典主义的哲学基础笛卡儿的“唯理主义”是古典主义的哲学 基础。笛卡儿以几何学的认识论来建构“ 唯理主义”哲学体系,认为人的错误在于 人的自

10、由意志突破了理性的约束,肯定清 晰明白的概念就是真理。这些观点对古典 主义崇尚理性和规范的文学创作原则产生 了直接的导引作用。5、古典主义的美学原则布瓦洛的美学论著诗艺奠定了古典主 义的文学和美学原则。具体表现为:文艺 必须具有社会教化功能的道德美;作品必 须恪守理性表达真理,情节必须合乎情理 的理性美;故事必须真实,人物性格必须 相称一贯,必须显示人性善恶的自然美。6、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成就古典主义文学以法国为代表,英国和德国均受其影响。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扛鼎之作。高乃依的熙德、拉辛的安德洛马克是古典主义悲 剧的典范。熙德通过公民义务与个人爱情的冲突,表 现理性战胜情欲的主题。

11、安德洛马克塑造了特洛伊英 雄赫克托耳的遗孀安德洛马克机智勇敢的性格,肯定了理 性高于一切的思想观念。拉封丹的寓言诗把寓言戏剧化,以生动活泼的形式 表现社会矛盾,开拓了寓言的新境界。莫里哀的喜剧代表古典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高乃依(16061684) 高乃依一共写了30多 个剧本。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 熙德贺拉斯 西拿和波 利厄克特熙德被看作古典 主义悲剧的奠基之作 。 让拉辛(16391699) 让拉辛的创作代表 了法国古典主义悲剧 的最高成就。代表作是安德洛玛 刻和费得尔。拉辛着重揭露封建统 治阶级的黑暗和罪恶 ,激起人们的恐惧和 愤怒,他的作品具有 更鲜明的现实意义。 尼古拉布瓦洛(16361

12、711) 尼古拉布瓦洛是古典主 义的发言人和立法者。他最重要的作品是用诗体 写成的文艺理论诗艺 (1674)。在诗艺中,他阐明了 古典主义美学观点和创作 原则,对法国古典主义文 学的成就进行了总结和概 括。让拉封丹(16211695) 拉封丹是法国古典主义 诗人杰出的寓言家。其寓言诗共12部, 239篇。用动物影射人间社会, 生动地揭示出统治阶级 的专横暴虐黑暗王朝 的黑暗腐败,具有鲜明 的民主倾向。莫里哀莫里哀(1622-1673) 是法国17世纪古典主 义喜剧的缔造者。 伪君子和悭吝人 等。l 自读书目与思考题自读书目:弥尔顿失乐园、复乐园 、力士参孙莫里哀的伪君子思考题:1、概述古典主义文学的特征2、概念释义:巴洛克文学 清教徒文学 法兰西学院 “三一律” 附:名词: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是17世纪欧洲的主要文艺思潮。 它形成和繁荣于法国,随后扩展到欧洲其 他国家。它是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在 政治上妥协的产物。因为它在文艺理论和 创作实践上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被 称为“古典主义”。它拥护王权,崇尚理 性,追求艺术完美,然而又有形式主义之 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