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044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理)试题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陕西师大附中陕西师大附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必修必修试题试题第卷 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A千耦其耘 B男耕女织 C精耕细作 D集约经营2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 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不对外开

2、放 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3张衡的西京赋中有“郭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垂立,俯崇百隧”之语,这表明当时 A洛阳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B长安城设立有多个商业区C洛阳城商业繁荣,商铺林立 D长安城商业受到严重打压4杜甫诗“大邑烧瓷轻且坚,叩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赞叹的瓷器种类是A青瓷 B白瓷 C青花瓷 D彩瓷5 (宋)陈元靓在岁时广记中记载:“同州以二月二日与八日为市,四方村民毕集,应蚕桑所用,以至车檐、椽木、果树、器用杂物皆至,其值千缗至万缗者。对此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集市商品交易种类比较多 B定期的集市在乡村已经出现C商品贸易以服务耕织为主 D市的时间和空间限

3、制被打破6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注;选送) 。 ”该规定反映出宋代A政府鼓励工商业的发展 B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C商业成为主要经济部门 D科考功名失去吸引力7 宋代商业史研究中说道:(城市) ,特别是在秦汉至唐初“市”制存在的时代,工商业被“市”所吸收。因此,城市农村之间分工的基本结构,也与2“城郭” 、 “乡村”这种行政上的区域划分相一致。材料主要说明了秦汉时期A城市以商业职能为主 B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 C市民价值观念的变化 D城市商业限制被打破8元朝人曾作木棉歌:“秋阳收尽枝头露,烘绽青囊翻白絮,田妇携筐采得归,浑家指作机中布。大儿来觅襦,小

4、儿来觅裤。”材料最能表明元朝A棉花开始在中国种植 B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C农民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D家庭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9右图是连环画水浒传中的一幅,对其图文解读正确的A铁匠铺中的工匠来自于官营手工业作坊B当时的私营手工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C “计日受值”式的雇佣劳动关系已经出现D私营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10明朝万历年间,福建泉州府“佃农所获,朝登垄亩,夕贸市廛” 。这表明A草市开始在当地广泛出现 B佃农摆脱了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C农产品的商品化趋势增强 D佃农有权支配自己的所有劳动产品11清朝前期汉口“户口二十余万,五方杂处,百艺俱全” , “地当孔道,云贵、川陕、粤西、湖南处处

5、相通,本省湖河,帆樯相属,粮食之行,不舍昼夜” ,商业往来,以“盐、当、米、木、花布、药材六行最大,各省会馆亦多” 。由材料可知汉口是华中水陆交通中心 地区性的商业中心 全国经济中心 重要的外贸港口A B C D12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A国家安定繁荣,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康熙十年(公元 1671 年)2,488,492(两白银)康熙十一年18,096,850康熙十二年21,358,006康熙二十六年28,964,499康熙三十年31,849,7193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13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

6、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工任其消长B农业依赖百工 C百工亦为农业 D农工比重适当14商业发展在古代中国长期受到压制,而在近代西欧却备受重视。这种截然不同的历史情形,实质上反映了A经济发展模式的迥异 B政治体制的不同C治国理念的区别 D科技水平的差距15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始终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和货币商品化 力量远不足以瓦解封建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A B C D16 15 至 18 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写道:“由于 15

7、 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欧洲一鼓作气(或几乎如此)挪动了自己的疆界,从而创造了奇迹” 。对材料中的“创造了奇迹”的最准确理解是A哥伦布发现美洲 B荷兰建立商业殖民帝国C美洲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17 “三角贸易”是 15 到 19 世纪西方殖民掠夺的一个重要方式。读右下侧三角贸易示意图 ,其中航程 B 贩运的主要是A枪支和工艺品 B香料和布匹 C黑人奴隶 D黄金和白银18 国家强盛之道:怎样做大国一书指出:“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 ,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 ,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 ,最

8、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 ”这一发展轨迹A始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B是欧洲“商业革命”的结果康熙三十三年41,007,7904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最终改变了欧州的传统地位19 “航海法公布后,除本国船或生产国的船外,其它船不准运送货物进港,如果一条荷兰船要将羊毛运到纽约,不准卸货,要从牙买加运糖到伦敦,也不可以。 ”此航海法的公布体现的经济思想是A自由主义 B垄断主义 C国家干预 D重商主义201637 年,茌华意大利传教士艾儒略撰写的西方问答一书中留下了如下记载:“大西近海一国,每岁所入(美洲白银) ,亦不下数百万,有识者曰:敝地实受多银之害,金银愈多,而货愈贵也。 ”这种现象反映

9、的是A殖民扩张 B价格革命 C商业革命 D黑奴贸易21 “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 ”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A技术支持 B,劳动力支持 C市场支持 D资本支持22有历史学家称它“对世界历史来说具有头等重要性,因为它不但为 20 世纪的不发达世界提供了主要目标,而且为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提供了经济基和军事基础。 ”这里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开辟新航路 B启蒙运动 C资产阶级革命 D工业革命23英国的“工厂最初是沿着河岸增加的以后在人口稠密的内地城镇工厂也增多了” 。出现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棉纺织业实现机械化 B工厂制度的诞生 C改

10、良蒸汽机的普遍应用 D交通运输业的革命24著名学者彭慕兰认为:与其说工业革命创造了新的财富,不如说新的财富的发现,导致并推动了工业革命,因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来源于两个方向的驱动:“向下”和“向外” 。 “向下”是指挖煤, “向外”是指A拓展殖民地市场 B贩卖黑奴 C传播基督教思想 D输出机器25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A交通设施 B水利设施 C教育制度 D议会制度26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 年) ”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 年)

11、 (单位:)年份1750 年1800 年1830 年1860 年1880 年1900 年英国194395199229185美国01082472147236中国328333298197125625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27意大利经济史学家卡洛M奇波拉说:“(18 世纪后半期)工业革命在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仅仅是经济和技术问题,实际上它是可怕的非常复杂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大变动问题。 ”这里的“大变动”主要指国际分工日益明显 自由主义思潮兴起和发展 资产阶级控制生产和市场 资产阶

12、级代议制在法、德等国确立 A B C D2819 世纪 60 年代到 20 世纪初,从纽约运往英国的小麦或从孟买运往英国的棉花等主要商品的运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左右。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全球化进程刚刚起步 B英国殖民掠夺的加剧C工业革命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29据蒋孟引英国史载:“1835 年,英国棉纺织业中 18 岁以下的童工有95 万人,占全部工人的 433%;女工 119 万人,占全部工人的543%。1839 年,在英国的 419560 名工人中,除了 23%是成年男工之外,其余都是女工和儿童。 ”这一记载反映出A女工相对于男工更适合从事棉纺织业 B资本家的本质是惟

13、利是图C工业革命导致年轻人独立意识增强 D工业革命期间对劳动力的需求大增30汤因比说:“人们将记住这个时代,这主要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恐怖的罪恶,也不是因为它的令人惊讶的 发明,人们要敢于认为让文明的益处为整个人类所利用是行得通的。 ”由此可见,作者观察历史的视角主要侧重于A把握历史的发展方向 B全球责任和文明角度 C多角度认识和考察史实 D辩证看待历史的发展第第卷卷 非选择题非选择题共 3 小题,40 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31.(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虽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它毕竟主要是在小农分6散经营的条件下形成的由于传统农具明清后没有继续得到改进

14、,由于人口增加,劳动效率低下,这极大地限制了其他经济文化事业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尽管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生产的思想但在封建制度和分散经营条件下,不可能更大规模合理利用经济资源协调发展。李根蟠中国古代农业材料二材料二 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兴盛突出反映在民间私营手工业迅速发展,取代官办工场、作坊,占据了主导地位。在这种背景下,开始孕育出主要通过对运用生产技术和调配劳动力等环节加强管理来提高经济效益的新型地主经营;从手工场主、包买商中转化出类似西方的资本主义劳动组合中的早期“资本家” 。据明神宗实录 、乾隆苏州府志等文献记载:“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以丝织为主。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表明自明中后期至鸦片战争前,已经进入产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准备阶段并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渡阶段。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