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043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文)试题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陕西师大附中陕西师大附中 2012201220132013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高一年级历史必修必修试题(人文班)试题(人文班)第卷 选择题共 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粘性的叫黍,不粘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 多次,稷字出现 40 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 28 次和 10 次。由此,研究者可能作出的判断是A 诗经包含了大量反映农事的作品B甲骨文是研究中国古代农业的重要资料C黍和稷是商周最重要的粮食作物D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2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 6 世纪开始,铁制

2、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里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不包括A “秋七月,初税田” B “除井田,民得买卖”C “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D “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3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4右图是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对此图所反映的信息解读正确的有商业活动在城市边缘进行,城市商业功能有待增强城市商业活动受到严

3、格的空间限制政府设置专职机构管理城市的商业活动城市皇家宫室占地面积较多,城市政治功能突出A B C D 5班固汉书:“(张)安世尊为公侯,食邑万户,然身衣弋绨(黑色) ,夫人自纺绩,家童七百人,皆有手技作事,内治产业,累织纤微,是以能殖其货,富于大将军(霍)光。 ”该材料反映出西汉A私人纺织作坊颇具规模 B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C官营纺织作坊非常发达 D政府鼓励民间手工业的发展6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西汉政府并未推行重农抑商

4、政策 政府鼓励商业是造成商人富贵的原因 西汉初期存在官商勾结的情况 商业资本回流于土地造成了农民流亡A B C D7 新唐书记载:“唐制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起。 ”陆游老学庵笔记载:“京都街鼓今尚废,后生读唐诗文及街鼓者,往往2茫然不能知。 ”唐宋街鼓这一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A社会治安明显好转 B坊市制度已经崩溃C都城人口急剧增长 D城市管理更加严格8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 ,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 ;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 ;“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 “城东

5、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 。上述材料最能说明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政策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9明清时期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 ”根据这则材料,明清时期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B商人地位提高, “士首商末”的观念已被打破C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10明清时期, “苏(州)城花素缎机生业,向分京苏两帮,各有成规,不相搀越。(技艺

6、)均系世代相传,是以各归主顾,不得紊乱搀夺。 ”材料表明当时的苏州A纺织业由政府专营 B手工业者缺乏人身自由C技术垄断成为行规 D私营手工业分工明确11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原因在于A “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B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于工商业发展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的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12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

7、,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工任其消长 B农业依赖百工 C百工亦为农业 D农工比重适当13关于下图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理解,不正确的是清代的水田价格与米价A清代中国地价和粮价波动受政治影响大,与商品价值规律无关B康乾时期人口的增加是地价、粮价上升的直接因素3C地价的两次大幅下跌都与战乱有关 D太平天国运动是粮价升高地价下降的重要因素14相传明清时期徽商经营的商品种类非常广,但最忌讳茴香(谐音“回乡” )和萝卜干(谐音“落泊” ) ,所以至今徽州地区仍然流传着“徽州商人心里慌,怕卖茴香萝卜干” 。这说明徽商A经营活动都在异地进行 B大都以经营小商品为

8、主C保持着浓厚的乡土观念 D保守而顽强的商业意识15 百家讲坛兴起明史热,有位学者把 17 世纪 40 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其观察问题的着眼点在于A政权的更替 B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C国力对比的变化 D文化途径的迥异16 “直到 1500 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 1500 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 ”这一变化:源于新航路的开辟 推动世界市场雏形的形成 以汽船的发明为前提 对于美洲和非洲原住民意味着灾难 A B C D17某学者写道:“衰落是一个容易使人上

9、当的词,因为它包含了两个相去甚远的概念:一是外部力量的减弱,一是内部力量的衰败。拿意大利来说,在外部因素使其丧失了经济强国的地位之后,内部文化仍可达到巅峰。 ”这里所说的“外部因素”是指A贸易通道的改变 B殖民争霸战争的失败C世界市场的形成 D西班牙、葡萄牙的竞争18马克思、恩格斯说:“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下列选项对上述这段话理解最合理的是A新航路的开辟扩大了市场的需求B市场需求扩大刺激了生产力发展C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D世界市场促进工场手工业的产生191618 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

10、和物品流动的方向,、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A金银、玉米、烟草等 B枪支、玻璃等C黄金、象牙等 D茶叶、丝绸、瓷器等20经济史学家奇波拉说:“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次数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 ”荷兰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A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盛 B资本原始积累改变了人们的消费观念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 D荷兰人更加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念21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消费

11、品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价格越高,价格指数越大。下表是英国历史上消费品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形成表中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4A生产萎缩使产品供应越来越少 B殖民掠夺使金银输入越来越多C贵族追求享受大量购买奢侈品 D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逐步确立22狄更斯在小说双城记开篇中说:“那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糟的年代。那是光明的时节,也是黑暗的时节。那是希望的春季,也是悲伤的冬日。那是公元 1775 年。 ”狄更斯形成上述认识的历史根源是A工业革命基本完成,但环境污染严重B启蒙运动开始形成,但社会道德沦丧C资本主义发展迅速,但资产阶级统治尚未稳固D社会主义运动兴起,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激化23工业革命的本

12、质就是竞争替代了早先曾经控制财富的生产和分配的中世纪管制。对该观点理解最为准确的是A工业革命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B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日益扩大C工业化要求不断打破对经济的垄断 D工业革命要求政府放弃其经济职能24 “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 ”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A工厂制组织形式 B自由主义经济政策C机器大工业生产 D工业城市生活方式25下表是欧美 1819 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时间重大历史

13、事件1765 年工业革命开始1785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19 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848 年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 年前后欧美工业革命基本完成1870 年前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1871 年巴黎公社革命A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26下图反映了英国 1720 年到 1806 年间棉花进口和生铁产量变化情况,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年 份1475152115551558155915951597价格指数1001672703704075156855A轻工业和重工业

14、发展比例相同 B英国进出口贸易发展尤为迅速C重商主义政策被彻底打破废除 D棉纺织业和钢铁工业发展迅速27下图反映了近代以来资本主义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历程。以下对这一历程解读正确的是16 世纪的手工工场 19 世纪的机器工厂 20 世纪的跨国公司其产生都是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 反映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阶段特征体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逐步调整 工业化和经济一体化是必然趋势A B C D28阅读“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 年) ”对比表,对表格数据解读正确的是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900 年) (单位:)A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29傅立叶认为:现实的工业文明或工业制度是新成立的奴隶制,是对人类的危害以及人类的耻辱。从历史的角度看,这个看法A是正确的,揭示了工业资本主义的罪恶 B是错误的,抹杀了工业文明成果C是片面的,没能全面认识资本主义制度 D是激进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