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4043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陕西省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012201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第第卷卷 选择题(单选:每小题选择题(单选:每小题 2 分,计分,计 60 分)分)11988 年 1 月,全球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举行会议后发表宣言,其中 说道:“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二千五百年,去吸收孔 子的智慧。 ”下列最能体现孔子智慧的观念是 A社会和谐 B依法治国 C制度创新 D改革开放 2唐太宗在总结其治国经验时,提出“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的理念, 同时又认为“夫安人宁国,惟在于君,君无为则人乐,君多欲则人苦,朕所以 押情损欲,克己自励耳。 ”唐太宗的治

2、国经验体现了中国古代哪些学派的主张 A.儒家、法家 B.墨家、儒家 C.儒家、道家 D.法家、道家 3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 导刘非,任命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 学说主要是 A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欲,而民自朴” B “民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4 “天理”在朱熹的哲学思想中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规定性, “天理” 即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还是人之道理的观念系统。现在有人做了坏

3、事, 仍被称之为“伤天害理”之事或“天理难容” 。朱熹认为要想知道“天理”何在, 必须 A内心反省 B考察事物 C消灭私欲 D遵守三纲五常 5普朗克,1918 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德国科学界领袖,1913 年曾亲赴瑞士, 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 。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 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 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 因为爱因斯坦 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郎克 B坚持“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 C已移居美国,联系不便 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 6.在研究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时,有

4、学者指出:如果说文艺复兴为人 文主义者们“清理了场地” ,那么启蒙运动则是“大兴土木” 。这里“大兴土木” 是指 A解除人的精神枷锁 B建设工业文明国家 C大力张扬人的个性 D构建民主法制社会 7明朝后期的李贽“离经叛道” ,自称异端,向正统思想的挑战,文艺复兴时 期的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抨击封建道德和教会的禁欲思想,二者本质上反映 A资产阶级反封建的要求 B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腐朽和没落 C资本主义萌芽时期个性解放的要求 D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市民对通俗文化的要求 8昆曲牡丹亭描写了进入阴间的杜丽娘毫无顾忌地与阴间判官据理力争, 终于使自己还魂人间。杜丽娘还一鼓作气,让自己的“非法”叛逆婚姻得到家长2

5、和社会的认同。与杜丽娘的这种追求相似的西方精神文化是 A古希腊时期的人文精神 B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 C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 D启蒙运动时期的理性主义 9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追求个性而忽略 法度,倡导有意无法。与上述书法风格有关的时代背景是: A经济发展,社会走向正轨 B国家统一,盛世气象 C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丰富多彩 D社会危机,世人反省 10.唐诗及以前的诸文体大多属于精英文学,深沉庄重,简洁精练;宋词及以后 的诸文体更倾向于平民文学,寄兴遣情,娓娓道来。出现这种变化的历史原因 不包括 A商品经济的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B反映了日益壮大的市民阶层的精神

6、文化诉求 C印刷术等技术创新促进了作品传播 D社会生活去纲常化带来的大众情感愉悦 11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 “俗而不俚” “明白如话” 。该评价主要是肯定元曲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抒情写意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12.“印刷术用于传播古老的观念,而不是新思想;火药加固了皇帝的统治,而不是正在出现的诸民族君主的地位;指南针除郑和用于著名的远航外,并不像 西方人那样用于世界范围的探险、贸易和帝国的建立” 。此观点旨在说明中国的 三大发明 A推动了西方科技的发展 B未能推进中国社会根本性变革 C指南针被郑和用于远航 D改变了整

7、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 13.中国近代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 共和”、 “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 B反抗外来侵略 C救亡图存 D反对专制统治 14.历史学家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那时候,天下滔 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 西用无所依托, 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陈先生评价历史事物的标准是 A科学技术决定论 B传统的夷夏之辨的观点 C把历史事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评价 D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 15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自西洋文明

8、输入吾国,最初 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 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 ”材料中的“政治”觉悟始于 A太平天国运动 B百日维新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6从中国历史来看,20 世纪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 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 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3具有时代特征 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具有科学性 A B C D 17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毛泽东在 1957 年提出“赶英超美”的口号,发动了 “大跃进”运动;1978 年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发展是硬道理”

9、的主张; 进入 2l 世纪后,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种变化主 要是由于 A适应国际形势由两极向多极化变化的趋势 B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由注重数量到注重质量 C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不断发生变化 D中国共产党对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不断深入成熟 1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 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 国进行的新探索是 A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B开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9. 1964 年 10 月 16 日,寓居美国的李宗仁向来访者说:“西方人终于将

10、我们 视为一个智慧的民族了。 ”导致西方人观念发生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 中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B. 中国培育出世界上第一个杂交水稻品种 C. 中国掌握了载人航天技术 D. 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20陈独秀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 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 ”为此,他认为首先要 做的事情是 A进行武装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B发动思想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群众 D提倡学术自由,普及白话文章 21有人认为:“从实力来讲,孙中山比起洪秀全来,相差不知几千万里,而偌 大的清帝国不亡于洪、杨(秀清) ,却

11、被孙文的几个口号叫垮了,何哉?主题使 然也。孙中山把主题摸对了,几颗炸弹一丢,满清帝国就土崩瓦解了。 ”你认 为文中的“主题”应该是 A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重建汉族政权 B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和帝国主义的反动统治 C以暴力革命推翻清朝反动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D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使之与民族资产阶级一起革命 22.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 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23.商鞅变法使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12、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 D抑制商业,奖励耕织 24.之所以说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是因为这次变法 A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 B改变了旧有的生产关系4C健全了国家机器的职能 D废除了秦国旧制度,建立了适合社会发展的新制度 25.秦国在正式变法之前,秦孝公就是否变法问题让大臣们进行争论,商鞅针对 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民贵君轻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26.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

13、为事。 ”其中主要的体现是 “为田开阡陌封疆”重农抑商 法律严酷 一定程度上剥削加重A. B. C. D.27.梭伦把“好的政府”解释为“平衡公民互相冲突的利益”,后来的哲学家叔本华 把它归纳为“不要伤害别人,但要尽力帮助所有人!”在梭伦改革中充分体现这 一点的是 A.帮助工商业奴隶主获得更多的权利 B.帮助平民避免沦为奴隶的可能 C.尽力维护各个阶层的利益,避免冲突 D.为所有的雅典居民谋福利 28.梭伦说:“我赋予人民恰如其分的崇高地位,未曾剥夺他们的荣誉,也未曾 给予过多的尊荣,权势之士因为财富遭受嫉妒,我保护他们免受一切危厄,我 坚持立场,不偏不倚,不允许任何一方恃强凌弱。 ”为此,他

14、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 B设立五百人会议 C实行“公职津贴制 D确立陶片放逐法 29.郭沫若在奴隶制时代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一文中认为:春秋在鲁 宣公十五年(前 594 年)有“初税亩”的记载,虽然仅仅三个字,却含有极其重 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这里所说的“重大的社会变革的历史意义”主要是指A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 C土地国有制度不断完善 D井田制在历史上完全消失 30.战国时期的改革或变法的影响之一是世卿世禄制度的瓦解,符合此说法的选 项是 A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B “尽地力之教” C “相地而衰征” D “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高无所荣华”第卷 (非选择题 共 40 分 )31 (15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桀纣之失天下,失其民也;失其民,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也。孟子离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