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4003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80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站通信规约应用技术1提纲规约简介1IEC101规约2IEC104规约32DL476-92规约5 4远动规约 在电力系统中,为了正确地传送和接收信息,必须有一套 关于信息传输顺序、信息格式和信息内容的约定,这套约 定称为远动规约(协议)。3三要素信息内容四遥等信息格式帧格式信息传输顺序流程等4如何学习规约? 了解规约帧格式 (不必死记硬背) 用时翻书 目前主流厂商前置程序有报文翻译功能 熟悉规约流程 (必须明确) 主站子站对流程的理解差异是规约调试的重要问题 各地区对部分流程的要求不一5常用规约 循环规约(CDT) CDT85、CDT92、DISA 各种CDT变种 问答规约(POLLING)

2、MODBUS、SC1801、DNP IEC101、IEC104 6IEC60870-5系列IEC 60870-5-1第1篇 传输帧格式 IEC 60870-5-2第2篇 链路传输规则 IEC 60870-5-3第3篇 应用数据的一般结构 IEC 60870-5-4第4篇 应用信息元素的定义和编码 IEC 60870-5-5第5篇 基本应用功能 IEC 60870-5-101第101篇 基本远动任务的配套标准 IEC 60870-5-102第102篇 电力系统电能累计量传输规约的配套 标准 IEC 60870-5-103第103篇 继电保护信息接口配套标准 IEC 60870-5-104第104

3、篇 采用标准的传输层文件集的 60870-5- 101的网络访问7里程碑1990 19951996199720002001IEC60870-5-1(帧结构)IEC60870-5-101IEC60870-5-102IEC60870-5-103IEC60870-5-104IEC60870-5-101第二版8国内应用情况 IEC101 DL/T 634:1997(对应IEC60870-5-101:1995),一般称为97版101 规约,在上世纪末逐渐得到应用。但规约自身有诸多不合理处。 DL/T 634.5101-2002(等同采用IEC60870-5-101:2001V2),一般 称为02版101

4、规约,在最近数年中得到广泛应用,成为远动规约 的首选。 IEC104 DL/T 634.5104-2002:等同IEC60870-5-104:2000 DL/T 634.5104-2009:代替DL/T 634.5104-2002。增加类型标识 127(日志查询-请求存档文件);增加冗余连接(第10章) 目前国内应用主要依据DL/T 634.5104-2002,称为02版104规约9国内应用情况 IEC101/104协议提供给用户的可选项较多,对于电力系 统应用人员来说,可配置的参数太多,不易把握参数的选 配以及应用功能的选择。因此,各地区纷纷出台实施细则 ,在 不违反标准的基础上,对报文类型

5、和参数选用进行 约束,对总召、遥控等流程进行约定。 IEC 60870-5-101华东电网工程应用细则 广东电网DL/T 634.5101-2002实施细则 广东电网DL/T 634.5104-2002实施细则 华中电网 DL/T 634.5101-2002实施细则 DL/T 634.5101-2002标准华北电网应用规范 10提纲11规约简介1IEC101规约2IEC104规约3DL476-92规约5 4IEC101规约 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IEC101规约的帧格式 理解IEC101规约中总召唤、遥控、对时等基本流程,以及异常情 况下的处理 通过实例报文进一步巩固前两点12配置类别配置范围链

6、路地址字节数1或2字节公共地址字节数1或2字节传输原因字节数1或2字节信息体地址字节数2或3字节信息体地址版本按照1997版或2002版在本文范例中,按照1-1-1-2的方式配置。信息体地址版 本按照2002版规约配置,即遥信基地址1H,遥测基地址 4001H,遥控基地址6001H,电度基地址6401H本文讨论范围限定在非平衡式101规约。13传输报文格式 包括: 单字节帧(E5) 固定帧长帧 可变帧长帧14单字节帧E5单字节帧E5通常用来确认链路及用户数据。确认链路时等同于10 00 01 01 16 确认用户数据等同于10 09 01 0A 16注: 01 表示链路地址,此处采用1字节链路

7、地址(后同) 01 和 0A 表示校验,101采用累加校验。15固定帧长帧启动字符(10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固定帧长的帧的含义在控制域字节的功能码中。控制域字节是第二个字 节,功能码在低4位。例:10 0B 01 0C 16 这一帧的控制域字节是0BH,它的功能码是十六进制的B,也就是十进制 的11,它表示响应链路状态。16控制域RESPRMFCB/ACDFCV/DFC功能码bit8bit7bit6bit5bit1bit4RES位在97版规约中为DIR位,02版规约不再使用,保留PRM:为1表示启动站报文,为0表示从动站报文(非平衡模式下即 主站和

8、子站)FCB(帧计数位),FCV(帧计数有效位):启动站使用,FCV用来表示 FCB有效。在发送新一轮的发送/确认或请求/响应时,将FCB位取 反;如果没有收到正确应答,重发时保持FCB不变。 (例:10 5B 01 5C 16; 10 7B 01 7C 16)ACD:从动站使用,用来表示子站有无一级数据。DFC:从动站表示接收后续报文将引起溢出。17功能码18变长帧启动字符(68H)长度(L)长度重复(L)启动字符(68H)控制域(C)链路地址域(A)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帧校验和(CS)结束字符(16H)19应用服务数据单元(ASDU)数据单元标识符类型标识可变结构限定词传输原因应用

9、服务数据单元的公共地址信息体1信息体地址信息元素集信息体时标. 信息体N信息体N类型标识用来表示后续数据的结构、类型和格式,如M_SP_NA_1(1), 表示单点信息(遥信),每一个字节表示一个遥信,其值按照带品质描述 词的单点信息来定义等 可变结构限定词,最高位表示单个或顺序,低7位表示信息体个数 20变长帧示例 68 14 14 68 08 01 09 03 03 01 09 40 32 05 00 11 40 33 14 00 19 40 31 22 00 XX 16 09 表示M_ME_NA_1(1),表示归一化值(遥测),无时标 03(00010001)表示有3个数据,这些数据是不连

10、续的 03,传输原因,突发 01,公共地址,一般和链路地址一致 09 40 信息体地址,即遥测号为8(0x4009-0x4001) 32 05 遥测值,即1330(0x0532) 00 品质描述 11 40 33 14 00 信息体2 19 40 31 22 00 信息体321常用类型标识遥测:归一化值(9)、标度化值(11)、短浮点数(13)、无品质归一化值 (21)遥信:单点(01)、双点(03)、变位检出(20)SOE:带时标单点(02)、带时标双点(04)、长时标单点(30)、长时标 双点(31)遥控:单点遥控(45)、双点遥控(46)其他:总召(100)、对时(103)22基本流程

11、初始化流程 总召唤流程(分组召唤) 电度召唤流程 对时流程 遥控流程 数据轮询流程23初始化流程 在通讯中断后恢复时使用 握手请求链路状态 发送:请求链路状态: 10 49 01 4a 16 接收:收到链路完好: 10 0b 01 0c 16 复位链路 发送:复位链路状态:10 40 01 41 16 接收:收到链路层确认:10 00 01 01 16(E5)或10 20 01 21 16 若子站需上送初始化结束帧,则回答时ACD位置1,此时主站召唤1 级数据,子站上送初始化结束帧: 发送:询问一级数据: 10 5A 01 5C 16 接收:收到初始化结束:68 09 09 68 08 01

12、46 01 04 01 00 00 02 XX 16 此后进入总召唤流程 24总召唤流程 在初始化后进行,或定时进行发送:总召唤 68 09 09 68 53 01 64 01 06 01 00 00 14 XX 16 接收:链路确认 10 20 01 21 16 发送:请求一级数据 10 7A 01 7B 16 接收:总召确认 68 09 09 68 20 01 64 01 07 01 00 00 14 XX 16发送:请求一级数据 10 5A 01 5B 16 接收:遥信 68 38 38 68 28 01 01 B0 14 01 01 00 00 00 00 00 01 00 01 01

13、 01 01 00 00 01 00 01 01 58 16 .主站不断召唤一级数据,子站将全遥信分帧上送。25总召唤流程 发送:请求一级数据 10 5A 01 5B 16 68 88 88 68 28 01 15 C0 14 01 41 40 00 00 00 00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XX 16 .主站不断召唤一级数据,子站将全遥测分帧上送。 发送:请求一级数据 10 5A 01 5B 16 接收:总召结束 68 09 09 68 08 01 64 01 0A 01 00 00 14 0D 16 26总召唤流程27总召唤相关问题 1.

14、 子站可将总召唤数据作为一级数据或二级数据;主站根 据子站上送报文的ACD位确定召唤一级数据或二级数据 2. 总召过程中,如果子站有变位遥信,可优先上送,但是 必须在确认总召之后。 3. 作为二级数据时,总召过程可能被遥控打断。28分组召唤 分组召唤模式和总召类似,仅召唤限定词(QOI,21-36) 不同 可在初始化后采用总召,之后周期时进行分组召唤,每次 只召唤一个分组(如广东101细则约定)29电度召唤30电度召唤相关问题 采用先冻结后召唤,或直接召唤 主站召唤电度,而子站无电度量时,可采用: 1. 否定确认(应用层) 2. 先上送确认,待主站询问二级数据时,上送结束帧31延时获得及设定3

15、2通道延时计算 启动站下发延时获得命令时,计入时标Tsdt。 从动站收到报文时,记录时标Tsdt,在响应报文时,时标已经变 位Tsdt + Td(Td为从动站处理时间) 启动站收到从动站响应报文时,记录时标为Trdt。Trdt和 (Tsdt+Td)相比,多了两次通道传输时间。 因此通道延时时间为: ( Trdt Tsdt Td)/2 启动站将通道延时时间下发给从动站,从动站收到对时报文时, 加上延时时间后对时。33对时 对时在初始化且总召后进行,或周期进行。 发送:对时 68 0F 0F 68 53 01 67 01 06 01 00 00 69 E0 08 11 42 08 0A XX 16

16、 接收:链路确认 10 20 01 21 16 发送:请求一级数据 10 7A 01 7B 16 接收:对时镜像确认 68 0F 0F 68 00 01 67 01 07 01 00 00 69 E0 08 11 42 08 0A XX 1634对时问题 1. 延时传输命令可不使用 2.子站有GPS时,只响应对时流程即可,不必对本地对时35轮询发送请求二级数据:10 7B 01 7C 16 接收遥测:68 14 14 68 08 01 09 03 03 01 40 32 05 00 11 40 33 14 00 19 40 31 22 00 XX 16 发送请求二级数据:10 5B 01 5C 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