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51639152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山西省2012-201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试题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太 原 五 中 20122013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 一 历 史第 I 卷(选择题,共计 50 分)一本卷共 25 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盛弘之荆州记记述一则传言:“神龙所生林西有两重堑,内有周围一顷二十亩 地,中有九井,神农既育,九井自穿。汲一井则众井水动,即以此为神农社,年常祠之。 ” 古代农业灌溉工程,结构原理与此记述相同的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芍陂 D.坎儿井 2. 太湖地区农业史载:“唐宋时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农具名,有 4 至 6 个铁齿,用于刨土)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 ” 天工开物也说:“吴郡力 田者,

2、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 ”出现 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增涨农村劳力盈余 B.瘟疫联结,牛的病死率上升 C.物价飞涨养牛成本过高 D.铁器推广,牛犁效率相对下降 3. 国家通过还受将土地与农村劳动力结合起来,以保证农业生产进行, 做到“土不旷 功,民罔游力”进而改变生产不足的状况。并将农业生产管理由无序引向有序,同时也保 证国家稳定的租调徭役来源,这项制度是 A.井田制 B. 相地而衰征 C. 废井田开阡陌 D. 均田制 4.“使陈涉、韩信有一廛之宅,一区之田,不仰于人,则且终身为南亩之民,何暇反 乎?”论者主张 A.相对平分土地 B.注意保护

3、自耕农 C.大力发展农业 D.消灭封建剥削 5冀朝鼎撰文指出:元明清时期,“统治者们对于首都与基本经济区相距太远这件事 越来越发愁,因而多次想把海河流域(现河北省)发展为基本经济区。”当时,中国的“基 本经济区”应是在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运河区 D.关中平原 6. 铅山纸是江西河口镇的主销产品,史载明代其地制纸,除原料采集外, 一般“每一 槽四人,扶头一人,舂碓一人,检料一人,焙干一人。”到清代“纸糟工语云,片纸非容易,措 手七十二” 这主要反映 A. 工人待遇越来越低 B.区域合作越来越紧密 C. 生产规模越来越大 D. 技术分工越来越细 7. 明代名隶官籍的班匠有近 30 万

4、人,成化二十一年,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班匠 征银”制度:“轮班工匠有愿出银价者,每名每月南匠出银九钱,免赴京,北匠出银 六钱到部,随即批放。不愿者,仍旧当班。”明政府这种做法 A.加剧了南北经济的不平衡 B.促成了官营手工业的消亡 C.有利于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D. 恶化了轮班工匠的处境 8.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数十万、上百万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如汉唐的长安,洛阳等, 并显示出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它们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工商业获得独立的经济地位 B.市民阶层崛起带动了城区扩展 C. 社会稳定各类农工产品充裕 D.统治意志弱化了社会分工缺陷 9.“民农则重(持重) ,重则少私义(议) ,少私义则

5、公法立,国专。民舍本事而 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作者潜在的政策建议是2A.焚诗书而明法令 B.禁止妄议国政 C. 重农而抑商 D.强化农技教育 10.山西民风,从春秋战国“尚武” ,到隋唐之后“文风大盛” ,至明清时期又形成“学 为商之用,学而优则商”的社会风尚,下列对山西“重商轻学”风的形成解读正确的是 A.明清商品经济空前活跃,晋商崛起 B.统治者抑商政策松动,商人地位很高 C.科举制衰败,靠读书难以出人头地 D.山西农工业发达,剩余产品急于出晋11.右图是我国发行的“美国中国皇后号纪念银币” ,以纪念中美首次通商。1784 年(乾隆四十九年) ,船

6、长格林带着整船货物和一张国会颁发的写有 “致审阅海上通行证的 最尊严、伟大、圣明、光荣、高贵、尊崇、贤达和谨慎的皇帝、国王、共和国首脑、亲王、 公爵”字样的海上通行证,漂洋过海而来,获准入境后,他们可 A.在上海看到各国商船云集 B.到南京游历古迹参观街市 C.在北京受到总理衙门接待 D.到广州倒换货物启程返航 12. 明清际儒士张履祥曾为乡人谋生计:“若牙行有棉花可赊,为之经营数十觔,而 待以纺绩所得偿之,辗转相继。为便亦多也。”当时也确多有这种生计模式,这里的牙行 实际充当了 A.济贫性质的民间组织 B.垄断植棉的放贷者 C.操纵棉花运销的大户 D.没有厂房的资本家 13. 座落于中国一隅

7、的“一个海风吹来的城市” ,最初的村街布局方式有一种伊比尼亚 城市的古典氛围。这种氛围在果阿、马六甲等城市中广泛存在。其欧洲城市传统传承基础 上的商站加堡垒的建城模式,带有浓重的 A.西班牙文化基因 B.葡萄牙文化基因 C.荷兰文化基因 D.英格兰文化基因 14.“到 18 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 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欧洲与新世界的这种 沟通 A.使白银大量流入新世界 B.加速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 C.促成新世界迅速工业化 D.使西班牙获誉“海上马车夫” 15. 现代世界体系在近 500 年的确立和完型过程中,毋

8、庸置疑的演化出了中心-半边 缘-边缘的结构体系特征。早期崛起的诸大国中,其发展模式最具有这种现代体系的“中 心”意义的国家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荷兰式 D英国16右图反映 15001900 年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情况。据图可知,英国 经济发展诸因素中,驱动力中最强劲的是 A政体创新 B对外殖民 C产业革命 D争霸战争317 世界通史特别留意到:“欧洲地区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比重,从 1750 年的 23.2%上升到 1900 年的 62%,同一时期中国、印度和日本等亚洲国家的比重却从 61.1%降 至 10.3%。 。 ”这种经济对比的变化根本上是由于 A.殖民活动对被殖民

9、掠夺的优势 B.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优势 C.对外开放对闭关锁国的优势 D.重商主义对重农抑商的优势 18.“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 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的闭关自守状 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托所代替了。 ”资产阶级初步实现对世 界的这种改造主要是依靠了 A. 毒品 B. 炮舰 C. 商品 D. 资本 19.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 19 世纪 60 年代以后,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 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 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这主要说明A.西方以开洋行和办工厂为侵华主轴 B.中国政府放弃

10、闭关锁国融入世界 C.中国卷入世界市场,成为西方附庸 D. 中国自然经济瓦解,工业化加速 20在缺乏产业革命的条件下出现产业革命的迹象,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 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 碎碎的。”下列人物属于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这最初一小步的领导者的是 A.李鸿章 B.袁世凯 C. 张謇 D.范旭东 21.“工业遗产”是国际上近些年兴起的概念。指的是那些“具有历史价值、技术价值、 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江南制造局、京张铁路等都是我国重要的 工业遗产,就历史价值而言,京张铁路主要是 A.标志了我国工业化的艰难起

11、步 B.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条铁路 C.代表洋务交通方面的突出成就 D.民国铁路曲折发展的历史见证 22. “选举董事,每百股举一商董,于众董之中推一总董,分派总局、各局办事,以三 年为期。 ” “商总为总局主政,以一、二商董副之商董若不称职,许商总票请大宪裁撤, 另行选举;商总倘不胜任亦应由各董联名禀请更换。 ”轮船招商局的这种经营模式 A.实质是官僚资本对民族资本的排挤 B.完全摆脱了封建衙门的管理模式 C.帮助商人获得了近代经济的领导权 D.有利于募集闲散资金,扩大经营 23. 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鲁迅言其主笔:“他久居上海的租界里,耳濡 目染,最擅长的倒在作恶鸨虐妓、流氓拆木子

12、肖一类的时事画,那真是勃勃有生 气,令人在纸上看出上海的洋场来”对此评价理解正确的是 A.画报主创人员创作情趣低俗 B.画报具有浓厚的媚外气息 C.画报成就于贴近当地民风民俗 D.画作在技法上颇受西方影响 24 “既盛行剪发之风,必咸怀改装之念,社会中凡中等以上人,智识稍具开通而实行 改装易服者实繁有徒。 ”这表明直接决定国人对近代习俗接纳度的是 A自身经济实力 B所处社会地位 C思想开化程度 D政府强制与否 25. (上海) “洋泾浜为西人通商总集,其 间巨桥峻关,华楼彩辂,天魔赌艳以及假 手制造之具,悦耳药曼之音,淫思巧构,靡物 不奇。 ”适应发展需要形成特定的洋泾浜英语, 即以汉字为英语

13、注音,夹杂母语和英语词汇的 一种语言。右表示例中的词汇在上海鹊起风行 应不晚于 A鸦片战争以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C洋务运动开始时 D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4太 原 五 中 20122013 年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答卷纸一单项选择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 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 答案 题号2122232425 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计 50 分)二、本大题共 2 小题,26 题 23 分,27 题 27 分。 26.(2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催科不

14、扰,盗贼不 生,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绩,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 纵乐的困惑明代的商业与文化 (1)据材料一概括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及其存在与发展的社会条件。 (8 分)材料二 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实际是畸形的: 一方面, 商品的总量较大; 另一方面, 商品生产以规模 狭小的农户为基础, 单个商品经济主体提供的商品量很 少, 每个农户亦农亦工, 亦农亦商, 亦农亦蚕, 亦农亦 渔,使社会分工愈益模糊。-孔祥智高水平陷阱 材料三 大约从 10 世纪前后开始,中国的封建城市出现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巨大变化。 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即为封建政治中心城市的经济机能不断强化, 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在城 市发展中开始居于重要地位, 而这正是以“破墙开店”为表征的、西方学者所认为的中国 “宋代城市革命” 。宋汴京5中国封建城市经济发展特点新探 (2)依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古代商品经济与小农经济的关系。并列举 “宋代城市革命”的具体表现。 (9 分)材料四 历经唐宋元时期数次兴衰之后,到明朝中国的商业经济又再度进入了繁荣时 期。明中期以后,中国俨然已站在了现代经济制度的门槛之前。却无法迈过这道门槛。 换句话说,现代经济制度无法内生地从中国社会内部生发。现代经济制度在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