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动技术 电

上传人:wm****3 文档编号:51632111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6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劳动技术  电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初中劳动技术  电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初中劳动技术  电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初中劳动技术  电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初中劳动技术  电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劳动技术 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劳动技术 电(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由此进入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体 ,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带正 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正电 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电两种 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1752年,他 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到云层中,被 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间,证明了空中 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在中国

2、,古人认为电的现象是 阴气与阳气相激而生成的, 说文解字有“电,阴阳激耀也 ,从雨从申”。字汇有“雷 从回,电从申。阴阳以回薄而 成雷,以申泄而为电”。在古籍 论衡(Lun Heng,约公元一世纪 ,即东汉时期)一书中曾有关于 静电的记载,当琥珀或玳瑁经 摩擦后,便能吸引轻小物体,也 记述了以丝绸摩擦起电的现象 ,但古代中国对于电并没有太 多了解。 西元前600年左右,希 腊的哲学家泰利斯(Thales,640- 546B.C.)就知道琥珀的摩擦会 吸引绒毛或木屑,这种现象称 为静电(static electricITy)。而英 文中的电(Electricity)在古希 腊文的意思就是“琥珀”

3、(amber) 。希腊文的静电为(elektron) 18世纪时西方开始探索电的种种现象。美国的科学家富兰克林 (Benjamin Franklin,17061790)认为电是一种没有重量的流 体,存在于所有物体中。当物体得到比正常份量多的电就称为 带正电;若少于正常份量,就被称为带负电,所谓“放电”就是 正电流向负电的过程,这个理论并不完全正确,但是正电、负 电两种名称则被保留下来。此时期有关“电”的观念是物质上的 主张。 富兰克林做了多次实验,并首次提出了电流的概念, 1752年,他在一个风筝实验中,将系上钥匙的风筝用金属线放 到云层中,被雨淋湿的金属线将空中的闪电引到手指与钥匙之 间,证

4、明了空中的闪电与地面上的电是同一回事。 电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方便,而且电是对 我们来说最重要的一种东西,如果少了 电,世界将会是一片黑暗。 路灯需要电,因为只有它,才能要汽车 看清前方。如果它停电,汽车就会在漆 黑的夜里发生故障。电话需要电,因为 只有它,才能和外地的人们谈话。如果 它没电了,任何人都会和自己的同事、 朋友、亲人失去联系。电灯需要电是最 重要的,因为只有它,才能把我们的房 子照得无比明亮。如果它失去了电,世 界上会浪费多少蜡烛。电视需要电,因 为只有它,才能让我们收听到更多新闻 。如果它停电了,我们绝对看不到那精 彩的动画和那详细的新闻。电扇也需要 电,因为只有它,才能给我们夏天

5、的凉 爽。如果它没电了,世界上将会有多少 人长痱子,那是多么痛苦烫熨斗需要电 ,因为只有它,才能把衣服烫得平平整 整。如果它停电了,我们的衣服将会变 得皱皱巴巴。洗衣机更需要电,因为只 有它,才能把衣服洗得干干净净。如果 它没电了,我们的衣服将会变得脏不溜 秋。而且别人看到了会觉得你这个人很 脏。冰箱是很需要电的,因为只有它, 才能保藏更多的食物。如果真的停电了 ,哪儿来的那么爽口的西瓜,哪儿来的 那么冰凉的水果?录音机最需要电,因 为只有它才能播放那么美丽的音乐。如 果它没电了,你还能天天那么娱乐吗?现在,我们已经越来越离不开电,生活中的每一分秒一每都和电息息相关,如 电灯,电脑,冰箱,彩电

6、,它们都需要电。 假如没有了电,晚上将是一片漆黑,不但没有了美丽的夜景,而且给行路的人 带来了许多不便。更看不到环城河边、城市广场的五光十色、绚丽多彩了。 假如没有了电,我们就不能轻松地坐在家里就知道世界的信息,也不可能在第 一时间享受奥运成功的喜悦。 假如没有了电,我们只能无奈地承受寒冬或酷暑带来的烦恼。 假如没有了电,我们会失去很多有趣的玩具。 假如没有了电 假如没有电 电是如此的重要,但并不是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电的增长远远跟不上我们 越来越大的需求,特别在气候变化剧烈时,经常会停电,所以,我们更应该节 省用电,哪怕是随手关一盏灯。 让我们一起来珍惜电,节约用电吧!1、电是怎么来的?电

7、是一种能量。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由其他能量,比如水能、热能、机械能、原子能等转换来的 。2、什么叫电流?水在水管里流动叫水流,电在电线里流动叫电流。也就是电能沿着传电的物体朝着一定方向有规律的 流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电流速度每秒30万公里。3、什么是电压?电压也叫电位差,它和水位差的意思是一样的。水面的高低差别叫水位差或水压,水位差越大,水流 越急、越远、越快。电位的高低差,叫电位或电压,电压越高,电流传送就越远。4、什么是导体?电流可以通过的物体,也就是能传电的东西,都叫做导体。各种金属是导体。有些液体象日常用的不 能传电,含有水分的物体也能传电,人的身体也能传电,大地也能传电,各种动

8、物、植物都能传电,所 有这些都是导体。5、什么叫绝缘体? 凡是不容易传电的物体,都叫绝缘体。比如塑料、橡胶、陶瓷、玻璃、胶木、干燥的空气和木头、干燥 的棉布等,都不传电,所有这些都是绝缘体。6、人的身体为什么会触电?如果人站在地上,身体碰到带电的东西,人的身体能传电,地也能传电,电流就通过人的身体传到地 上,人就触电了。1,指电流的传播速度 (很快,一般可以忽略) 电路接通,电流马上形成,从理论 上讲,这个速度就是光速 2,指带电荷粒子的运动速度 (大概每秒几厘米) 在输电 线路中,电子作定向有序流动时,电子的迁移速度称为“电子漂移速度” 可以这样理 解,好比有一根管子,里面装满黄豆后,在从一

9、头塞进去一粒黄豆,另一头马上就 出来一粒,这相当于电流传播速度;而你单独看管子里的某一粒豆时,他的移动速 度是很小的。 关于电的速度: 光的传播速度就是光子的移动速度,而电的传播速度 是指电场的传播速度(也有人说是电信号的传播速度,其实是一样的),不是电子 的移动速度。导线中的电子每秒能移动几米(宏观速度)就已经是很高的速度了。 电场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在真空中,这个速度的大小约为接近于光速 。“电”的传播 过程大致是这样的:电路接通以前,金属导线中虽然各处都有自由电子,但导线内 并无电场,整个导线处于静电平衡状态,自由电子只做无规则的热运动而没有定向 运动,当然导线中也没有电流。当电路一接通,

10、电场就会把场源变化的信息,以大 约光速的速度传播出去,使电路各处的导线中迅速建立起电场,电场推动当地的自 由电子做漂移运动,形成电流。那种认为开关接通后,自由电子从电源出发,以漂 移速度定向运动,到达电灯之后,灯才能亮,完全是一种误解 灯是人类征服黑夜的一大发明。19世纪前,人们用油灯、蜡烛等来照明,这虽已冲破黑夜,但仍未能把人类 从黑夜的限制中彻底解放出来。只有发电机的诞生,才使人类能用各色各样的电灯使世界大放光明,把黑夜 变为白昼,扩大了人类活动的范围,赢得更多时间为社会创造财富。 真正发明电灯使之大放光明的是美国 发明家爱迪生。他是铁路工人的孩子,小学未读完就辍学,在火车上卖报度日。爱迪

11、生是一个异常勤奋的人 ,喜欢做各种实验,制作出许多巧妙机械。他对电器特别感兴趣,自从法拉第发明电机后,爱迪生就决心制 造电灯,为人类带来光明。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制造电灯的失败 经验后,制定发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600多种不同耐热的材料;二是改 进抽空设备,使灯泡有高真空度。他还对新型发电机和电路分路系统等进行了研究。 爱迪生将1600多种耐 热发光材料逐一地试验下来,唯独白金丝性能量好,但白金价格贵得惊人,必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来代替。 1879年,几经实验,爱迪生最后决定用炭丝来作灯丝。他把一截棉丝撒满炭粉,弯成马蹄形,装到坩锅中加 热,做成灯丝,放到灯泡

12、中,再用抽气机抽去灯泡内空气,电灯亮了,竟能连续使用45个小时。就这样,世 界上第一批炭丝的白炽灯问世了。1879年除夕,爱迪生电灯公司所在地洛帕克街灯火通明。 为了研制电灯 ,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常常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有时连续几天试验,发明炭丝作灯丝后,他又接连试验了 6000多种植物纤维,最后又选用竹丝,通过高温密闭炉烧焦,再加工,得到炭化竹丝,装到灯泡里,再次提 高了灯泡的真空度,电灯竟可连续点亮1200个小时。电灯的发明,曾使煤气股票3天内猛跌百分之十二。 继 爱迪生之后,1909年,美国柯进而奇发明了用钨丝代替炭丝,使电灯效率猛增。从此,电灯跃上新台阶,日 光灯、碘钨灯等形形色色的灯如雨后春笋般登上照明舞台。 灯使黑暗化为光明,使大千世界变得更光彩夺 目,绚丽多姿 通过对劳动技术的学习,使我学到了许多 在以前的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通过这个 学期的劳动技术的学习,使我深刻的明白 了,自立的重要性。在课堂上,我学到了 “擦皮鞋”“剪纸”“钉纽扣”“包饺子”等等。 这些东西,是我的自立能力更强了,我十 分感谢这学期的“劳动技术”课程。使我的 自立能力增强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