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级第二讲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62854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2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级第二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2012级第二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2012级第二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2012级第二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2012级第二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级第二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级第二讲(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n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n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n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n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与实践n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n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n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思想n经济体制改革的思想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n基本经济制度的思想n分配制度的思想n对外开放的思想n经济管理和宏观调控的思想n经济发展的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n经济制度:在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地位 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结构 。n经济体制:在经济制度基础上经济运行 的具体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具

2、 体形式和结构、国民经济的管理制度和 管理方式、机构设置和经济运行规则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n基本经济制度:在一定历史阶段占主要 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又称社会经济 结构。n分配制度:由生产方式决定,取决于基 本经济制度。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公 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使市场 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 济体制。三、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历史进程1、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开端n1976年10月,结束“文化大革命” 。n1977年2月,提出“两个凡是”。n1978年5月,真理标准的大讨论。n1978年12月,召开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n重新确

3、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n作出了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的战略决 策;n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n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要 求;n解决了一些重要历史问题;n形成了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2、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n破除了政社合一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n安徽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 任制;n1982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 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n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n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多 种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n十二届三中全会,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补 充,是从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n十三大,鼓励发展集体经济、个体经济、

4、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2、改革开放的全面展开n提出了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n1981年,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发挥市 场调节的辅助作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 和商品交换。n1984年,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n1987年,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n重申了生产力标准;n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n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轮廓。3、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n十三届四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 和基本政策必须贯彻执行。n坚定不移,毫不动摇n全面执行,一以贯之n十三届五中全会:作出了进一步治理整顿和深 化改革的决定,提出用三年或更长一点的时间

5、,基本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n开发开放上海浦东n南方谈话发表n党的十四大召开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新世纪n十四届三中全会: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对经济体制改革作 出全面部署。n党的十五大召开n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n党的十六大召开n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n党的十七大召开四、中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选择过程1、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资源配置方式:n计划调节通过政府的作用,以对客 观经济运行规律的认识和一定的经济发 展目标为依据,自觉地对经济活动作出 安排。n市场调节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 要素综合发挥作用的市场机制,自发地 作用于经济活动。2、计划调节经济活动的利弊n能够对国民经

6、济总量进行控制;优化资源 配置;合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n难以反映复杂多变的社会需求,容易产生 供求之间的脱节;难以协调微观经济主体 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容易造成动力不足 和缺乏活力。3、市场调节经济活动的利弊n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优化配置资源; 给微观主体以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 汰;对各种经济信号作出灵敏反映,协 调供求关系。n难以实现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结构调整 ,难以推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及实 现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4、我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背景n主观条件n客观条件n计划经济体制的历史作用n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n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

7、 ,市场调节为辅”的思想,十二大予以肯定 。n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是 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商品经济。n党的十三大,提出“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 体制”,“计划和市场的作用范围都是覆盖 全社会的。”n党的十四大,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 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n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 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理论的重大创新: 突破了把计划和市场作为制度属性的传 统观念,将其作为资源配置的方式和手段 。 强调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 度相结合,阐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 本特征。市场经济的共性n资源配置方式:都

8、是以市场为基础性配置 手段;n微观层面: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和法 人实体;n经济活动:市场经济规律起着支配作用;n宏观层面:政府的宏观调控主要通过经济 手段实现;n经济运行:法治起着基本的保障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殊性n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 制经济共同发展。n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 方式并存。鼓励先进,促进效率,合理拉开收 入差距,又防止两极分化,注重社会公平,逐 步实现共同富裕。n在宏观调控上,以实现最广大劳动人民利益为 出发点和归宿,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 ,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使市场在国 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起基础性调节作用。五、

9、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与实践1、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78-1983)n四川试点:放权让利。提留企业基金, 接受来料加工,出口产品并取得外汇分 成,给职工发奖金,自由向社会招收工 人。n全国试验: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权、财 权、物资权、外贸权、招工权、奖惩权 、机构设置权、干部任免权。2、全面推行经济责任制阶段(1983-1987)n调整和规范国有企业与政府的权、责 、利关系,重点是实行“利改税”和 “拨改贷”。n国家对企业实行经济责任制,实行利 润包干。n利改税n拨改贷3、全面承包经营阶段(1987-1992)n包上缴国家利润,包完成技术改造任务, 实行工资总额与企业经济效益挂钩。n1981年选

10、择首钢等部分企业进行承包经营 试点,取得积极成效。n1987年初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承包制。根据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的原则,实行多种形 式的承包责任制,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 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4、产权改革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 1992-2003)n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目标: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n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股份公司n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6、建立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阶段( 2003)n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任务的深化n各种所有制企业关系的处理与资本市场 的改革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状况n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工商户 ,私营企业,台港

11、澳、外商投资企 业,以及以这些企业为主体、有其 他经济成分参与的混合所有制企业 。1、改革开放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n共同纲领:保护国家的公共财产和合 作社的财产,保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 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 产。n过渡时期:国家采取相关政策并进行社会 主义改造。n八大:国家市场为主体,附有在一定范围 内的国家领导下的自由市场。1、改革开放前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n1958年:关于继续加强对残存的私营工 业、个体手工业和对小商小贩进行社会主 义改造的指示。n1961年,八届九中全会:“调整、充实、 巩固、提高”。n文化大革命:排斥公有制以外的其他任何 经济成分。2、改革开放

12、后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历程n三个阶段:产生与稳定发展、快速发展、 高速发展n四个转变n企业:家庭小作坊现代化企业n产品:满足本地开拓国际市场n分布:星星点点产业集群n发展:夹缝求生存品牌经营战略提高 核心竞争力第一阶段:产生与稳定发展阶段(1978 1991)n十一届三中全会:社员自留地,家庭副业和集 市贸易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部分,任何 人不得乱加干涉。n1979年1月:邓小平提出希望原工商业者利用落 实政策以后的资金办私人企业。n1979年2月:“批准一些有正式户口的闲散劳动 力从事修理、服务和手工业者个体劳动,但不 准雇工。n1979年7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 经营企业法利用外资的

13、第一个法 律文件。n十一届六中全会:一定范围的劳动者个 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n十二大:在很长时期内需要多种经济形 式的同时并存。n1986年,六届人大四次会议:中华人 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n十三大: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 经济必要的和有益的补充。n1988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 经营企业法。n1988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 和国私营企业暂行条例,明确规定, 私营企业是指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 雇工8人以上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n1988年7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台 胞投资的规定。第二阶段:快速发展阶段(19921997)n南方谈话n十四大n十四届三中全会n十四届五

14、中全会第三阶段:高速发展阶段(1998)n十五大n建党八十周年讲话n2004年宪法修正案:公民的合法的私 有财产不受侵犯。n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 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n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n2010年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 展的若干意见。3、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现状n非公有制企业总量持续上升n非公有制经济在第三产业绝对优势n非公有制经济在区域分布上不平衡n非公有制经济现代化程度不断提高n非公有制经济规模偏小n非公有制经济创新能力不强n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管理方式无法适应现 代企业发展需要n粗放式的发展模式不符合经济发展需要n4、我国非公有制

15、经济存在的问题七、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1、转变经济增长方式n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集约型经济增长方 式。n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质:经济增长从数 量型向质量型转变,从注重速度向注重效 益转变。n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性:要解决经济 发展过程中的能源、资源、环境、生态、 质量、效益等等问题。n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途径。2、经济增长方式与经济发展方式n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不同要素投入和技术 组合获得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强调的主 要是提高经济增长效益。n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国或地区实现经济总量 增长和质量提高的途径和方法。除涵盖转变 经济增长方式的内容外,还对经济发展的理 念、战略和途径等提出了更高要求

16、,强调促 进经济结构优化、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相协 调、发展成果合理分配等内容。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与思路n“两个坚持”n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n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n“三个转变”:n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 出口协调拉动 转变;n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 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n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 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4、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n新型工业化就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 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 发展工业的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点n工业化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 结合;n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n坚持城乡协调发展;n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 产业相结合。5、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n立足基本国情和农业发展阶段,遵循农业现 代化建设的一般规律,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