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

上传人:xzh****18 文档编号:51627366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序统计分析七种工具 检查表检查表 收集、整理资料收集、整理资料 排列图排列图 确定主导因素确定主导因素 因果图因果图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 散布图散布图 展示变量展示变量相关相关关系关系,预测与控制,预测与控制 分层法分层法 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从不同角度层面发现问题 箱箱 图图 一个非常流行一个非常流行的的分析工具分析工具 直方图直方图 展示展示数据数据分布分布状态,状态,分析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能力 控制图控制图 工序稳态分析、判断及控制工序稳态分析、判断及控制Sep.20,20071Harry.Peng排 列 图- - 确定主导因素确定主导因素Sep.20,20072Ha

2、rry.Peng排 列 图排列图 (Pareto diagram):又叫帕累托图、柏拉图,它是将质量改进项目从最 重要到最次要进行排列而采用的一种简单的图示技术。用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 一组矩形表示各原因出现频率高低。 最早由意大利经济学家Pareto用来分析社会财富分布状况,并发现少数人占有大量财 富的现象,所谓“关键的少数与次要的多数”这一关系。 后来美国的朱兰将其应用于质量控制,因为在质量问题中也存在着“少数不良项目造 成的不合格产品占据不合格品总数的大部分”这样一个规律。80%的问题仅来源于20% 的主要原因。 排列图的结构:排列图由一个横坐标,两个纵坐标,几个高低顺序排列的矩形 和一条

3、累计百分比折线组成。 横坐标表示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或项目,按其影响程度从左到右依次排列。 左纵坐标表示频数或相对频数(如件数、工时、吨位等或百分比)。 右纵坐标表示累计频率(累计百分比)。 排列图的功用 指出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因素(主要问题) 。一般情况下排列图的前2项-3项是主要因 素,对它们采取改进措施,可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确认改进后的效果采取改进措施后,效果如何,可用排列图来检查,通过排列图的反 复使用,使问题逐步具体化.并在采取措施后,再反复使用确认效果。 识别质量改进的机会。任何需改进问题都可用排列图指出工作重点。除产品质量外, 诸如节约问题、安全问题、效率问题和经济问题等均可

4、采用排列图为改进工作指明方 向。Sep.20,20073Harry.Peng排 列 图废品统计表排列图示例Sep.20,20074Harry.Peng排 列 图可整理为排列图的数据举例: 品质方面: 不良品数、损失金额,按不良项目、发生场所、发生工序、设备、原料、作业方法等区分出“重要 的少数,次要的多数”。 消费者的抱怨项目、抱怨件数、修理件数等。 时间方面一效率: 作业的效率,故障率,修理时间等。 成本方面: 原料、材料别的单价; 规格别、商品别的单价; 品质成本一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外部损失成本。 营业方面: 销货金额别、营业所别、商品销售别、业务员别。 交通方面: 交通事故肇事率一违

5、规案件类别、车种别、地区别(国家别); 高速公路超速原因别、肇事死亡原因 别。 安全方面: 灾害的件数 一 场所别、职称别、人体部位别 选举方面: 票源分布区域;调查活动区人数分配。 治安方面: 少年犯罪率、件数、年龄别;缉捕要犯件数、人数、地区别、时间别。 医学方面: 病因别、年龄别、糖尿病要因别、职业病别;门诊病患类别、门诊科别。Sep.20,20075Harry.Peng排 列 图排列图的应用程序 确定要分析的项目、度量单位。 收集一定期间的数据。 将数据按一定分类标志进行分类/层整理,填入数据统计表中,计算各类项 目的累计频数、频率、累计频率。 按一定的比例,画出两个纵坐标和一个横坐标

6、。 画横坐标。按度量单位量值递减的顺序自左至右,在横坐标上列出项目。将量 值最小的一个或几个项目归并成“其他”项,放在最右端。数量可超过倒数第2 项。 画纵坐标: 左边的纵坐标按度量单位规定,其高度必须大于或等于所有项目的量值和。 右边的纵坐标应与左边纵坐标等高,并从0-I00%进行标定。 按各类影响因素的程度大小,依次在横坐标上画出直方块。其高度表示该 项目的频数,写在直方块上方。 按右纵坐标的比例,找出各项目的累计百分点,从原点0开始连接各点,画 出Pareto曲线。 在图上注明累计频数,累计百分数;注明排列图的名称、收集数据的时间 ,以及绘图者可供参考的其他事项。 利用排列图确定对质量改

7、进最为重要的项目。Sep.20,20076Harry.Peng排 列 图排列图的观察分析 首先观察柱形条高的前23项,一般说来这几项是影响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般把因素分成A、B、C三类 A类因素:主要因素。累积频率在0%80%的那些因素是影响产品报废的主要者, 一般情况下,A类因素不多于3个。 B类因素:有影响因素。累积频率在80%95%的那些因素,对产品质量有影响者。 C类因素:次要因索。累积频率在95%100%的那些因素,对产品质量影响很小。 对前23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看其包含问题的多少(从累积频率中看 出)。预测对这23项采取措施能解决多少问题。 可从排列图获取的信息 各项不良个

8、数、缺陷数、损失金额等的数量占全体的多少? 各分类项目的大小及其占有率是多少? 各分类项目的大小排列顺序如何? 可以预想某项不良减少后的改善效果如何? 可以确认不良对策或改善措施的效果。 可以观察不良、缺陷等的分类项目的变化Sep.20,20077Harry.Peng排 列 图 排列图使用的注意事项 纵坐标的高度与横坐标的宽度之比以(1.5-2):1为好。 横坐标上的分类项目不要太多,以46项为原则。 对于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可进一步分层,画出几个不同的排列图, 加以分析,以便得到更多的情况。 主要因素不能过多,一般找出23项主要因素项。如发现所有因素都 差不多,有必要考虑重新确定分层原则,再行

9、分层。也可以考虑改 变计量单位,以便更好地反映“关键的少数”。如将按“件数”计 算变成按“损失金额”计算。 不太主要的项目很多时,可以把最次要的几个项目合并为“其他” 项,排列在柱形条最右边。 收集数据的时间不宜太长,一般以1-3个月为好。时间太长,情况变 化较大,不易分析和措施;时间短,只能说明一时的情况,代表性 差。 视具体情况,首先解决紧迫问题, 在采取措施后,为验证其效果还要重新画出排列图,以进行比较。 Sep.20,20078Harry.Peng排 列 图用 MINITAB 作 Pareto图Sep.20,20079Harry.Peng排 列 图用 MINITAB 作 Pareto图

10、Sep.20,200710Harry.Peng因 果 图- - 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寻找引发结果的原因Sep.20,200711Harry.Peng因 果 图任何一项质量问题的产生,必定有其原因,而且经常是多种复杂因素平 行式交错地共同作用所致。要有效地解决质量问题,首先必须不遗漏地 找出这些原因,由粗至细追究到最原始的因素。 因果图因果图(cause and effect diagram): 又叫特性因果图、因果分析图、 石川图(由日本专家石川馨首先提出、树枝图、鱼刺/骨图等,就是把对 质量特性具有影响的各种主要因素加以归类和分解,并在图上用箭头表 示其关系的一种工具。这是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因

11、其简便而有效,在质 量控制中应用颇广。因果分析图应用范围 分析因果关系; 表达因果关系; 通过识别症状、分析原因、寻找措施, 促进问题的解决。Sep.20,200712Harry.Peng因 果 图 因果图由下面几个部分组成 :质量特性:有待改善和控制的 某种质量属性,如尺寸、质量 、寿命、废品率和成本等。要因:对质量特性起作用的因 素。要因一般是导致质量特性 发生分散的几个主要来源,通 常可归纳为5M1E。枝干:把全部要因同质量特性 联系起来的是主干,将个别要 因与主干联系起来的是大枝; 将逐层细分的要因与各个大枝 联系起来的是中枝、小枝和细 枝。Sep.20,200713Harry.Pen

12、g因 果 图因果图类型 结果分解型(见图) 沿着“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结果”这一主题,进行层层解剖。分析原因时,一般应从5M1E着手。 优点:对问题进行了原因追究,可以系统地掌握纵向之间的因果关系. 缺点:容易忽视某些平行问题或横向之间的关系。 工序分类型(见图) 先按工艺流程,把各工序中影响加工质量的原因查出,填写在相应的工序中。 优点:简单易行; 缺点:相同的因素会出现在不同的工序中。且难于表现数个原因交织在一起的情况,反映不了因素间的交互 作用。 原因罗列型 参与分析的人员无限制地发表意见,把所有意见罗列,再系统地整理出它们之间的关系,最后绘出因果图。 优点:经过多方思考和讨论,不会漏掉重要

13、原因,能客观地对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缺点:工作量大。这种方法仅适用于“攻关“分析。Sep.20,200714Harry.Peng因 果 图因果图作法:明确要解决的质量问题,画出主干线(背骨)和鱼头。 主干线的箭头要指向右; 特性要尽量做到定量表示; 特性(结果)要提得明确、响亮,引人注目 特性提得要符合本企业工厂方针或问题点。 画出主干和大枝,并标记相应的要因与名称。 明确影响质量的大原因,画出大原因的分枝线(大骨) 。 大原因的确定,通常按5M1E来分类,也可视具体情况来定。有时可列出一个过程 的主要步骤作为主原因。 大原因分枝线与主干线之间夹角以60o-75o为好。 分析、寻找影响质量的

14、中原因、小原因. . 画出分叉线。 原因之间的关系必须是因与果的关系. 分析、寻找原因,直到可采取措施为止; 分又线与分枝线之间的夹角以60o-75o为好。 对于主要的、关键的要因,分别用显著符号标记出来,以示突出和重要。 2、3、4找出的关键因素(要因,以3-5个为宜),用圆圈“”或方框“” 框 起来,作为制订质量改进措施的重点考虑对象。 注明画图者,参加讨论分析人员、时间等可供参考的事项。 Sep.20,200715Harry.Peng因 果 图绘图注意事项: 因果图只能用于单一目的研究分析。一个主要质量问题只画一张因果图。 集思广益,一般以召开各种质量分析会共同分析,整理出因果分析图。讨

15、论 时,一般采用提问形式为好,易于启发大家深入讨论。要充分发扬民主,广 开言路,畅所欲言。 细化要因。就是对于那些影响产品质量的原因进行层层深入分析,直至各要 因产生的本质。切忌停留在罗列表面要因的现象上。实践证明,细化后的要 因往往是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也是最直接的原因。 “要因”一定要 确定在末端因素上,而不应确定在中间过上。检查遗漏。在仔细检查并确信 已经找出了所有要因之后,便可用排列图法找出各项要因,以利明确它们对 质量特性所产生的影响中所占比重。 因果关系的层次要分明,最末层次的原因应寻求至可以直接采取具体措施为 止。要对末端因素特别是“要因”要进行论证。 熟悉工艺过程。 因果图虽然简单明了,但绘制因果图却十分复杂,要花费 很大功夫。这是因为许多要因并非凭直观能发觉,需要对工艺过程有全面深 入的熟悉和掌握。这就要求参加分析的人员要深入实际,掌握工艺过程。 对关键要因采取措施后,再用排列图等方法来检查其效果。Sep.20,200716Harry.Peng因 果 图 因果分析图法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没有按系统图法对原因进行分析。主要表现在分析的每 一个层次不是“果与因”的关系。有的分析层次不准, 由小原因中找出大原因,本末倒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