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26315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68 大小:98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煤矿地质灾害报告(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33煤矿建设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33煤矿建设工程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工 程 编 号:DP1248 工 程 规 模:3.0Mt/a 总经理: 总工: 审核: 检查: 项 目 负 责: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目录目录0 前言,1 0.1 任务由来 ,1 0.2 目的任务 ,1 0.3 评估依据 ,2 0.4 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 ,3 0.5 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 ,4 0.6 评估质量综述 ,6 1 建设工程概况 ,7 1.1 建设工程名称及交通位置 ,7 1.2 建设工程概况 ,10 1.3 建设工程项目投资 ,18 2 地质环境条件 ,21 2.1 气象与水文 ,21

2、2.2 地形地貌 ,21 2.3 地层岩性 ,24 2.4 含煤地层 ,27 2.5 地质构造与区域地壳稳定性,27 2.6 评估区水文地质条件 ,28 2.7 评估区工程地质特征 ,29 2.8 人为工程活动的影响 ,32 3 地质灾害评估级别与评估范围,35 3.1 地质灾害评估工作级别的确定,35 3.2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 ,36 4 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 ,37 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目录4.1 地质灾害类型及特征 ,37 4.2 小结,47 5 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评估 ,49 5.1 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预测评估,49 5.2 工程建设引发加剧地质灾害的

3、可能性,50 5.3 小结,60 6 地质灾害危险性的综合评估,61 6.1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分级评估原则及评估方法,61 6.2 地质灾害危险性综合评估 ,63 6.3 矿山开发建设工程适宜性评估,64 7 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建议 ,66 7.1 地面塌陷的防治措施建议 ,66 7.2 工业场地遭受洪水威胁的防护措施建议,67 7.3 爆破材料库场地失稳的防护措施建议,67 7.4 临时排矸场矸石失稳的防护措施建议,67 7.5 井田内公路遭受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67 7.6 对现状地质灾害和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防治措施建议,67 8 结论与建议 ,69 8.1 结论,69 8.2 建议

4、,70 参考文献 ,73 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0 前言0.1 任务由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步伐的加快,33县煤业( 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响应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集团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同时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决定投资开发建设33煤矿。为了矿山建设的安全运营,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必须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为此,33县煤业(集团) 有限公司委托 33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对 33煤矿建设工程与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进行专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0.2 目的任务本次评估工作的目的是:查明33煤矿建设工程区的地质环境条件,防止

5、与减轻地质灾害对拟建矿井的危害;评估建设工程可能引发或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建设工程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害程度,并提出防治措施。具体任务是:(1) 查明33煤矿建设工程区的地质环境条件,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的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并评价其对建设工程的危害程度。(2) 结合建设工程项目类型、规模,预测建设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和以后的矿井生产过程中对地质环境的影响、工程建设可能引发和加剧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地段、灾害类型和危险性,并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3) 分析评价工程建设本身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对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进行等级划分,对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估,为立项审批和征地提

6、供依据。(4) 提出防治地质灾害的措施和建议。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0.3 评估依据0.3.1相关文件法规(1) 国务院第 394 号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2004 年 3 月 1 日;(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治理整顿矿产资源管理秩序意见的通知 (国办 200185 号) ;(3) 33省人民政府第71 号令33省地质环境管理办法,2001 年9 月 19 日;(4) 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 200469号文件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通知及附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2004 年 3 月 25 日;(5) 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

7、压煤开采规程,煤行关字 2000 第 81 号,2000 年 5 月 26 日;(6)关于编制 33县煤业( 集团) 有限公司 33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委托;(7) 国土资源部颁布的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技术要求,2004 年10 月;(8) 国土资源部关于调整部分矿种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标准的通知,国土资发 2004208 号,2004年 9 月 30 日;(9) 国土资源部划定矿区范围批复( 国土资矿划字 2008045 号) ;(10)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等有关规程、规范及规定等。0.3.2以往工作程度本区地质工作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系统的矿产地质工作始于八

8、十年代,先后有煤炭系统、地质系统等地质队伍在本区开展过区域地质调查、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矿产普查和煤田地质勘查。(1)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 33地质局区调队在本区开展的1:20万区域地质调查与矿产普查,系统建立了本区地层、构造格架,初步查明了区内的矿产概貌,为本区地质研究和矿产资源调查奠定了基础。(2) 1986年1987年,131煤田地质队进行了新民区煤炭普查。(3) 1987年1990年,13l 煤田地质队在新民煤矿区进行普查勘探。(4) 1988年,131煤田地质队提交原 33地质资料。(5) 1988年,131煤田地质队进行杨伙盘井田精查勘探。(6) 1991年1

9、993年,13l 煤田地质队进行新民区详查勘探。(7) 2002年,33省33北侏罗纪煤田 33矿区33井田勘探地质报告 ,33地质矿产勘查开发院;(8) 2001 2002 年, 33省33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局;(9)2004 年 2 月, 33省33矿区33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33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0)2008 年 8 月, 33省33矿区33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33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1) 2008年 8 月, 33省33矿区33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说明书 ,33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12) 2008 年 9 月,33县老高川乡李

10、家石畔村木房沟煤矿井上下工程对照图, 33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13) 2008 年 5 月,33县老高川乡马茹渠煤矿井上下工程对照图,33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14) 2008 年 8 月,33县老高川乡=煤矿井上下工程对照图, 33县矿产资源管理办公室。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上述相关文件、法规,以往地质工作及成果是本次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依据。0.4 技术路线与工作方法0.4.1 技术路线本次评估按照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进行。技术路线是:在充分收集和利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场调查建设工程区主要地质灾害的特征,综合分析研究,进行

11、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及综合评估。最终对建设工程场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提出预防和减轻地质灾害的措施建议。地质灾害评估的技术路线见图0-1 。0.4.2 工作方法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本次工作主要采用收集现有资料、地面调绘相结合、室内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的工作方法。(1) 在调查前,收集并详细阅读33省33矿区33矿井可行性研究报告说明书、 33省33北侏罗纪煤田 33矿区33井田勘探地质报告和国家大型煤炭基地( 一) 33东煤炭基地规划、 33省33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等文件, 了解区内地质环境条件和建设工程规模,统一认识,熟悉工作程序,明确本次工作的重点。(2) 野外调查采用 110

12、000 地形图做底图, GPS定位,地质调绘采用线路穿越法、追索法、布点法,村镇采用逐村调查。(3) 调查内容 : 本次调查的重点是各类地质灾害的分布现状、规模及稳定程度等,以便为评估提供基本的依据。(4) 室内资料整理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图 0-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路线框图在综合分析研究既有资料和实地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编制了“33县煤业( 集团)有限公司 33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环境地质图”和“33县煤业(集团) 有限公司 33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分区图” 。 以图件形式反映各类地质灾害分布以及地质环境的相互关系。按 地提交报告结论与建议防治措施接

13、受评估委托建设项目初步分析及现场踏勘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分析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划分评价级别、确定评价范围地质灾害调查地质灾害类型确定及评价要素选择现状评估预测评估综合评估煤矿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前言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 工作程序,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并对建设用地进行适宜性评估, 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措施和建议。0.5 工作概况及完成的工作量33设计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于2005 年 10 月接受任务后,2005年 10 月7 日10 月 8 日搜集资料, 2005 年 10 月 10日10 月 21 日进行野外调查,2005 年 10月 22 日11 月 5 日进行资料整理和报告编制。但因建设工程进度延缓,报告一直未经专家组评审, 于 2008年 10 月 6 日10 月 10 日我公司再次进行野外调查核实, 2008 年 10 月 12日10 月 20 日进行报告编写、修改。报告经专家组评审后通过,按专家意见修改完善后出版。完成的工作量详见表 0-1 。表 0-1 工作量完成一览表项目单位工 作 量评估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