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2069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3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李清照前后期词的对照李清照平生词作的风格,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 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以靖康之难 (钦宗靖康二年, 1127)为分界线, 这时候她 44 岁,开始流离逃亡的生活,承受深沉的国难家愁,多年收藏的古物典籍、碑帖字画,在战乱中散失。不久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46 岁)丈夫赵明诚病逝,她怀着孤寂悲哀的心情,辗转漂泊,尝尽了流离之苦,不胜故国之思,加上疾病缠身,冤狱缠讼,以一个弱女子,承担了人生重重的苦难,遍尝到人世的种种辛酸, 在历尽颠沛愁苦之中, 她将深切的哀吟化为凄美的词章,留给后人永恒的追念。一、李清照前期词的风格及特点:以清新,秀丽、婉转的格调抒写真挚情。回顾李清照的一生,前期生

2、活舒适,家庭幸福,所以前期作品大多都写一些闲适之情、爱恋之情,山水美景及思念丈夫的离情别绪。格调清新、妩媚秀丽、细腻婉转,词作以朴实无华,清丽灵秀的词句,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描绘出了她活泼的少女情怀,温馨的初恋生活,以欢乐为基调。如“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划金钩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的 点绛唇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情窦初开的贵族少女形象。表现了词人李清照对爱情的强烈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词的上阕描绘了一个身躯娇小、额间鬓角还挂着汗珠、轻衣透出香汗刚下秋千的如花少女天真活泼、累态可掬的娇美形象。“ 蹴” 本意为踩、踏,“ 赋罢

3、秋千 ” ,就是刚荡完秋千。“ 慵” ,懒、困倦意, “ 慵整 ” ,懒得收拾。刚荡完秋千,两只手又是土又是泥,而懒得去洗一洗,就这么悠哉、怡然地在花园中游逛。这种不拘小节的举动,只有天真烂漫、未被礼法束缚的少女才做得出。这里对人物的描画是多么真切、自然,又是多么细腻、生动啊。 “ 露浓花瘦 ” ,打秋千时已玩到了忘乎所以,等歇下来,才感觉到花园里是这么美:正是早春天气,远远近近、高高低低、形形色色的蓊卉正含苞待放;仔细看,朵朵娇艳的花蕾上还凝聚着颗颗圆滚滚的露珠, 在清晨的阳光下晶莹闪烁,幻出迷人的色彩。 这样的景,衬托出主人公欣喜、 兴奋的心情, 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的赞叹。“ 花瘦 ” ,

4、即含苞未放之花, 它又暗示了主人公的少女身份。这一句既写景又喻人,双关用得妥贴、自然、巧妙。“ 薄汗轻衣透 ” ,主人公出汗,说明打秋千时的投入,以致汗出,而且不觉。这又纯然是一个少女所为。主人公毕竟是官宦人家女子,因而只是“ 薄汗” ,而非 “ 汗滴禾下土 ” 之农夫汗。这里的描画十分细致,且恰到好处。“ 轻衣透 ” 紧承 “ 露浓” ,“ 露浓 ” 表明天气尚嫌凉。主人公玩的时候全然不觉,歇下来,加之出了汗,才觉凉意袭人,故而有 “ 轻衣透 ” 之感。下阕词人转过笔锋,使静谧的词境风吹浪起,写少女忽然发现有人来了,她自然而然地、匆匆忙忙地连鞋子也顾不上穿,光着袜子,害羞地朝屋里跑去, 头上

5、的金钗也滑落了。这也就活脱脱刻画出一个大户人家少女形象的另一面来: 在封建礼教束缚下不得不遵守所谓“ 礼” 的心理与行动。但她害羞地跑到门边,却没有照常理立刻躲进屋里去,而是“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 倚门 ” ,在于以门为掩护,似露不露,“ 犹抱琵琶半遮面 ” ,这才好回首一看;看,又不敢正眼看,还要装作赏花闻香,而眼中余光却早落在那人身上。“ 倚” 、“ 回” 、“ 嗅” 三个动作,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一样,不仅如画般折摄出主人公的动作、神情、姿态,而且准确地描绘出主人公既爱恋又羞涩、既欣喜又紧张、 既兴奋又恐惧的微妙心理活动。把一个情窦初开,又受着封建礼法约束的少女的复杂情感,十分

6、清楚而委婉、真切而自然、细腻而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如早年写的如梦令一词: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鸳。作者以白描的手法,不事渲染地记叙了一次非常愉快的郊游,姑娘们因为“ 沉醉忘路 ” 而“ 误入藕花深处 ” ,这一误,却 “ 误” 出了一个美妙的艺术境界: “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沉寂的莲花池因为这一群误入者一下子沸腾起来,从姑娘们的惊呼声,划浆声和水鸟惊起拍翅声中,我们亲切地感受到了词人那种从心中迸发出的,不可名状的欢快之情。在这首小词中,作者运用浅淡自然、朴实无华的语言,写得清新活泼,极富有生活情趣。似乎信手拈来,毫无雕啄,只寥

7、寥数笔便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荷湖日暮归舟图,清秀淡雅,静中有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产生了强烈的艺术魅力,令人神思飞扬。 创造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优美意境,同时,我们又可看到一位无拘无束、天真烂漫、率真洒脱的少女。又如如梦令: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一首小令,写的是春夜里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清晨她急切地向“ 卷帘人 ”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 卷帘人 ” 却答之以 “ 海棠依旧 ” 。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 “ 知否 ” 与一个 “ 应是 ” 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答的错误。

8、“ 绿肥红瘦 ” 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春天将逝的惋惜之情,并反映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春天的热爱,其想象别致入微,用字清新灵活,尤其“ 绿肥红瘦 ” 四字,意象优美。徽宗靖国元年( 1101 年), 18 岁的李清照与21 岁的赵明诚结为伉俪,开始了人生旅途上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岁月。爱情是人生最美好的一章,夫婿赵明诚是一位翩翩少年,两人又是文学知己,情投意合。赵明诚的父亲也在朝为官,两家门当户对。更难得的是他们二人除一般文人诗词琴棋的雅兴外,还有更相投的事业结合点金石研究。 在不准自由恋爱,要靠媒妁之言、父母之意的封建时代,他俩能有这样的爱情结局,真是天赐良缘。甜

9、美的爱情使得新婚燕尔的李清照文思泉涌,一首首佳作纷至沓来,她在词作中大胆表露自己的情感,表达了一个新婚女子特有的真挚缠绵的柔情。请看这首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 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写她爱春爱美,用 “ 春欲放 ” 写含苞欲放的花,好像整个春天就在这朵花上,即将向人间开放, 意象极为生动! 这是一枝具有真实生命的花朵,它会随着和煦的春风、 温暖的阳光而开放, 也会随着季节的转移而凋零,那红色晚霞般的花瓣上,点缀着露珠的痕迹, 作者把它想象成伤春的人脸庞上残留的泪点,于是,花瓣与人面,泪点与露痕,已分辨不清彼此了。这是

10、多么微妙的心理,是何等细腻的联想!下片人花相比,又生怕“ 郎” 说她不美,最后,将那鲜花斜插在发簪,让“ 郎” 比比,到底哪个更美?“ 怕郎猜道 ” ,用 “ 怕” 字,含有几许酸意,但却是酸中有甜,因而刻意修饰,好教郎君比比,是否人比花朵更娇美?这简直就是一串绝美的戏剧性镜头。作者以活泼、清淅、浅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少妇娇羞动人的姿容,反映了新婚初期闲适、幸福的生活,既是对丈夫的撒娇,从中也透出她对自己美丽的自信。又如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妻感情笃深,常投诗报词。

11、一年重阳,李清照便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作官的丈夫,表现词人在重阳佳节独守空闺,思念丈夫的孤寂愁绪。 据说清赵明诚想胜过妻子, 废寝忘食,苦心经营三昼夜,逼出五十首词,请朋友陆德夫评鉴,德夫指出其中三句最佳: “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一事实充分说明了文学是最真实的一种艺术,丝毫都勉强不得。明诚创作的技巧,也许不在清照之下, 但他作词的目的是有心与妻子一比高下,出于一种游戏心理,当然不能与清照真情流露的作品相比。上片由白天写到夜晚,愁苦孤独之情充满其中。窗外阴沉暗淡,室内香烟缭绕,“ 永” 、“ 销” 二字透露出独处香闺、度日如年的心境。次日为九九重阳,又逢佳节倍思亲

12、之际,离思转深,以故香帐凭枕,夜深难寐。“ 凉初透 ” ,兼写秋节萧瑟与心境凄冷。下片则倒叙黄昏时独自饮酒的凄苦,末尾三句设想奇妙,比喻精彩,末句 “ 人比黄花瘦 ” ,更成为千古绝唱。李清照以其自然细腻的文笔、婉约优美的文风、清新精巧的遣词,在词坛一枝独秀。轻下笔,将女性脉脉柔情点染到极致,浓蘸墨,将女性的纤纤柔弱刻画入微。而一剪梅 红藕香残写于李清照初婚不久,赵明诚即离家远行之后。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红藕香残玉簟秋 ” ,起首便奠定了全词凄清深沉的

13、基调,秋风萧瑟,荷花残败,为浓郁的离愁平添了几分凄清。为了排遣自己孤独寂寞的愁怀,词人 “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 ,然而独自出游却更加引起对远方丈夫的思念,因而希望在洒满清亮月光的西楼收到大雁捎来的丈夫的书信。上片以景为主,没有明写相思之意,但从“ 红藕相残 ” 的秋景中,隐约透露出作者愁闷的心情:送别了丈夫,不免有些失落感,举目所见,不管是白云、飞雁、明月,还是落花流水,时时处处,皆与丈夫联系起来,这种感情既执著,又缠绵,摆脱不开,搁置不下。不写愁而愁自见,不言情而情无限, 委婉曲折, 凄楚动人。下片侧重写相思之苦的无可排遣。词人将自己的相思之情融入了飘零的落花,悠悠的流水中,设想丈夫在思

14、念自己。相思之情、思念之情是人类最普遍的情感之一,它“ 剪不断,理还乱 ” , 一旦萌发,难于消失,夫妻双方都为相思所愁苦, 因而有了 “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 ,暗示夫妻俩的相爱之深。它可以从外在情态的“ 眉头” 上消失,却又不自禁地钻入“ 心头 ” 。 由表及里地刻画出思妇忧郁的神情意态,表露出词人思念之深。李清照对这种感情作了独特、深细的体察和把握,从中可见李清照既有一般女子温柔、善良、细腻的特点,也有作为文化女性多愁善感的一面。总之,李清照在四十五岁以前,她沉浸在爱情和事业的幸福之中,因此在她的作品中所描写的是一个天真烂漫而又多愁善感的知识女性。二、李清照晚期词的内容及风格特点。1、

15、以凄怆深沉,苍凉悲楚的风格多写是离别之情、相思之情、怀旧之情,以愁苦为基调靖康元年( 1126 年),金兵南侵,次年复来,掳去赵佶父子,赵构出逃商邱,组成南宋政权,偏安江左,不思收复失地,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令人失望。时代的巨变打破了李清照闲适恬静的生活。而值此家国危难之时,李清照在辗转逃亡中,经营半生的艺术成果,在青州陷落和几度江南兵乱中被焚遗抢劫殆尽;建炎三年(1129 年),其夫赵明诚在建康突然病逝,在家亡国破之际,她流徙飘萍,而今孑然一身,孀寡无依,打击之重是不言自明的。此后,李清照命蹇多乖,流离奔波,历尽艰辛,才到了杭州,谁想,竟又遭恶人中伤,尝尽了人间的苦辛,心灵上经受了极大的创痛

16、。这时期的词,大多凄怆。如: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春天在金华写的。时值金兵进犯,她避难到金华,她那时已是51 岁。 “ 风住尘香花已尽 ” 写景,此景非常景。狂风扫百花,尘中有余香,一副凄惨衰败之景。王国维云“ 一切景语皆情语 ” ,其此刻什么样的心境已可见一斑。“ 日晚倦梳头 ” 主人公出现在大家面前,太阳已经高挂天上,慵懒无聊蓬头乱发的中年妇女,何事忧伤? “ 物是人非事事休 ” ,直抒胸臆,这是 “ 欲语泪先流 ” 的原因。国破家亡,面对种种不幸,主人公无助无望,发出“ 事事休 ” 的悲叹。进而未语泪先流,委婉含蓄。“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换头一转,但笔断意未断,如此浓愁何不借春光美景来驱散。“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笔锋又转,恐怕双溪春光明媚,撑船泛游也难遣自己的情愁。一个物化的“ 愁” 字,变精神为物质,并赋予它重量,使人感觉更强烈。词上片景中有情,缘情布景。藉景象描述,表现悲戚心情,一副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