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 无线传播环境•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2.1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2.2无线信号的小尺度传播特性2.3小 结 2.4• 本章内容 •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 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 无线信号的小尺度传播特性• 本章重点 • 电磁信号基本传播机制 • 多径传播与多普勒频移 • 统计多径信道模型• 学习本章目的和要求 • 了解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 掌握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 了解多径传播与多普勒频移的基本特 性2.1 无线信道基本传播特性• 无线信道定义为基站天线与移动台 天线之间的电磁传播路径,包括发射与 接收天线本身以及两付天线之间的传播 介质,在移动通信中传播介质通常为大 气• 总体来讲,无线传播路径分为视距传 播(Line-of-sight,LOS)和非视距传播( Non-line-of-sight,NLOS) – 2.1.1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 •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通常可以用于预 测传播路径上无任何遮挡与反射物的 LOS信号传播条件下的接收信号强度。
• 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假设发射天线和 接收天线都放置在均匀无限大的传播空 间中,且接收天线处于发射天线辐射的 远场区域,即在此远场区域中的任意一 点电场方向、磁场方向和电磁波传播方 向两两互相垂直• 设d为发送天线与接收天线间的距离 ,那么,接收信号的功率Pr(d)可以用如 下公式表达• 式中:Pt是发射功率;Gt是发射天 线增益;Gr是接收天线增益;L是与无线 传播无关的系统损耗因子(L≥1);是 波长• 发射和接收天线的增益都是天线本身 的设计参数,通常与天线的大小、天线单 元的间距与相位设计,以及发送和接收天 线之间的连线与天线主瓣之间的夹角有关 – 2.1.2 电磁信号基本传播方式 • 在实际移动通信传播环境中,反射 、绕射和散射是无线信号三种主要的传 播方式 – (1)反射: • 当电磁波遇到比波长大得多的物体 时发生反射,反射发生于地球表面、建 筑物和墙壁表面– (2)绕射: • 当接收机和发射机之间的无线路径 被尖利的边缘阻挡时发生绕射– (3)散射: • 当波穿行的介质中存在小于波长的 物体并且单位体积内阻挡体的个数非常 巨大时,发生散射。
• 1.信号的反射 • 2.信号的绕射 • 3.信号的散射2.2 无线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在无线通信中,将由发射与接收天 线间距、收发天线之间的地形、建筑物 、植被等导致的信号功率衰减称为无线 信号的大尺度传播特性• 大尺度传播特性主要包括路径损耗和 阴影衰落路径损耗主要是由收发天线间 距、传播信号载频和地形因素导致;而阴 影衰落主要是由于建筑物或地形遮挡导致 某些区域接收信号突然下降 • 确定某一特定地区的大尺度传播环 境的主要因素有: – (1)自然地形(高山、丘陵、平原、水域等); – (2)人工建筑的数量、高度、分布和材料特性;– (3)该地区的植被特征; – (4)天气状况; – (5)自然和人为的电磁噪声状况• 通常,在无线网络规划中对大尺度 传播特性采取经验模型与确定模型相结 合的方法• 所谓经验模型就是根据大量实地测 试的结果进行统计建模分析得到的近似 计算公式,而确定模型是在获得网络规 划场景中具体传播环境参数后直接用电 磁传播理论对大尺度传播特性进行计算 ,常用的计算方法有射线跟踪法、几何 绕射法等。
• 以下是本书中所用到的主要参数的 定义: • hm—移动台天线高度; • rm—移动台到最近的建筑物之间的 距离; • h0—建筑物的典型高度(一般取平 均高度); • hb—基站天线高度;• d —基站到移动台之间的距离(m ); • D = d103 —基站到移动台之间的 距离(km); • f —载波频率(Hz); • fc = f106 —载波频率(MHz); • —自由空间中波长(m)– 2.2.1 路径损耗与阴影衰落 • 1.路径损耗 • 路径损耗(单位dB)通常可以表达 为• 2.阴影衰落 • 在实际传播环境中,即使两个移动 台与基站之间的路径损耗相同,其各自 的能量衰减也可能有很大差异,而这一 差异就是由阴影衰落引起的 • 式中:X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的 正态分布,根据系统所处的不同传播环 境而不同,多是根据实地测量数据而确 定,其典型值为5dB~10dB。
– 2.2.2 常用室外传播预测模型 • 1.宏蜂窝的传播模型 • 宏蜂窝小区(macro cell)的覆盖半 径大多为1km~25km,多用于解决大面 积的覆盖问题 – (1)奥村模型(Okumura-Hata Model) • Okumura模型为预测城区信号时使 用最广泛的模型应用频率在150MHz~ 1 920MHz之间(可扩展到3 000MHz) ,距离为1km~100km之间,天线高度 在30m~1 000m之间• 该种模型的主要缺点是对城区和郊 区快速变化的反应较慢预测和测试的 路径损耗偏差为10dB~14dB • 这种方法包括按照地形地貌将预测 区域分为不同的类别:即开阔地、郊区 和城区 – (2)COST 231-Hata模型 • 该模型是针对中小城市的,适用于 工作频率在1 500MHz~2 000MHz之间 ,hb在30m~200m之间,hm在1m~ 10m之间,d在1km~20km之间• 2.微蜂窝的传播模型 • 微蜂窝小区(micro cell)是在宏蜂 窝小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 它的覆盖半径大约为30m~300m。
在微 蜂窝中,基站天线的高度通常与街道的 灯柱等高,一般在地平面以上3m~6m• 此时,其主要传播机制是自由空间传 播加上小区覆盖范围内的多次反射和散射 ,以及建筑物的侧面和屋顶的绕射影响 • 经验模型——双斜率经验模型(Dual-Slope Empirical Model)– 2.2.3 常用室内传播预测模型 • 研究室内电波传播,建立有实用意 义的室内电波传播模型,可以为室内无 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提供最佳网站配置的 依据 • 室内无线信道有两个方面不同于传 统的移动无线信道——覆盖距离更小, 环境的变动更大室内的电波传播不受 气候因素(如雨、雪和云等)的影响, 但要受建筑物的大小、形态、结构、房 间布局及室内陈设的影响,最重要的是 建筑材料的影响 • 室内无线传播同室外具有同样的方式 :反射、绕射和散射 • 一般来说,室内信道分为视距(LOS )或阻挡(OBS)两种,并随着环境杂乱 程度而变化 • 1.分隔损耗(同楼层) • 2.楼层间分隔损耗 • 3.对数距离路径损耗模型 • 4.Ericsson多重断点模型距离(m)路径损耗下限 (dB)路径损耗上限 (dB)1<r<1030+20logr30+40logr10≤r<2020+30logr40+30logr20≤r<4019+60logr1+60logr40≤r115+120logr95+120logr表2-1Ericsson室内传播模型• 5.衰减因子模型 • 6.建筑物信号穿透损耗– 2.2.4 传播模型的校准 • 较准确的传播模型使得对基站的覆 盖范围和网络的覆盖状况的预测变得更 加精准有效。
通常情况下的传播模型都 是在经验模型基础上根据实测数据进行 矫正得出的结果 • 1.实地传播损耗的测量 • 2.测量数据的处理与传播模型的矫正2.3 无线信号的小尺度传播特 性 • 由于无线信号反射、绕射和散射特 性的综合作用,从发射天线到接收天线 的传播路径不只一条,即一个发送信号 经过传播环境会在接收端产生多个不同 接收信号,这些信号以不同的到达强度 、不同的到达时间到达接收天线• 这种现象成为无线信号的多径传播, 每一条传播路径成为多径信号的一径• 多径传播往往导致以下现象的出现 : – (1)移动台的接收信号在一小段时间内快速变化,这 一变化通常成为多径衰落;– (2)由每条径上信号多普勒频移导致的对接收信号的 随机调频; – (3)由于多径信号先后到达导致的接收信号在时间上 的扩展– 2.3.1 多径传播与多普勒频移 • 在移动环境中,由于移动台的运动 接收信号会发生频率偏移,称为多普勒 频移 • 图2-1 瑞利衰落信号的功率谱(车速50km/h)图2-2 瑞利衰落信号的功率谱(车速1km/h)– 2.3.2 无线多径信道的主要技术参数与分 类 • 1.无线多径信道的主要技术参数– (1)时延扩展 • 在多径传播环境下,由于传播路径 的差异将导致多径信号以不同的时间到 达接收端。
• 如果发射端发送的只是一个单脉冲 信号,那么,接收端收到的将是多个具 有不同时延的脉冲的叠加显而易见, 从时间域来看,接收信号出现了所谓的 时延扩展• 时延扩展对数字信号的传输有重要影 响时延扩展与信道的电波传播环境密切 相关,不同时间、地域和用户情况的信道 ,其时延扩展量有着显著的差异 图2-3 典型的时延谱– (2)相关带宽和频率选择性衰落 • 从频域来看,时延扩展可以导致频 率选择性衰落 • 在图2-4中,根据知道的矢量相加的 三角形法则,容易理解,粗黑线代表的 矢量正是反映信道特性的矢量K(t),其长 度正反映了信道的衰减特性 图2-4 多径接收信号的矢量示意图 图2-5 多径信道的频域响应示意图– (3)相干时间和时间选择性衰落 • 在前面已经指出,当移动台在传播 径向移动时将使接收到的信号产生多普 勒频移,从而使接收信号的功率谱展宽 • 当运动方向与径向一致时,有最大 的多普勒频移fm而相干时间Tc定义为 多普勒频谱扩展宽度FD的倒数,即 Tc=1/FD该参数表示由多普勒效应导 致的信号衰落的衰落速度。
这类衰落是 在特定时间段发生的,因而被称为时间 选择性衰落• 2.无线多径信道的分类 • 上面详细讨论了多径传播产生的时 域扩展和多普勒效应导致的频域扩展 无论时域或频域中的扩展都意味着弥散 ,即本来分开的波形或频谱出现了交叠 • 出现了交叠的信道成为弥散信道根 据数字信号的码速率、带宽和多谱勒频展 、时延扩展的关系,衰落信道可以分为以 下四类– (1)非弥散信道,即平坦衰落(Flat Fading) – (2)时间弥散信道,即频率选择性衰落 – (3)频率弥散信道,即时间选择性衰落 – (4)时间-频率弥散信道,即时间选择性衰落和频率 选择性衰落同时存在 图2-6 发送符号周期图2-7 发送基带信号带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