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

上传人:ji****72 文档编号:5161629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2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考地理自然地理复习课件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高考自然地理 复习系列课件 25自然灾害 新教材全解认识自然灾害的发生原因、发展与分布规 律,重视环境保护,预防灾害,尽量避免自然 灾害的产生,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频率及损害 程度,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对人类社会的 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学习这个模块将使学生掌握自然灾害的一 些基本知识,了解影响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概 况,理解自然灾害与环境的关系,树立防灾减 灾意识,培养防灾减灾能力。 P( population )R( resource )E( envirnemention) D(disaster )D( development )一、在高中地理课程中的地位二、结构分析 我国的主要自

2、然 灾害(众多实例)自然灾害与环境( 理性分析)主要自然灾害的类 型与分布(基础知识 )防灾与减 灾(最终 目 的)三、课程标准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 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 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2. 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3. 自然灾害与环境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结合实例,说

3、明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4. 防灾与减灾 举例说明地理信息技术在自然灾害预测、灾情监测和评估中的作用。 以一两种自然灾害为例,列举适当的应对方法或应急措施。 举例说出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展望人类利用高科技趋利避害的远景。四、活动建议围绕沙尘暴等自然灾害,开展一次研究性活动。收集本地区有关自然灾害前兆的谚语,以及防灾减灾的有效方法,在全班进行交流。结合实际,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应对突发性灾害。收集近年来我国某种自然灾害的资料,绘制其地理分布简图,解释其形成原因,并说出我国已采取的防灾、减灾措施。模拟以某自然灾害为背景的援救演习。配合“世界防灾日”,出一期板报。组织以“自然灾

4、害与我们”(或“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高科技”等)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五、五、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第二节 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三节 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奠基作用:认识自然灾害,首先了解自然灾 害的类型、特点、分布等基础知识最先学 习。 内容安排: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发 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以 人地关系为主导思想,全面正确地了解这些影 响,也是学习后面课程内容的基础因而, 课程标准(教材以及教学)把“认识人类活动 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也放在本节学习。学习目标:了解自然灾害的有关基础知识

5、自然灾害基础知识中选择了与高中学生所见所闻 、息息相关,又与其知识能力和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一些内容。 知识目标:“有关”指自然灾害概念和世界主要自 然灾害的类型、特点、分布。 能力目标:运用实例、资料、地图说明自然灾害 的主要特点、分布以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将使学生增强灾害预防意识,培养灾 害预防技能,符合“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课程 理念。教法建议:列举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 在教学时,可以重点介绍一种分类方法, 同时简要介绍别的分类方法,以培养学生 用多角度思维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的能力 。教法建议:结合实例,简述自然灾 害的主要特点 建议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在案例教学中应注意

6、的是:首先,所选用 的案例必须源于自然灾害事实;其次,案 例要精选,必须有典型意义;再次,案例 要适应教学改革现状和学生学习现状。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明白自然灾害的特 点后,再由学生举出一些自然灾害事例, 并说明它们各具有什么特点,即“对号入 座”,理解会更加深刻。教法建议:运用地图,说明世界主 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部分自然灾害在地球表面有较明显的带状分布现 象;另外,在地球表面一些带状地区,多种自然 灾害频繁发生,危害严重。 如地震灾害分布有:环太平洋地震带、阿尔卑斯 喜马拉雅地震带、东非大裂谷地震带等。 气象灾害是最具有地带性规律的灾害:寒带、亚 寒带是寒潮源地,温带有暴雨、干旱,热带有台

7、风、暴雨等灾害。 从世界多灾害地区看:环太平洋、欧亚大陆边缘 地带多灾害;温带多灾害;平原、盆地地区多灾 害;大江大河中下游地区多灾害。此外,地球上 还有一些生态环境脆弱带,抵抗外部干扰能力差 ,易产生灾害。 学习目标:认识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目前,人类活动对周围环境,包括自然灾害,施加了多 方面影响,后果不一。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人类对 自然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自然灾害的影响越来越大。这 种影响对人类本身而言,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特别要使学生认识到:由于人口的剧增,增加了地球的 负载量,人为灾害与人为诱发的自然灾害不断增加,从而加 深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意义,寻求达

8、到化害为利 、趋利避害目的的途径。在说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时,可以选用一些图 像和文字资料,其目的是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法建议:运用资料,说明人类活 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 同一程度灾害发生在当前人口密度下,要比若干年前 造成的损失大得多,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由于人 类对环境、资源的破坏作用在加剧,使自然灾害类型 不断增加,发生周期不断缩短,分布范围不断扩大, 危害程度在某些地区不断加强。一方面,我们还可以看到,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 渐学会了对自然灾害的研究与治理工作,谋求化害为 利。此外,由于各国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对自然灾害 的重视程

9、度和防治措施不同,同一能量级的灾害在不 同国家产生的破坏作用也不同。如果早做防范,则损 失小;如果毫无准备,则损失大。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第一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第二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和滑坡第三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四节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第二章 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选材依据: 要与自然灾害搏斗就必须认识我国自 然灾害的地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减灾意识, 因地制宜的采取相应的防灾减灾对策。内容安排: 从空间和时间分布角度,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 的区域分布;选择了3种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对每一类自然灾 害有所侧重地分别分析其成因、发生、发展和主要 危害。学习目标:了解

10、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选材依据:由于我国各地区自然条件有差异,致灾原因不尽 相同,加上人类活动的影响,使各自然灾害的分布状况复杂 多样,一地与另一地的自然灾害类型、危害程度不同,灾害 的组合、多发时间也不同。另外,从空间大尺度看,中国分 布有大的灾害带,大灾害带的自然灾害类型多,频率高,强 度大,甚至一些灾害相互叠加,给人类造成的损失惨重;从 中小尺度来看,中国还分布有多个自然灾害高发地区。 内容选择:了解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的分布,以及我国三大 自然灾害带,八个自然灾害区。教法建议: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 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应结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我国主要自 然灾害区域分布的教学,充分运用

11、各种自 然灾害分布图,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达到本条“标准”的学习目标。了解自然 灾害的分布应属于区域学习的一项内容, 宜采用综合、比较的学习方法。学习目标:懂得我国主要自然灾害 的成因,发生过程及其危害 选材依据:在了解分布的基础上,继续拓展认识我国 自然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及其危害,将使学生 对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理解更全面、深入。选取 对人类影响较大的几种类型加以认识,其原因是 遵循“不求系统,突出个案”的课程标准设计思路 。内容选择:地震、泥石流、滑坡等主要简述其产生机制与发 生过程;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重在分析其形成原因 ;虫灾、鼠灾等则列举其主要危害。侧重不同这样不但避免了将

12、多种灾害一一叙 述其形成机理、过程、危害而带来的教材版面单 调、公式化、重点不突出的弊病,而且便于教师 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进 行地理科学方法的教育。教法建议: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 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 程 应以简述构造地震为主,并以环太平洋、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为典型案例,采用 案例教学方式。 应准确简述泥石流的三个基本形成条件, 活动特征及其激发条件,并注意其它自然 因素(如地质构造、岩性、水、植被等) 和人类活动对泥石流形成所起的作用。 应简述影响滑坡的自然和人类活动因素, 并结合图像认识滑坡个体发育的阶段性规 律以及古滑坡的形态识别。 教法建议:分

13、析台风、寒潮、干旱 、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重点分析台风形成的两个条件(广阔的高温洋面,有 利的流场低空辐合流场与高空辐散流场相对应) 。说明台风移动路线。 寒潮与冷性反气旋(冷高压)活动密切相关。同时, 寒潮的酝酿和爆发又与一定的环流形势相联系。因此 ,在教学中要通过冷性反气旋与环流形势的变化关系 来分析寒潮天气过程的形成与演变。此外,还应该说 明寒潮的南下路线。 干旱灾害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主要有气候变化和人类 活动影响。其中人类活动影响体现了人地关系,在教 学中应引起重视。 洪涝灾害是连续性的暴雨或短时间的大暴雨所造成的 ,它往往是山区或平原致灾的重要原因,使国民经济 和人民财产蒙受巨

14、大损失。在教学中,应认真分析暴 雨的形成条件,降水等级与雨量。教法建议: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 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 虫灾、鼠灾使农业、林业遭受重大损失; 同时老鼠还能传播多种疾病,给人类带来 巨大灾难。这方面的事例很多。可在教学 中列举典型案例(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 地区、危害程度等),配合图像、图表、 数据等加以说明。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 第一节 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 第二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 特点第三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选材依据:课程标准(教材与教学)抓住自然灾害区域性环 境特点,突出自然灾害问题的地理性分析。 内容安排:从时间和空间角度认识同一自然灾害的区域差 异 ;从自然要素、人类

15、活动影响及其相互关系的角 度,理解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学习目标:认识同一自然灾害的区 域差异 选材依据:区域性自然灾害特点的形成是因为在 地理区域之间存在着自然灾害的差异性在了 解自然灾害基础知识后,有必要认识自然灾害的区 域差异。内容选择:通过综合法与比较法,认识同一自然 灾害的区域差异。通过比较,可以得到自然灾害的共性和差异性, 可以弄清自然灾害的本质特性及内在联系,并加深 对不同区域自然灾害特征的认识,从而有助于认识 形成自然灾害的自然要素、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 影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以及它们之间的复杂 关系。由于不同地域内的自然要素、人类活动有差异, 加上各自然要素与人类

16、活动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 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因而同一自然灾害在不同地 域会产生多方面差异。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及各种关联性灾害损失程度的 差异。教法建议: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 的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以多发性的、危害程度大的、波及面广的 、影响深远的我国自然灾害为案例,并从 时间、空间两个维度上来比较同一自然灾 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从时间维度上可进行纵向比较。如我国解 放前后同一自然灾害状况下的死亡人数、 财产损失程度有很大差异。从空间维度上比较。如地震发生后,在震 中距一样的不同地域,烈度相差很大。又 如同一大暴雨所造成的洪涝灾害,在不同 地域,其危害程度差异也很大。学习目标:结合实例认识我国自然 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 选材依据: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孕育有什么样的灾害。内容选择: “自然灾害多发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