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读《菊与刀》有感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60449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读《菊与刀》有感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读《菊与刀》有感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读《菊与刀》有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日本人的矛盾性格读《菊与刀》有感(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菊花与刀读后感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一、日本人的双重性格及其形成原因鲁思 ? 本尼迪克特在其著作菊与刀中指出,“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 “刀”是武家文化的象征。用菊与刀和来象征日本人的矛盾性格,也就是日本文化的双重性(一)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在日本,“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的标志。在日本人的心目中,“菊”表现了一种坚忍不拔, 奋斗不息的顽强蒸蒸日上前进的一种精神。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发动了令人不能忘记的侵略战争, 给我们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特别是战后日本表现出的漠然的态度,更让我们感到无比愤怒的同时,又感到难以理解日本人的内心想法。面对核武器的威胁与中国东北地区的丧失,日本天皇裕仁与内阁开始重新考

2、虑投降。由自身的不投降政策,即不惜一切代价反抗到底的做法到后来的投降,并立即对美国表现出期望合作的一种态度,这样一种 180 度的大转折实在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日本人的这种表现仿佛让其他民族的人们觉得日本人正试图使得自己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由暴力好斗转变为善良顺从,并企图希望战争中遭受日本暴行的人们能够原谅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日本武士精神,它即是日本武士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又是日本武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武士精神的核心内容是:效忠主人,忠诚之上;以武为本,崇拜武道。“刀”原本就是血腥、刚烈、尖锐、冷酷、残忍的象征。日本的传统武士就要求必须坚忍不拔,在危险和困难等一切困苦中也要表现的处之泰然。日本武士精神

3、,着重表现在战争中,在日本武士精神这一表现中原本就是将人性忘却的一种冷酷、残忍表现。鲁思? 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这本著作中提到“美国一贯追逐强大,日本则一贯重视非物质资源。日本也像美国一样开展增产运动,但日本增产运动的基础却在于其独特的前提。他们说,精神就是一切,是永存的。日本现代战争电影通篇都只讲牺牲和苦难,在泥泞中的行军、苦战和胜负未卜的煎熬、银幕上看不到胜利的镜头,看不到阅兵式、军乐队、 舰队演习和巨炮等鼓舞人心的场面,幸存者残疾、瘸子、盲人,家中人集聚在一起悲悼丈夫、父亲,失去了生计维持者,仍然鼓起勇气活下去。 但是, 日本将这一点更明显的表现在对其他国家的侵略上,对外扩张的野心最终致了

4、日本在侵略战争中所犯下滔天大罪。(二)日本人矛盾性格形成原因日本儿童所受的教育在菊与刀中提到, 日本允许婴儿和老人有最大的自由和任性。随着幼儿期的过去,约束逐渐增加,直到结婚前后个人自由降至最低线。这个最低线贯穿整个壮年期, 持续几十年, 此后再次逐渐上升。过了六十岁, 人又几乎可以象幼儿那样不为羞耻和名誉所烦恼。日本婴儿有足够的自由和快乐感,文中提到,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将日本人给婴儿喂奶的习惯和美国人给婴儿喂奶的习惯相比,美国父母让其孩子们知道他们的小小愿望并不是世界上最高的命令,他们规定其孩子的授乳时间和睡眠时间,时间未到的时候,不管孩子怎么哭闹也要让他们等待。不按规定,就会受到处罚。但是

5、,日本父母并非如此。日本儿童可以享受无尽的快乐和自由。但等到男童十岁的时候,就要开始学习 “对名分的信义”这句话意思就是“义在憎恶受辱”男孩还要学习一些相应的规矩,那就是“在何种下可以直接攻击对方,在何种情况下采用间接手段洗刷污名。”日本成年人总是会在工作中、生活中等各方面受到家庭和社会的约束,他们总是高度紧张以避免惨败, 表现为一种巨大力量,使日本成为东方领袖和世界一大强国。但是, 这让成年日本人承受了非常沉重的压力。日本人这种矛盾的性格,使其为他们所奋斗的生活方式付出了很高的代价。以至于他们自愿放弃了各种最基础的自由。正如书中描述的那样:日本人既生性好斗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又崇尚美;既骄

6、傲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屈能伸;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怯懦;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日本的卡斯特等级制度,宣扬了天皇至上的理念,同时也是的日本从没发生过改朝换代的革命的重要因素。作者在书中得出了不同与欧美罪恶感文化的日本文化是耻辱感文化。罪恶感文化是靠内心服罪来行善的,而耻辱感文化是靠外部约束力行善的。不同与中国的“仁”,日本人认为这是给道德低的人设置的标准。 日本人的灵魂里是没有善恶之分的,有的只是柔和与凶猛。在不同场合这俩个都是善德, 都是需要的。 日本以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为名的侵略战争,他们认为是一种道德输出,不是以侵略来看待的。作者着重强调了日本人义务、义理,恩情,人情等,并从日本儿童教育分析他们。 在日本, 义务是无限的, 包含了忠孝两个方面的责任,即忠于天皇和对血缘家族的责任。 天皇和父母的恩情是永远都还不玩的。而义理, 往往是不情愿不愉快的,有限的。比如对姻亲家庭的责任。这些只是作为义理,不像义务那样责任重大,但人们也不愿背上违背义理的骂名,这是一种耻辱。欧美人对爱的付出是自由、慷慨、无条件的,拿父母对孩子的爱来说, 他们不求回报, 因为他们的孩子也会有孩子也会将爱传递下去,但日本人对爱的付出则是有条件的,有回报的。 同时又认为这种爱,恩情是还不清的。这给付出爱的人和接受爱的人都增加了更多的压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