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

上传人:q****9 文档编号:51603923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教育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关于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关政策解读关于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改革有 关政策解读实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改革,建立岗 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是事业单位人 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举措和创新,是由身 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对 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和 事业单位特点、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事业 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 义。现将岗位设置的有关政策解读如下:一、为什么要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 设置管理改革?2000 年以来,国家出台了深化干部-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人事制度改革纲要 、

2、 关于推进事业单 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意见 、 关于在事业 单位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等系列 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政策,提出事业 单位人事制度改革要以推行聘用制度和 岗位管理制度为重点,建立符合各类事 业单位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促进由固 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 理的转变。2006 年,为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人事 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推进事业单位分 类改革,推行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 转换事业单位用人机制,实现身份管理 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 转变,调动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创造性, 促进事业发展。国家人事部制发了事 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和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试行办法 实

3、施意见文件。根据国家政策,省、 市、县分别印发了鄂办发 1 号、十办发 14 号和溪办发201050 号文件对事 业单位岗位设置工作进行了部署。-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目前,在教育事业单位推行以聘用制 度和岗位管理制度为主要内容的岗位设 置管理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深化 教育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迫切要求, 有利于建立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有利 于调动和发挥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 性,有利于吸引和凝聚优秀人才到事业 单位工作,增强事业单位活力。二、实行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改革与职称评聘分开、工资改革绩效工 资改革有什么联系?2002 年以后,教育事业单

4、位依据国办 发200235 号文件关于在事业单位 试行人员聘用制度的意见精神,推行 了以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竞争上岗 为主要内容的职称制度改革,目的是强 化竞争激励机制,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 任制度,进一步打破论资排辈、不思进 取的思想观念,营造优胜劣汰、能上能 下、择优聘任、鼓励创新的用人环境, 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2006 年实施的工资改革、2009 年实 施岗位绩效工资改革等事业单位分配制 度改革,把过去的职务等级工资制变为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事业单位岗位设置 管理改革进行了配套,并

5、明确规定在没 有按规定完成岗位设置和岗位聘用之前, 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工资、岗位绩效工 资只能按所聘职务对应岗位的最低等级 套改岗位工资。目前,推行的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 改革,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与事业 单位工作人员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相结合, 与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相结合,与促 进事业单位用人机制转换相结合,组织 引导教育事业单位因事设岗、按岗聘用、 以岗定薪、合同管理,实现由身份管理 向岗位管理、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的 转变,将专业技术职称评聘制度改革、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包含其中,是 2006 年岗位工资改革和 2009 年的绩效工资 改革的深化和完善。三、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基-精

6、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本内容、目的、原则、范围是什么?1、基本内容。推行“两项制度”即推 行岗位管理制度和聘用制度;实现“两 个转变”,即管理上由身份管理转向岗 位管理的转变,用人上变固定用人为合 同用人。2、基本目标。以建立岗位制度和人 员聘用制度为主要内容,以转换用人机 制和搞活用人制度为重点,着力建立起 有别于机关和企业,权责清晰、分类科 学、机制灵活、监管有力、符合事业单 位运行规律和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实 现事业单位人事管理科学化、法制化。3、基本原则。按照科学合理、精简 效能的原则进行岗位设置。坚持按需设 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原 则;坚

7、持公开平等、以人为本、依法办 事原则;坚持责权明确、能上能下、岗 变薪变原则。4、实施范围。经县机构编制部门批 准设立的全县教育事业单位和局属二级 单位) 。经县级以上组织、人事部门办-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理相关手续的公办教育事业在职在册在 编的正式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专 业技术人员和工勤技能人员。四、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岗位 如何设置?1、岗位类别设置。教育系统岗位类 别包括管理岗位、专业技术岗位和工勤 技能岗位三类,其中,管理岗位指具有 行政、党群等管理工作职责的岗位、专 业技术岗位指教师岗位和其他专业技术 岗位、工勤技能岗位指承担技能操作和

8、维护、后勤保障、服务等职责的工作岗 位。2、岗位等级设置。管理岗位设七级 至十级 4 个等级,分别对应现行的科级 正职、科级副职和科员、办事员。专业 技术岗位设置 9 个等级,其中,高级设 置五级、六级、七级 3 个等级;中级设 置八级、九级、十级 3 个等级;初级设 置十一级、十二级、十三级 3 个等级。 工勤技能岗位包括高级技师、技师、高 级工、中级工、初级工依次对应一至五-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级技术工岗位。3、岗位控制。依据全县教育事业单 位教职工编制总量和在册正式人员数量 等因素实行岗位总量、结构比例和最高 等级控制,其中,小学教师岗位占岗位 总量

9、的比例一般不低于 90%,高中、中 职、初中和幼儿园教师岗位占岗位总量 的比例一般不低于 85%。全县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比例总量 控制在 0.5:4:5.5 以内,其中,县一 中、县二中、县应用科技学校、县实验 中学、教育局属二级单位专业技术人员 高级、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 2:4.5:3.5;其它初中高级、中级、初 级岗位控制比为 1:4:5;小学及幼儿 园中级、初级岗位控制比为 5:5。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结构 比例控制目标为:高级岗位五级、六级、 七级岗位之间结构比例为 2:4:4;中 级岗位八级、九级、十级岗位之间的结 构比例为 343;助理级十一级、十 二级岗位之间的结构

10、比例为 55。-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4、岗位条件设置。岗位任职条件分 为基本条件和具体条件。其中,基本条 件是任何人员上岗都必须具备的条件, 具体条件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各单位根据 岗位的实际需要制定。五、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职 责和工作程序是什么?1、职责划分。政策规定:县委组织 部和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是事业单 位岗位设置管理的综合管理部门,负责 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的岗位总量、结 构比例和最高等级控制,负责全县事业 单位岗位设置的政策指导、宏观调控和 监督管理。县教育局是教育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的 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所属事业单位岗位 设置的工作指导、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各单位是岗位设置管理的主体,具体 负责根据核准的岗位设置实施方案,按 照科学合理、精简效能原则,按需设岗, 严格程序,自主组织岗位聘任。-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