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文化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88980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3.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养生文化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文化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文化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文化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中医养生文化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养生文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养生文化(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医养生文化介绍中医养生文化介绍2 2014014年年7 7月月1616日日一、养生文化的含义一、养生文化的含义二、中医养生二、中医养生学学的特点的特点三、道家养生说和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和儒家养生说四、勤于养生实践四、勤于养生实践一、养生文化的含义一、养生文化的含义(一)什么是养生文化(一)什么是养生文化 庄子内篇有庄子内篇有“养生主养生主”篇专篇专 论养生。论养生。 老子中有老子中有“善摄生者善摄生者”之说之说 。 养生养生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 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 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方法,保持身心健康,预防各 种疾病。种

2、疾病。 文化文化文,纹也,痕迹之意;化文,纹也,痕迹之意;化 ,转也、变也,受影响的意思,转也、变也,受影响的意思 。一、养生文化的含义一、养生文化的含义(二)什么是中医养生学是人类为使未病之人不病或少病得以健康长 寿,使有病之人提高生活质量以防变防复带 病长寿,根据生命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而确 定的理论,是对各类养生方法与手段具有重 要指导意义的学说。养生学一是延长人的生命时限,二是提高人 的生命质量的学说。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一)以中医理论为指导1 1、中医理论体系以、中医理论体系以整体观念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为指导思想。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

3、医养生学的特点 2、中医理论体系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3 3、中医理论体系中的、中医理论体系中的 恒动观、阴阳五行、恒动观、阴阳五行、 脏腑经络、气血津液脏腑经络、气血津液 、邪正虚实等学说,、邪正虚实等学说, 也都是中医养生学的也都是中医养生学的 理论基础。理论基础。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二)以和谐适度为宗旨1 1、和谐。、和谐。素问素问. .生气通天论:生气通天论:“因而和之,是谓圣度因而和之,是谓圣度”。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2 2、适度、适度。 素问素问. .经脉别论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

4、用生病,起于过用”。 重适度、和调节,是养生的宗旨。重适度、和调节,是养生的宗旨。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三)以预防为核心、“治 未病”为根本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 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 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 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 ,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治未病治未病”的含义三个层次的含义三个层次 第一、未病先防;第一、未病先防;第二、已病早治;第二、已病早治;第三、预防传变。第三、预防传变。 金匮要略金匮要略: :夫治未病者夫治未病者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当先实

5、脾。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四)以综合调摄为原则在思想原则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在思想原则上,提出顺应自然、协调阴阳 、形神共养、动静相宜、调和脏腑、通畅、形神共养、动静相宜、调和脏腑、通畅 经络等理念;经络等理念;在具体内容上,包含精神养生、饮食养生在具体内容上,包含精神养生、饮食养生 、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等项目;、运动养生、房事养生等项目;在方法和手段上,有食养食疗、药养药疗在方法和手段上,有食养食疗、药养药疗 、及针灸按摩、气功导引、武术等。、及针灸按摩、气功导引、武术等。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二、中医养生学的特点(五)以适应广泛为模式(五)以适

6、应广泛为模式养生的目的是延长生命的时限,提高生命质量,养生的目的是延长生命的时限,提高生命质量, 其适应的对象是所有未病之人、患病之人或病愈其适应的对象是所有未病之人、患病之人或病愈 之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没有一个学科具有之人,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没有一个学科具有 如此广泛的适应群体。如此广泛的适应群体。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 钱学森:钱学森:“养生文化及其养生文化及其 派生的人体科学、生命科派生的人体科学、生命科 学,已经不能单纯被看作学,已经不能单纯被看作 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它是一个科学技术问题,它 还是一个社会运动。还是一个社会运动。”三、道家养生说与

7、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一)道家养生说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学说, 以自然天道观为主要内容,以自然天道观为主要内容, 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它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哲 学基础,而且对中医学许多学基础,而且对中医学许多 观点与基本概念的形成也起观点与基本概念的形成也起 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中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与中 医养生理论有着直接的关系医养生理论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1 1、万物之基、万物之基“精、气、神精、气、神” (1 1)“气气”是构成万物的要素,决定万物的是构成万物的要素,决定万物的 生成与毁灭。庄子生成

8、与毁灭。庄子. .知北游:知北游:“人之生人之生 ,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 (2 2)“精精”之充盈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管之充盈是健康长寿的关键,管 子子. .内业内业“精存自生,其外安荣精存自生,其外安荣”; (3)“(3)“神神”是精气相合之体现,生命活动之外是精气相合之体现,生命活动之外 象,老子说:象,老子说:“神得一以灵神得一以灵”。“ “啬啬”就是要爱惜,不要放纵。就是要爱惜,不要放纵。精足、气充、神旺方能使生命的根基巩固精足、气充、神旺方能使生命的根基巩固 。后人把。后人把“精气神精气神”视为人的视为人的“三宝三宝” ”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

9、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2、顺乎自然、清静无为 老子.二十五章:“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而人道也要依乎天理,提倡“清静 无为”,要求人们少私寡欲,反 对人为的自益其生,过度追求物 质享受,此乃人道无为。 天道与人道无为相合,可使养生达 到天人玄同的境界。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3 3、返璞归真、柔弱为贵、返璞归真、柔弱为贵 老子中多处言及老子中多处言及“婴儿婴儿”“”“赤子赤子”,如如“ 常德不离,复归婴儿常德不离,复归婴儿” (1 1)内心清净明澈,恢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内心清净明澈,恢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 态,保持孩童时代的自然天真

10、、质朴无邪,态,保持孩童时代的自然天真、质朴无邪, 养生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养生追求精神上的超脱与自由; (2 2)越是幼小柔弱的东西越富有生命力,反之)越是幼小柔弱的东西越富有生命力,反之 ,事物强大了就会走向衰弱,人体生长的极,事物强大了就会走向衰弱,人体生长的极 限就会衰老乃至死亡。此乃道家限就会衰老乃至死亡。此乃道家“贵柔贵柔”的的 立身之道。立身之道。老子曰:老子曰:“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徒徒”。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4 4、气功导引、形神兼养、气功导引、形神兼养 老子就被称为气功养生的宏观论著,它的老子就被称为

11、气功养生的宏观论著,它的 “贵柔贵柔”“”“守雌守雌”的思想指导了气功养生学的思想指导了气功养生学 的发展。的发展。 庄子则集先秦气功养生之大成,逐渐形成庄子则集先秦气功养生之大成,逐渐形成 了以导引、吐纳为主要方法的体系,庄子了以导引、吐纳为主要方法的体系,庄子. . 刻意曰:刻意曰:“吹呴(吹呴(XU)XU)呼吸,吐故纳新,熊呼吸,吐故纳新,熊 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 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二)儒家养生说二)儒家养生说 儒家思想对中医,鲜明地体儒家思想对中

12、医,鲜明地体 现于中医文化的人文内容,最现于中医文化的人文内容,最 突出的一是医德,将突出的一是医德,将“仁仁”贯贯 穿于穿于“医医”中,二是学风,注中,二是学风,注 重重“学学”与与“思思”的结合。儒的结合。儒 家论养生,则与修身、处事等家论养生,则与修身、处事等 伦理密切相关。伦理密切相关。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1 1、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倡修身养性,重道德情操 儒家思想以儒家思想以“仁爱仁爱”为核心,主张为核心,主张“仁仁 者爱人者爱人” 要求医者以仁爱精神施医救人要求医者以仁爱精神施医救人 倡导养心葆神注重仁、义、礼、智、信倡导养心葆神注重仁、义、礼、

13、智、信 等道德修养,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等道德修养,将追求至善至美的道德 情操及人的自我完善为养生目标。情操及人的自我完善为养生目标。 “仁者不忧仁者不忧”、“仁者寿仁者寿”,说明修身,说明修身 养性与长寿二者相辅相成。养性与长寿二者相辅相成。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2 2、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处事不偏不倚,行为中庸中和 中庸: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 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 位焉,万物育焉。位焉,

14、万物育焉。 “中中”是天下之本根状态,是天下之本根状态,“和和”是天下最是天下最 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终的归宿,达到中和是一切事物运动变化 的根本目的。中医学也认为,中和是生命的根本目的。中医学也认为,中和是生命 整体维持平衡稳定、生存延续的不要条件整体维持平衡稳定、生存延续的不要条件 。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三、道家养生说与儒家养生说3 3、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重生活起居,调饮食五味孔子孔子论语论语. .乡党乡党: :“食不语,寝不言食不语,寝不言”,反,反 对对“寝处不时寝处不时”“”“劳逸过度劳逸过度”。喜欢音乐、垂钓、射箭、游览大好河山,留下喜欢音乐、垂钓、射箭

15、、游览大好河山,留下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佳话。佳话。饮食观:饮食观:1.1.强调饮食强调饮食“守礼守礼”论语论语. .乡党乡党 提出提出“八不食八不食”的饮食礼制;的饮食礼制;2.2.强调饮食无过强调饮食无过 、无偏,讲究食物配伍。、无偏,讲究食物配伍。四、勤于养生实践四、勤于养生实践1 1、坚持几个、坚持几个“多多”、几个、几个“ 少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食多嚼、少坐多行、少食多嚼、少坐多行、少忧多眠、少车多步。少忧多眠、少车多步。四、勤于养生实践四、勤于养生实践 2 2、坚持几个、坚持几个“常常” 发常梳

16、、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 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四、勤于养生实践四、勤于养生实践3、践行“八字”诀童心 蚁食 龟欲 猴行四、勤于养生实践四、勤于养生实践4、努力做到“四通 ”血脉要通、呼吸 要通、胃肠要通、 泌尿系要通(血道 、气道、肠道、水 道)。四、勤于养生实践四、勤于养生实践5、坚持勤用脑养花养草养鱼是养生的一个方面,若如无精神寄养花养草养鱼是养生的一个方面,若如无精神寄 托,可能衰老的更快。要学习,要坚持读书,要托,可能衰老的更快。要学习,要坚持读书,要 锻炼自己的记忆和脑力。锻炼自己的记忆和脑力。四、勤于养生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