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害与防护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82797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震灾害与防护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地震灾害与防护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地震灾害与防护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地震灾害与防护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地震灾害与防护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震灾害与防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震灾害与防护(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震灾害与防护地震灾害与防护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 地质工程系 陈廷方内容 1 地震基础知识 2 构造地震产生的原因及汶川大地震 3 地震应急 4 北川为什么重灾?绵阳是否安全?1 地震基础知识一、地震及其种类1、什么是地震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 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构造运动的产物,是 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地球上每天都 在发生地震,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 ,其中约5万次人们可以感觉到;能造 成破坏的约有1000次;7级以上的大地 震平均一年有十几次,目前记录到的 世界上最大地震是8.9级,发生于1960 年5月22日的智利地震。 2、地震的成因分类 1)构造地震

2、:由于地壳构造运动使深部岩石 薄弱部位的应变超过容许值,岩层发生断裂 、错动而引起的地面振动。 破坏性地震主要 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 地震总数的90%以上。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作用,引起的地震称 为火山地震。 3)诱发地震:因人为因素如由于水库蓄水或 深井注水等引起的地震。 4)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 大规模陷落或崩塌而造成的地震 3、地震按震源深度分类: 1)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70千米的地 震。 2)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70至300千米 的地震,占12%,破坏性大。 3)深源地震:震源深度300km,占3%。 震源深,波及范围大,破坏性小。 4、按地震序列

3、分类: 在一个地震序列中,最大的一次地震 称为主震。 主震之前发生的地震称为前震。 主震之后发生的地震称为余震。 主震型地震:在一个地震序列中,若 主震震级很突出,其释放的能量占全 序列中的绝大部分,叫主震型地震。 约占60%。 震群型或多发型地震:主要地震能量 是由多个震级相近地震释放出来的。 约占30%。 孤立型或单发型地震:前震和余震都 很少,甚至没有,绝大部分地震能量 都是通过主震一次释放出来的。约占 10%。 4、远震、近震、地方震的划分 远震:震中距大于1000公里的地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1000公里范围内 的地震。 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地震 。 二、震源、震中

4、、震 中距、震源深度 震源:地震震动的发 源处。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 的投影。 震中距:地面上各地 点到震中的距离。 震源深度:从震中到 震源的垂直距离。 三、震级与烈度 1、震级:是用来说明地震本身力量大 小的一种标度。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 、震级越大。般震级相差1.0级,能 量相差约32倍。地震按震级大小分类 (1)5.05.9级之间称中强震; (2)6.06.9级之间称强震; (3)7.07.9级之间称大震; (4) 8.0级以上称特大震,记录到的 最大震级8.9级。 2、 地震烈度 指某一地区的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 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简称为烈 度。目前我国使用的地震烈度分为十 二度

5、。 三级地震难知晓,四级五级吊灯摇; 六级物倒房微损,七八房坏地裂掉; 九十桥断房屋倒,十一十二重灾到。 一般而言,震级越大,烈度就越大。 同一次地震,震中距小烈度就高,反 之烈度就低。影响烈度的因素,除了 震级、震中距外,还与震源深度、地 震的传播介质、表土性质、建筑物的 动力特性和施工质量等许多因素有关 。四、地震波地震产生的地壳运动(振动)以波的形 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并释放能量 ,这种波称为地震波。地震波包含:体波和面波。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波。体波包含 :纵波和横波 纵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故又称 为压缩波或疏密波。特点:周期短, 振幅小。 横

6、波:在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的振 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故又称 为剪切波。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 大。纵波比横波的传播速度快,因此也把 纵波叫初波,横波叫次波。 面波:只限于在地面附近传播的波, 也就是体波经过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形 成的次生波。面波包含:瑞雷波和洛 夫波。特点:周期长,振幅大,只在 地表附近传播,比体波衰减慢,能传 播到很远的地方。 从实际地震时记录到的地震波可以看出,首 先达到的是纵波(初波、P波),接着是横波 (次波、S波),面波达到的最晚。 一般情况下,当横波或面波达到时,振幅增 大,地面振动最猛烈,造成的危害也最大。杂波P波开始S波开始面波开始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我国处在两大地震活动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五、 世界、中国及四川地震的分布 从空间上看,地震的分布呈一定的带状, 称地震带,主要集中在环太平洋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两大地震带。太平洋地震带几 乎集中了全世界80以上的浅源地震(0千 米70千米),全部的中源(70千米300 千米)和深源地震,所释放的地震能量约 占全部能量的8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