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7961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4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小语段翻译练习(附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校本资料编撰人:付娟1 文言文翻译讲练文言文翻译的要求翻译文言文要做到“ 信、达、雅 ” 三个字。信:指译文要准确无误,要忠实于原文意思。达:指译文要通顺畅达,要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雅: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能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和艺术水准来。文言文翻译的方法和技巧文言文的翻译以直译 为主,意译为辅。翻译的方法,大致可总结为“ 对” 、“ 换” 、“ 留” 、“ 删” 、“ 补” 、“ 调” 六个字。“对” ,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如: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 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北门的钥匙。“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如上句中的:使让;其他们的;管钥匙。再如: “ 六国

2、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句中的“兵” 、 “利” 、 “战” 、 “善” 、 “赂”、 “秦”等均为单音词,翻译时可分别改换为现代汉语双音词:兵器、锋利、作战、得法、贿赂、秦国。“补“ ,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如: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触草木, 尽死 。 ( 捕蛇者说)这一句中有几处省略,第一处翻译时不必补出,第二、三处则必须补上?那蛇? ?草木?,否则就不连贯,甚至会产生歧义。有的还要补出相应的关联词,使句意关系更加显豁、畅达。另如:今日顺从,明日富贵矣。(1998 年高考第21 题)译文: (如果)您今日顺从了,(那么)明日就可以享受富贵了。“删”,文言文中有

3、些虚词没有实在意义,或为语气助词、或表停顿、或是凑足音节、或起连接作用,在翻译时就可以删去,而不必硬译。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说)可译成: 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上例中的“ 人” 、“ 我” 、“ 北门 ” 就是这样。“调”,就是调整语序。如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在翻译时就要把这些倒置的成分调整过来,否则就不符合现代汉语语法。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句式:见 于 (被动句)译文: 我确实害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又如

4、:何以知之?句式:何以 (介词宾语前置句)译为:即 “ 以何 ” ,凭什么 译文: (你)凭什么(或:怎么)知道(蔺相如可以出使)?又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劝学)文言文翻译特别提醒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特别要译出修辞格的语意。如:1、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校本资料编撰人:付娟2 译文: 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2、振长策而御宇内(比喻) 译文: 用武力来统治各国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互文)译文: 不因为外物(客观环境)的好坏而高兴、悲哀,不因为自己的得失而高兴、悲哀。4、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

5、。(婉词)译文: 昨天有国君命令来,他正生病,不能上朝复命。如何达到“信”“达” “雅”的要求1、注意古今词义、色彩的变化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色彩变化)译:先帝不因为我低贱鄙陋,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房中来看望我。璧有瑕,请指示王(单、双音节词的变化)译:璧上有斑点,请让我指出来给大王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译: (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象狗一样坐在屠者的面前。君子死知已,提剑出燕京(为动)译:君子为知已

6、而死,提着剑离开燕京。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 (使动)译:先生的大恩,是使死了的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啊!3、注意有修辞的语句的翻译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比喻)译:于是派蒙恬在北边修筑长城并守住边防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借代)译:我认为老百姓之间的交往,尚且不相互欺骗,更何况大的国家呢?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译文: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4、注意有委婉说法的语句的翻译若有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译:如果仰赖贵国国君的恩惠,我们国君赦免了我们,三年后我们将要兴师报仇。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陈情表) 。译:我生

7、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5、符合现代汉语表达的习惯庖丁为文惠君解牛。译:一个厨师丁替文惠君分解牛。(应改为“一个叫丁的厨师”)死事之惨,以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之役为最。译文:牺牲最惨重的,要算辛亥年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牺牲的惨重,首推辛亥三月二十九日围攻两广督署的那次战斗。6、注意古汉语特殊的句式(省略句、倒装句、被动句)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校本资料编撰人:付娟3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省略句)译: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谁更厉害。何怪乎遭风雨霜露饥寒颠踣而死者之比比乎?(介词结构后置)译:对于遭到风雨霜

8、饥寒而倒毙的人到处都是(这种现象),又有什么奇怪的呢?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人谁又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定语后置、省略)译文:人们又有谁愿意让自己的洁白之身受脏物的污染呢?予羁縻不得还,国事遂不可收拾(无标志的被动句)译:我被拘留不能回文言文翻译口诀专有名词照原样,(留 )熟读全文,领会文意;扣住词语,进行翻译。单音词语译成双,(换 )字字落实,准确第一;单音词语,双音换替。 语序不当要 调整,国年官地,保留不译;遇有省略,补充字词。 省略部分要 补上,调整词序,删去无义;修辞用典,辅以意译。 某些虚词可 删去,推断词义,前后联系;

9、字词句篇,连成一气。 上下对译要恰当。带回原文,检查仔细;通达完美,翻译完毕。文言文小语段翻译练习1韩信曰:?汉王遇我甚厚,载我以其车,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衣我以其衣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以向利背义乎?_ 2于是国家殷富,库藏盈溢,钱绢露积于廊者不可胜数。及太后赐百官负绢,任意自取,朝臣莫不称力而去,惟融与陈留侯李崇负绢过任,蹶倒伤踝。太后即不与之,令其空出,时人笑焉。侍中崔光止取两匹,太后问侍中何少,对曰:?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朝贵服其清廉。朝臣莫不称力而去臣有两手,唯堪两匹,所获多矣

10、3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故假人者遂有天下。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丑不能,恶不知,病矣;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虽桀纣犹有可畏而可取者,而况于贤者乎?假人之长以补其短无丑不能,无恶不知不丑不能,不恶不知,尚矣4昔者晋献公使荀息假道于虞以伐虢。荀息曰:?请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以赂虞公,而求假道焉,必可得也。?献公曰: ?夫垂棘之璧,吾先君之宝也;屈产之乘,寡人之骏也。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荀息曰: ?不然,彼若不吾假道,必不吾受也;若受我而假我道,是犹取之内府而藏之外府也,犹取之内府而著之外府也,君奚患焉??假道于虞以伐虢若受吾璧而不吾假道,将奈何?君

11、奚患焉?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校本资料编撰人:付娟4 5其夏,上立胶东王为太子。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乃与羊胜、公孙诡之属谋,阴使人刺杀盎及他议臣十余人,贼末得也。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捕公孙诡、羊胜,皆匿王后宫。使者责二千石急,梁相轩丘豹及内史安国皆泣,谏王。王乃令胜、诡皆自杀,出之。梁王怨爰盎及议臣于是天子意梁,逐贼,果梁使之遣使冠盖相望于道,覆按梁事6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口 呙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 ?卒中恶风。 ?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己差乎? ?太祖

12、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太祖口貌如故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7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上曰:?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何至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庭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 ?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顺德果能有益于国家,朕与之共有府库耳犹惜其有功,不之罪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8宋濂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

13、。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对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9武王克殷, 召太公而问曰: ?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乌;恶其人者,恶其余胥(余胥,墙角)。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邵公对曰: ?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 ?周公曰: ?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贵族有过,在纣一人。?王曰: ?善。 ?将奈其

14、士众何?咸刈厥敌,使靡有余,何如?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惟仁是亲。10客谓梁王曰:?惠子之言也善譬,王使无譬,则不能言矣。?王曰: ?喏。 ?明日见,谓惠子曰:?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惠子曰: ?今有人于此而不知弹(弹弓)者,曰:弹之状若何?应曰弹之状如弹,则喻乎? ?王曰: ?未喻也。 ?于是更应曰弹之状如弓,而以竹为弦,则知乎? ?王曰:?可知矣。 ?惠子曰: ?夫说者,固以其所知, 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今王曰无譬,则不可矣。? 王曰:?善。 ?愿先生言事则直言耳,无譬也。夫说者,固以其所知,喻其所不知,而使人知之11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 阝 。桓公患

15、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 椁 阝 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夫戮尸无名,罪当丧者无利,人何故为之也?省实验中学高三语文校本资料编撰人:付娟5 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禁之奈何?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12顾荣在洛阳尝应人请,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同坐嗤之,荣曰:?岂有终日执之而不知其味者乎??后遭乱渡江,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问其所从,乃受炙人也。觉行炙人(烤肉厨师)有欲炙之色,因辍己施焉。_ 每经危急,常有一人左右己13晋平公与群臣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 ?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故撞之。?公曰: ?寡人也。 ?师旷曰: ?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太师谁撞?是非君人者之言也。14晋国苦盗,有郗雍者,能视盗之眼,察其眉睫之间而得其情。晋侯使视盗,千百无一虚焉。晋侯大喜,告赵文子曰: ?吾得一人,而一国盗为尽矣,焉用多为??文子曰:?吾君恃伺察而得盗,盗不尽矣。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