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上传人:kms****20 文档编号:5157955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5.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环境的整体性(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这些图片中都反映了那些地理要素?有:气候、水文、地貌、地形、生物、土壤等这些地理要素之间有没有关系?它们之间是 如何相互影响的?水文气候水文植被骆驼刺水文植被地貌132水 文地 貌生物气 候土壤一、主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1、气候、生物、地貌 、水文、土壤等共同 组成了主要的自然地 理环境要素。2、各个要素之间 不断进行着物质迁 移和能量交换3、各地理环境要 素之间相互渗透、 相互制约,相互联 系构成了一个有机 的整体 水循环地质循环生物循环土壤、水、空气 的营养物质生产者肉食动物植食动物分解者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循环你能画出简单示意图吗?案例1:生物在自然地理环境形成与演化中的作用1、生物改

2、变了地球原始大气的 成分,现在地球大气的组成是生 物生命活动的结果2、生物改变了陆地水的化学成 分,绿色植物参与水循环改善 了陆地的水分状况,参与了地 表形态的塑造。3、陆地生物的出现加快了岩石 的风化,促成了土壤的形成。4、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会增加 大气的湿度改变当地的气候。二、自然地理环境要素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1、生产功能2、动态平衡的功能自然地理环境有合成有机物的能力:绿色 植物的光合作用通过物质的流动和能量的 交换,将生物、大气、水、土壤、岩石等 地理要素统一在一起,在一定条件下,生 产出有机物的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的交换, 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链15统

3、一演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意义:通过光合作用将大气中的热量和CO2土壤及水圈中的养分 和水分,转化成有机物(物质的运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 (能量的交换)储存起来。(1)、图中有哪几种地理要素?(2)、水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转换的?(3)、太阳能在各要素之间是如何传递的?生物、土壤、大气、水等植物通过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或植物 的枝叶截留大气降水;植物又经过蒸腾 作用将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又经过大气 降水补给给土壤。太阳能经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转变成 化学能储存在体内,一部分植物作为动 物的食物将化学能传递给动物,植物和 动物在呼吸过程中将化学能部分转化为 热能释放到周围环境中。生产功能返12

4、读资料思考藏羚羊的数量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基本稳定?藏羚羊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可可西 里地区,它的繁殖率各年变化不明显,但存活率却变化明显。当 食物与水源充足,寒潮少、避风处和含盐土壤足以维持其生长发 育时,其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反之存活率下降。如果藏羚羊 数量增加,将导致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不足,特别是 在寒潮多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下降,数量锐减。但没藏羚 羊数量减少时,食物、水源、避风处和含盐土壤相对充足,在寒 潮低发年份,藏羚羊存活率明显上升,数量恢复。因此,在无人 类干扰时,藏羚羊的数量虽有波动,但基本稳定。藏羚羊已经适应了可可西里的自然环境,在无人类干

5、预 的前提下自然环境各要素的变化,迫使藏羚羊通过改变 数量的多少来适应环境,在长时期内的结果是藏羚羊的 数量保持了相对的稳定。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平衡功能 。返12藏羚羊的数量变化是如何体现 自然环境的平衡功能的?环境食物、水源丰沛寒潮少避风处含盐土壤充足藏羚羊存活率上升数量增加环境食物、水源、避风 处、含盐土壤不足藏羚羊存活率下降数量锐减ABCD三、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 案例2:水土流失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程P88活动:湖泊的演化是自然地理环境的统一变化过 程由此可见,水土流失的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 水文统一变化的过程,黄土高原景观正是这种统一变 化形成的 ,说明自然地理各

6、要素相互作用引发的发展 演化具有整体性由此可见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生 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也体 现了自然地理要素在演化过程中的整体性 地理要素变化“牵一发而动全身”自然地理环境系统中,某一要素受到外界的干 扰而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及整个地理环境系统状 态的改变,既“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会影响到其他 地区的地理环境链24水文地貌土壤气候生物( 植被)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干旱发育差 肥力低风蚀地貌河流少 内流河牵一发而动全身少数耐 旱植物1、本景观图反映的 是我国哪个地区的 自然地理环境?2、该地区主要的 地貌特征是怎样 的? 3、形成该特征的原 因是什么?黄土高原地区千

7、沟万壑、支离破碎植被破坏、水 土流失严重材料一:据考证,在秦汉以前,黄土高原是森林茂密、山青水秀、 环境优美的地方。 但由于历史上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易, 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以及这里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 族厮杀的战场等原因,林草植被被大量破坏。 材料二:山丹丹花是陕北黄土高原特有的生长普遍的野生花,但 在过去的一段时期,黄土高原由于过度放牧,水土流失,连年干 旱,使林草几近灭绝。黄河中游,含沙量大 1、两则材料显示黄土高原地区的哪一自然要 素发生变化?引起变化的原因是什么?3、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河下游地区带来 什么影响?2、这一要素的变化会对黄土高原 地区带来什么影响?植被破坏水

8、 土 流 失 严 重水文变化地貌变化千沟万壑,支离破碎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退化蒸发加剧,气候变干气候变化河水浑浊,泥沙淤积,泛滥平原表土流失,肥力下降土壤侵蚀返15如图所示:湖泊演变为陆地,是地形、气候、 生物、土壤、水文等地理要素的统一变化过程 请分析在该过程中各要素是如何统一变化的?经过a b c d e五个阶段的演化,地 形、气候、生物、土壤、和水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生物:地形:水文 :气候 :土壤:湖泊变成了陆地湿润变得干燥水生生物变成了陆生生物由湿变干湖面逐渐缩小直到消失,湖泊变成了陆地返15东北森林砍伐导致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恶性变化案例3123455森林植被破坏大气

9、湿度下降黑土肥力下降气候变干地表蓄水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加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冲刷加剧洪涝灾害增加农业生产受损请在方框内填上合适的选项返15雨林面积 不断减少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两极冰川融化大气CO2 含量增加热带雨林遭到破坏带来的后果,请把合适的选项填在方框内淹没沿海低地案例四1、气候、生物、地貌、水文、土壤等共同组成了主 要的自然地理环境要素。2、各要素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小结: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各地理环境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4、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可以产生新的功能,如生产 功能和平衡功能。5、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某

10、一要素的变 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个自然地理系统的改变,而“ 牵一发而动全身”,还会影响到其他地区的地理环境。生产功能 平衡功能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整体性物质迁移能量转换含义本质具有统一的演 化过程“牵一发而动 全身”新功能1、陆地环境整体性表现在( )A各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渗透B某一地理要素的变化不一定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C气候会影响植被,但不会影响土壤D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与植被破坏无关A看一看,试一试,你掌握了吗?2、在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人们必须考虑其是一个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互为环境的资源系统,这主要依据自然资源的( ) A分布的地域差异性 B整体性 C不可

11、替代性 D数量的有限性B3、 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表现在: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中构成一个整体,但它们是 独立存在与发展的 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 至整个环境状态的变化 各要素对环境影响作用是相同的 ( ) A B C DD4、 人们要特别重视河流上、中游地区植被的恢复、保护以 及水土流失的治理,是因为( )A某一要素的变化,不仅影响当地的自然环境,还会对 其他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B水土流失给河流中上游带来的危害最大C因为河流中上游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的可能性最大D河流中上游一般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风沙危害严重A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此诗句反映了( )A岩石圈物质循环 B能量交换C生物循环 D大气循环C6、从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下列现象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景 观相符合的是( ) A.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B.流水作用强烈,物理风化微弱 C.流水侵蚀严重,风力侵蚀微弱 D.植被稀少,土壤有机质含量高A人口增长生产力低毁林开荒土地退化读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经济循环示意图,将正确答案的 代码填入到空方框内,使系统成立(每一字母限填一次 )A 、农业单产不稳不高 B、耕作技术、方式落后 C、人均耕地减少 D、燃料需求增加 E、植被破坏 F、需要更多劳动力 G、增产增收无望 H、粮食短缺GAFBDCH 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