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区域发展战略 1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51543218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1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区域发展战略  1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5区域发展战略  1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5区域发展战略  1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5区域发展战略  1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5区域发展战略  1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区域发展战略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区域发展战略 1(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章 区域发展战略 作为发展战略,应该站的高,看得远,审时度势,统筹全局,具有长远性、整体性、综合性的特点。1一、概述 1、定义区域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作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它的核心是要解决区域在一定时期的基本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 1 区域发展战略基础知识 22、组成体系经济发展战略社会发展战略空间发展战略生态发展战略 经济总体发展战略经济部门发展战略 3经济总体发展战略包括:经济发展主导思想、远景目标和分阶段的目标、产业结构、主导产业、人口控制目标、各产业的比例和发展方向等;经济部门发展战略包括:各部门的发展方向、远景目标、重点建设项目和实

2、施政策;4空间总体发展战略包括:确定空间总体开发方式,明确重点开发区域,确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提出地域开发的策略和措施,制定区域近期重点建设项目的地区安排。53、内容1)制定战略的依据(区域分析、评价)2)提出战略构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 战略措施 6 2 制定战略的依据(战略抉择)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1、区域地位;2、区域优势与劣势;3、区域容量;4、区域创新能力;二、分析区域外部环境(掌握社会需求)1、区域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2、区域产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3、区域企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7(一)区域地位 1、概念指某一区域在区域系统中或同一层次区域中的排序、重要性、所起的作用和影响

3、。一、评估区域发展的内部条件82、具体内容区域规模(面积、人口、经济总产值等)、地理位置(自然、经济 )、资源状况、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发展水平、区域在区域系统中的功能定位等3、目的明确区域在地域分工中所处的位置,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能起的作用和适宜扮演的角色。9例:西部地区在全国的战略地位第一,将未来发展战略定位于30年整治国土,为中华民族16-18亿人口创造生存空间。据预测:2030年我国总人口16.5亿(实际可能达到18亿)。我国之所以必须集中国力,在30年内开创开发西部的基本局面,是因为我国最特殊的基本矛盾:人口与资源的矛盾,在30年后将达到最为尖锐的程度。10假设16.5亿的最好情况,人

4、均占有粮食900斤,总量为14850亿斤,比目前增加5000亿斤。如果全部进口,需要5000亿元人民币,600亿美元。如果自己生产这些粮食,需要的资源量?11水资源:假设2030年节水效率达到40%,平均生产1kg粮食补充灌溉0.74亿m3(现在1.23亿m3 ),需要农业用水5495亿吨;城镇人口从目前的30%增加到75%,共12.85亿人,生活用水1815亿吨;工业增加值增加2倍,用水量增加1倍,1852吨。3项总计,用水需求量年增加9162亿吨。12我国目前90%人口和工业集中在东部,而一半以上的资源(林地、草地、可垦耕地、水能、煤炭、石油、天然气、铜、稀土、镍、钾)在西部。30年内中国

5、人口将增加4亿,应将其中的3.5亿安排在西部,其中3亿在西北,水资源问题可以通过南水北调工程解决。13第二,西部具有全国性的能源战略和地缘战略地位。能源战略:“西电东输”、“西气东输”;地缘战略:在2030年内集中国力实现南水 北调,改造长江、黄河和塔里木河;新增加 5亿亩耕地,数亿亩森林和草原,减少水土 流失和自然灾害;以西安为中心开发新疆一 线,安置3亿以上人口;改变城乡二元结构 ,以上措施将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使经 济中心西移,并将影响力扩大到欧亚大陆的 心脏地区,大大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14第三,西部是我国启动内需,继续发展中国经济的战略基地。集中在沿海地区的过剩生产力,没有中西部的

6、资源和农村的市场,就没有出路。以每年千亿以上的国债投入西部开发和国土整治,关键是能够调动劳动积累,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村购买力。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通货紧缩和经济衰退,提高工业企业的效益并防范金融危机。15(二)区域的优势与劣势1、内容:区位、资源、技术、产业等方面的优劣势;2、目的:了解优劣势,以扬长避短;寻找克服区域发展中各种不利因素或限制因素的突破口。163、注意:优劣势的比较(区内比较、区际比较);优劣势的转化;不突出条件聚合可以形成整体优势;潜在优势向现实优势的转化、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174、规划工作的重点 寻找克服各种不利因素或限制区域发展因素的的突破口,通过区域政策,采取

7、各种措施,促使各种潜在优势变为现实优势,将有利条件变为区域的财富。18(三)区域容量1、内容:区域人口承载力 区域资源的人口承载力(水、土地 、矿产、生物)区域环境的人口承载力区域建筑物承载力(建筑总面积和密度)区域资源的人口承载力要考虑资源量和人口量及人口消耗资源的能力192、目的:有效、合理地开发、利用、治理、保护资源和环境3、例: 土地人口承载力概念:土地人口承载力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在一定投资水平下持续利用时的食物生产能力及其所能供养水平的人口数量。20考虑的因素:可利用土地的总量、土地的生产潜力、人口数量、平均营养水平。可以综合这些因素来建立数学模型,模拟不同区域、不同策略方

8、案下土地的人口承载力。 研究的目的:探讨区域能够养活的人口、提出增加土地潜力和控制人口增加(或鼓励迁入)的对策。21(四)区域创新能力1、创新的基本知识1)创新的含义创新指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将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进行新的组合并引入生产体系的活动。在具体意义上包括:新的技术(新的生产方法)、新的产品(或新的服务)、新的市场、新的原材料、新的组织。22创新的实质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要素。创新活动大致可分为: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三类。232)创新的要素(要素融合为一体产生创新) :机会创新者环境(软环境)支持系统(包括充足的资金、灵通的市场信息、较强的消费能和经济基础等) 结论:创新源一般

9、都在大都市和经济发达地区 。242、解读创新创新 是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动力市场经济市场与计划都是生产与消 费之间的桥梁,只是不同 的途径而已基本原因:生产(产品或服务)是经济发展的前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前提,而只有在生产与消费之间达到平衡,甚至要求消费(需求)大于生产时,生产才能继续(消费是生产的原动力)。是拉动(扩大)需求的根本动力251个工人 生产1单位产品 在社会上产生了1单位的 购买力(形成1单位的消 费需求)100个工人 生产100单位产品 社会总体产生100单位的消费需求但是工人共获得50个单位的购买力但是由于资本主义对工人剩余价值的剥削(是客观存在的),1个工人只能获得0.5个单

10、位的购买力26结果:剩余50个单位的消费需求(购买力)集中于1个资本家(财富向少数人集聚)。如果这个资本家只消费了20个单位的购买力(现阶段的社会产品及服务只能提供给他20个单位的消费,或他只愿意消费20个单位),就会有30个单位的购买力闲置。27进一步的结果:在整个社会会同是造成 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扩大整个社会的消费,必须要进行新的生产,即通过创新诱导消费,这样,创新就成为整个经济发展的原动力 购买力的闲置(资本家) 需求不足(工人)28创新,从根本上讲,是希望释放闲置于资本家手中的购买力,同时刺激工人的有效需求 (通过增加就业等),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一个内在因素。293、创新与扩散扩散:是

11、指创新通过市场或非市场的渠道对外传播。扩散的范围很广,包括经济领域内的和地域范围上的扩散。301)创新与扩散的关系创新是扩散的基础,扩散是创新的目的。创新产生的初始,意味着高消费(或新的消费需求)、高利润;扩散意味着高(新)消费逐渐变成一种普遍消费(低消费)的过程。没有扩散,创新便不可能有市场,也产生不了经济效益。312)创新与扩散的表现形式创新产生高额利润,资源的集聚(经济集聚、地域集聚),差距产生并扩大;扩散资源的扩散,差距缩小。323)关于创新与扩散的基本理论解释了技术创新扩散的一般过程冯.杜因的技术创新生命周期理论 理论要点:创新与扩散活动要经历四个阶段 :33a 、介绍阶段:新产品和

12、新技术层出不穷,新产品、新技术风靡一时,企业间的竞争集中在产品的性能上;b 、扩散阶段:创新技术和产品得到广泛承认,产品和技术标准化,产品创新数量减少;34c 、成熟阶段: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顶峰,企业间的竞争主要集中在生产规模和市场份额上(强调节约劳动,节约成本)。d 、衰落阶段:新兴产业已经饱和,出现产品过剩,投资萎缩,原来的新产品、新技术变成了旧产品和旧技术,标志着一个创新周期的结束。35R . 费农的产品循环学说总结了产品创新的四个过程:a 、产品导入期:本地研制新产品问世,扩大市场,至国内市场饱和; b、产品增长期:新产品出口到国外,开拓国外市场;36c、产品成熟期:国外市场形成后,

13、随着产品的输出,出现资本和技术的出口,进而出现“新产品”的生产地向国外的移;d、另一新产品研究开始或新的循环其点期:国外“新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产生“飞旋镖效应”,“新产品”以更低的价格打回 本国市场,新产品研制国在国外竞争压力下, 专项研究开发更新的产品。 37赤松的产业发展的“雁行形态”学说要点:后起国家的幼小产业要变成具有强竞争 能力的出口产业,需要遵循“进口国内生产 出口” 的模式,相继交替发展。这一进展过 程,在图形上向三只大雁:第一只雁是进口的浪潮;第二只雁是进口所引发的国内生产的浪潮;第三只雁是国内生产发展所促进的出口的浪潮。384、区域获得创新的途径其一,区内培育创新(重要的在

14、于形成培育创新的机制);其二,区外引进创新(对于不发达地区,具有现实意义)注:对于区域而言,培育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区域在某一产业(产业群)方面具有领先地位,保证区域获得超额利润。39二、分析区域外部环境1、区域宏观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区域作为一个开放系统,必须要应对其外部环境的发展与变化)世界全国周边402、区域产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 (中观)在市场经济下,产业竞争成为区域之间竞争的主体,产业,更多地成为区域的一种自主性行为,区域在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时,必须对生产销售(市场)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41具体研究内容有:1)产业结构;2)生产状况;3)产品状况;4)产品市场状况;5)产品生产环境,相关联的产业发展及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状况等;423、区域企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微观)企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微观经济主体,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最大的能动性。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