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38799 上传时间:2018-08-1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97.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0 - 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西厢记与莺莺的爱情观学院:商学院 专业班级:工商管理061 班 姓名:王崇杰 学号: 0623200127 指导教师:张廷兴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1 - 摘要 唐传奇在我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可与唐诗一起并誉为唐朝文学的两座高峰。 在这些唐传奇故事中, 以爱情篇中的人物形象最为生动、 情节最为曲折动人。尤 其是宋代以后的话本小说和元代以后的杂剧更是多取材于此,比如元代四大名剧 之一王实甫的西厢记就改编自元稹的莺莺传。女主人公崔莺莺执着于爱 情,而与封建礼教进行抗争更是难能可贵! 正文 : 从元稹劝别人要“知之者为,为之者不惑”,忠告别人“始乱之,终

2、弃之, 固其宜矣。 ”到董解元敏锐地感觉到“始乱之,终弃之”的消极性, 从而提出了 “自是佳人,合配才子”的新观念;再到王实甫在西厢记第一次提出了“愿 普天下有情的都成眷属”的口号,这是它在文学史上最光彩夺目之所在。一、王实甫和西厢记西厢记被元末明初的贾仲明誉为“天下夺魁”之作,代表了元代爱情 剧的最高水准,在中国戏剧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关于西厢记的作者, 向来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王实甫。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人,生平事迹不详, 一生共创作了十四种杂剧, 现在全本流传下来的有 西厢记、 丽春堂、 破 窑记三种。王实甫的剧作多以儿女风情故事为主,有浓郁的抒情气氛,语言清 丽华美,是文采派的典范

3、。二、西厢故事的演变西厢记最早源于唐代元稹的传奇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 主要写的是张生对莺莺“始乱之,终弃之”的悲剧故事,宣扬了女人是祸水的传 统论调。到了宋代,崔、张故事已被改编为多种文艺样式而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秦 观、毛滂都有以此为内容的歌舞曲调笑转踏,赵令畤据此改写为鼓子词商 调?蝶恋花,皆为西厢故事输入了新鲜的血液。此外,民间艺人还创作有南宋 话本小说莺莺传、宋官本杂剧莺莺六幺、金院本红娘子等,可惜都 已失传。自宋至金,崔、张故事代代相传,从未间断。对西厢故事的思想主题、情节内容和人物形象都作了创造性改造的是金代 董解元的说唱文学西厢记诸宫调(又称董西厢)。首先,它改变了莺 莺传的

4、悲剧格局, 代之以二人私奔而最终获得团圆的喜剧性结尾,从而使其主 题上升到追求婚姻自由、反对封建礼教的时代高度。其次,董西厢中的人物 形象较原著也有诸多突破, 而具有了崭新的个性特征。 张生由背信弃义的负心郎 变成了对爱情忠贞不渝的正面人物,莺莺由哀婉凄切、 逆来顺受的柔弱女子变成 了敢于冲破封建束缚的典型形象,原来并不重要的老夫人变成了封建势力的代 表,原本无足轻重的红娘也成为十分活跃的角色。最后,董西厢中的矛盾冲 突也有了发展变化, 由崔、张二人之间的恩恩怨怨转移到他们为追求爱情幸福而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2 - 与讲究世家大族体面的崔老夫人的矛盾斗争上。这些新的变化, 极大地丰富了作 品的

5、思想内容,为元杂剧西厢记的创作提供了蓝本。王实甫在前人的基础上,对崔、张故事进行了带有总结意味的再创造,以 代言体的戏剧形式予以完美表现,写成了西厢记杂剧(又称王西厢)。 从此以后,流传已久的西厢故事就基本定型了。三、 西厢记的思想内容西厢记,热烈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爱情婚姻自由、反对虚伪的封建礼教 和禁欲主义的叛逆精神, 显示了他们获得幸福生活的胜利喜悦,表达了“愿普天 下的有情都成了眷属”的美好愿望。同时又揭露了封建势力的冷酷顽固,从否定 整个婚姻制度的高度对“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婚姻进行批判,把批判现 实与激发理想结合在一起,使这部戏达到了当时同类题材作品的最高思想水平。首先, 西厢

6、记歌颂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结合,否定封建社会传统的联姻方 式。作为相国小姐的莺莺和书剑飘零的书生相爱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对以门 第、财产和权势为条件的择偶标准的违忤。莺莺和张生始终追求真挚的感情。他 们最初是彼此对才貌的倾心, 经过联吟、寺警、听琴、赖婚、逼试等一系列事件, 他们的感情内容也随之更加丰富, 这里占主导的正是一种真挚的心灵上的相契合 的感情。其次,莺莺和张生实际上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张生为莺莺而“滞 留蒲东” ,不去赶考;为了爱情,他几次险些丢了性命,直至被迫进京应试,得 中之后,他也还是“梦魂儿不离了蒲东路”。莺莺在长亭送别时叮嘱张生“此一 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她并

7、不看重功名,认为“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 状元及第”;即使张生高中的消息传来,她也不以为喜而反添症候。西厢记虽 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终成眷属作为团圆结局,但全剧贯穿了重爱情、 轻功 名的思想,显示出王实甫思想的进步性四、莺莺的爱情观西厢记的女主人公崔莺莺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一位具有时代叛逆性的女 性形象,时代的叛逆性是指她在遇到理想爱情时,能够与封建礼法进行抗争。 这 在当时社会背景下是难能可贵的。在封建社会中,妇女们不仅受到政权、族权、夫权这些宗法思想制度的压 迫,还受着“三从四德”、 “三纲五常”的礼教束缚。 而崔莺莺正是生长在这个 典型的环境中。 然而严格的家规和管教, 也并没有能够禁锢

8、住莺莺这位美丽、聪 慧而又青春焕发的小姐对爱情渴望的心灵,反而促使了她的反抗, 使她成为一位 封建礼教的叛逆者, 她不愿意屈从父命, 静候尚书之子的迎娶, 而是向往自己的 爱情,与张生相恋相爱,向着封建势力书写了叛逆的一笔!首先,她的叛逆性格表现在她在爱情的追求上不注重封建的门第观念,而勤恳朴诚厚学致新- 3 - 是注重感情,把爱情看得高于功名和富贵,这是最为可贵的一点。其次,还表现 在与其母亲封建势力的集中表现者崔老夫人的斗争上。莺莺对老夫人的逼试表 现出强烈的不满, 对于功名表示了极大的厌恶。 在这满是功名利禄、 利欲熏心的 封建社会中, 试问,不爱功名利禄、 仕途经济的女子又有几个呢?从

9、对功名的轻 视来看,这些女子都可算是叛逆的, 因为她不是一味去适应封建时代的要求,而 是坚守着自己的看法和灵魂。再次,老夫人毁约后,张生一撅不振,此时莺莺明 明思念张生, 让红娘去探望, 但当见到红娘带回张生的简贴时,又“忽的波低垂 了粉顶,改变了朱颜”,怒斥红娘说要告过夫人,打下你个小贱人下截来。”待 红娘说要将简贴儿交与老夫人时,她又道: “我逗你耍来”,并急切地询问张生 的情况。这种有辱于小姐身份的言行,是“欲”与“礼”的斗争。 她在红娘面前 遮掩,而内心又忍不住牵挂张生。 但她对张生的爱恋, 一开始却是胆怯和动摇不 定的,一方面她具有少女的情感和欲求:另一方面, 她作为一个相国小姐又是

10、在 那样的母亲的管教下成长起来的,同时又接受过较多的封建道德教育,这就构成 了她思想和行动上的矛盾。 她回答张生的那首诗“兰闺久寂寞,无事度芳春: 料 得行吟者,应怜长叹人。”,表达了她不甘寂寞的苦闷心情,同时也流露了她对 异性的渴望。 因此当她接到张生的情诗时,终于大着胆子写了一首题为 明月三 五夜的回诗,约定张生于十五日晚上相会。“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拂墙 花影动,凝是玉人来。”短短二十个字,标志着莺莺决然走上了叛逆的道路。莺莺虽然是一个带着封建礼教深深烙印的女子,同时也是一个于追求自己 的爱情,敢于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把握的女子,尽管她还只能把自己的爱情命运寄 托在男人身上, 像以后的很

11、多女子如杜十娘、繁漪,都如此尽管莺莺的成功带有 理想色彩, 但毕竟她有自己明确的追求,她比她的前人有新的觉醒, 更突出了性 格中的叛逆,也给了后人启迪和希望。 结语 :爱情,一个人类永远长读长新的“陈词滥调”。经典爱情,是青油孤灯下泛黄的线装书,它需要读到地老天荒,海枯石烂; 经典爱情, 是梦姜女千里寻夫送寒衣, 她忠贞的泪水可以哭倒长城;经典爱情是 王宝钏寒窑中的爝火, 它虔诚的热力足以消融武夫的铁石心肠;经典爱情, 是罗 密欧与朱丽叶的饮鸠而亡,同栖一穴魂灵的矢之不二,之死靡它,经典爱情,是 哭瞎眼睛阿炳的二泉映月; 也是简爱对罗彻斯特千里的呼唤, 经典爱情在追求 的过程中透出美丽, 它使等待比获得更具魅力。 经典爱情在琴弦上常常谱满离恨 曲,经典爱情的花笺上每每写满断肠诗。 参考文献 :1张则桐 , 西厢记爱情描写的理想品性及其流变,2004 年2. 岳上铧 , 论莺莺之美西厢记崔莺莺形象再解读,2007 年3. 邹尤 , 发乎情 , 止乎礼义论王实甫西厢记的主题思想,2007 年4. 王季思,西厢记,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年 5 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