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24199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2.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1易混易考易错点(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历史必修 1 易错易混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易错点 : 1禅让制是远古社会,黄帝以后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采用民主的方式推举部落 联盟首领的制度。王位世袭制指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2西周的分封制不仅分封王族,还分封异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功臣和先代贵族 与周天子并无血缘关系。 3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 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在封国内,诸侯对卿 大夫而言是大宗, 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 对于士而言, 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 4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专制主义是一

2、种决策方式,而中央 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 5. 票拟权指内阁辅臣在奏章上根据自己的意见用黑笔写上批示,然后经过皇帝首 肯之后,才由皇帝用朱笔批上去(或者是批阅同意等字眼),再加盖玉玺方才生 效。易混点: 1比较西周分封制和秦朝郡县制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实行条件与宗法制相联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传承制度世袭官吏由皇帝任免调迁,不得世袭官吏权力拥有封地和相应的爵位官吏只有俸禄,无封地与中央关 系诸侯国有很强的地方独立 性郡县是地方行政机构,地方绝对 服从中央 官员职责 范围封地内有行政权, 拥有对土 地的管理权辖区内只行使行政管理权,对土 地无管理权历史作用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

3、时的政治秩序, 但也容易发 展为割据势力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 统一2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应用时代确立于秦、盛行于汉确立于隋,盛行于唐丞相职权地 位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 事, 有相对独立的决策权、 审议权和行政权三省长官均为宰相,相权一分为 三作用地位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趋 向巩固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趋向完善3明朝以前,宰相被赋予决策大权,地位十分巩固;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或决策机构, 而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 无决策权, 阁臣的升降由皇 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 4明朝的内阁是皇帝的侍从咨询机构,无决策权;而英国的内阁是君主立宪制 下的最高行政

4、机构。 5. 宣政院是元朝设置为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和藏族地区军政事务的机关,管辖西 藏、四川和青海的部分地区, 由此,西藏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 地方行政区域。理藩院是清朝设置的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地位与六部相 同,理藩院起初管理蒙古事务,后来也负责新疆和西藏的事务。 6. 封建专制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政治制度,主要特征为君主专制、皇位世袭。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 标志着君主专制的结束。 封建制度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包括封建的政治制度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文化制度等。 7. 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指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即君主专制。 中央 集权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 地

5、方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权的命令,中央对地方拥有 统率权,与地方分权相对立。专题二、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易错点 1. “半殖民地”在政治上是指丧失了部分而不是全部的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 是指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 售市场;在文化上则表现为“西学东渐” 。 “半封建”是指在政治、经济、文化方 面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另外,“半殖民地半封建”是专有名 词,注意不应出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字眼。 2. 领事裁判权是指帝国主义国家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主要内容是: 该侨民在居留国犯罪, 或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时, 只由其本国在居留国的领

6、事或 法庭依其本国法律审理。 3. 片面最惠国待遇: 是指一国的通商、 航海、税收或公民法律地位方面给予另一 国享受现实或将来所给予任何第三国同样的一切优惠、特权或豁免等待遇, 此称 “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的取得必须有条约和根据。最惠国待遇一般是相互 的, 缔约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相互享受最惠国待遇。但在有些不平等条约中, 往往只片面规定一国享受最惠国待遇,而另一缔约国则无对等权利, 因而是片面 的。 4. 天京变乱不是偶然的,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是历史的必然。农民阶级是小生产者 的代表,不代表先进的生产力, 不可避免地具有落后性、 分散性、自私性等特点。 他们没有先进的革命纲领和科学理论

7、的指导。因而,天京变乱的悲剧, 偶然性中 包含着历史的必然。 5. 南京条约最先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贸易主权、关税主权。南京 条约附件最先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望厦条约最先破坏了中国的领 海主权、文化主权。 黄埔条约最早对传教权做出了明确规定。天津条 约首先破坏了中国的内河航运权。马关条约最先规定在通商口岸设立 工厂。辛丑条约最先规定外国可以在华驻军。6. 新军是清末编练的近代化陆军。开始筹练于1894 年;甲午战争后由袁世 凯接办,改称“新建陆军”; 1903 年清朝在中央设练兵处;1905 年练兵处 制定陆军军制,各省设督练公所,将新军的编练推行于全国。 7. 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

8、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 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 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8. 三民主义思想并不是完美的, 而是有其局限性。 民族主义未明确提出反帝, 民 权主义未将整个地主阶级作为革命对象,民生主义未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9.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 并未结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10. 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方式是党内合作,而不是党外合作,也不是两党合并。第 二次国共合作是党外合作。 11. 中共三大没有提出党对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但不等于中共没有参与领导

9、国民革命运动。 12. 国民党一大讨论的是国民党改组问题,而不是国共合作问题。新三民主义并 不等于三大政策,前者是纲领与目标,后者是方法与手段。 13. 北伐战争取得了胜利,而国民革命运动却失败了。大革命是由国共两党共同 领导的, 而不是由国民党单独领导的。 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但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基础。 14.“左”倾与右倾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右倾主要表现为保守、妥协、退让, “左”倾往往以革命的面目出现, 表现为急躁冒进、 急于求成。两者都有危害性, 尤其是“左”倾错误的危害性更大。 15. 注意中共领导的三大起义失败的最大教训是不根据本国国情,坚持“城市中 心

10、论” ,从中得到的最大启示是应该从城市转入农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 路。 16. 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到了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才 上升为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 17. 土地革命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实现农民土地 所有制的革命。 这种革命斗争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称土地革命,在人民解放战争 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又称为土地改革。易混点 1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共同点都是太平天国社会经济方面的重要文件,代表了太平天国的 政治思想。不同产生背景太平天国强盛时期。太平天国衰落时期。 社会主张企图在小农经济基础上 消灭私有制,实

11、现社会公 有和绝对平均主义。后者在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 发展工商业和资本主义群众基础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农民 的利益和要求,拥有广泛 的群众基础。不是农民斗争实践的产物,也没 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 因而没有得到农民的有力支持。 未实施原因空想性,根本不可能实 施,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 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只 是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和社会环 境,没有得以实施。 2近代前期三次运动性质: 太平天国运动是农了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革命运动; 义和团运动是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辛亥革命是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 命。 3. 护国运动与护法运动: 1915年,袁世凯复辟封建帝制,孙中山

12、领导了护国运 动,护的是中华民国,反的是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1917年 ,孙中山领导的 护法运动,护的是临时约法 ,反的是以段祺瑞为首的北洋军阀独裁统治。 4几个区域名称 革命根据地:特指 1927年至 1937年,中国共产党控制下的地区。 由于这一时期, 大部分革命根据地都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所以又被称作“苏区”(苏维埃区域的 简称) 敌后抗日根据地:主要指 1937 年到 1945 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控 制下的地区。 “敌后”主要指这些根据地绝大部分位于敌人(日军)的后方;“抗 日”则指明了这一时期根据地存在的目的和主要的作战任务。 解放区:是指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控制

13、下的区域,以区别于国民党统治 的区域( “国统区”) 。属于人民民主性质。 沦陷区:指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 由日伪军或傀儡政权控制的地区,社会性质属 于殖民地。国统区是指由国民政府控制和管辖的地区,社会性质属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 中央苏区:1931年在赣西南、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中央革命根 据地,一般称中央苏区,至1934 年红军长征结束。 陕甘宁边区:成立于1937 年 9 月,是中共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5. 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两党协议,将中国共产党的军队改组为八路军和。 八路军是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的主力部队改编而成,全称为国民革命军第 八路军。是南方八省的红军

14、游击队改编而成;全称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 编第四军。 6. 革命统一战线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两次统一战线都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 由中共首先倡导,共产国际起了促进作用。 但二者有较大差别:建立标志: 1924年 1 月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革命统一战 线的正式建立; 1937 年 9 月初,国民党公布中共提交的“合作宣言” ,标志着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斗争目标:前者是反对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后者是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及汉奸、 卖国贼。 合作范围:前者是四个革命阶级的联盟;后者还包括开明绅士、大地主、大资产 阶级等,更具有广泛性。 合作方式:前者是党内合作;后者是党外合作。 政治基础:前

15、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没有共同承认的政治纲领,主要采取谈判、 协商的办法来解决问题。 合作结果: 革命统一战线因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破裂,大革命失败; 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一直维持到抗战最后胜利。 7.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 旧民主主义革命: 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以建立资本主义社会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国 家为目的、反对外国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的革命。从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19 年五四运动前的 79 年,即为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其中辛亥革命是比较完整意 义上的一次旧民主主义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无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的斗争,其目的是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并

16、最终走向社会主义社会。从1919 年 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 革命则是指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斗 争。如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制定社 会主义宪法等,都属于社会主义革命。从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即为社会主义革命时期。 8.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南京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分为三个历史时期, 即南京临时政府时期、 北洋军阀政府时期和南京国 民政府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指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 权。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 年 1 月 1 日,只存在了三个月,标志着中国历史 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立,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革命政府。 北洋军阀政府:以“中华民国”为招牌,实质上是帝国主义扶植的封建地主阶级 和买办阶级的联合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党新军阀打着 “中华民国” 旗号的大地主、 大资产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