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

上传人:子 文档编号:51522375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名师课堂教学风格展示(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名优秀的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区别就在于它具有高超 的教学艺术和独特的教学风格。所谓教学风格,是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形 成的、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观点、教学方法和教 学技巧的独特结合与表现。可以说教学风格是教师在 教学上成熟的标志。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没有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就很 难促成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一个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一般都要经历下面几个阶 段:模仿教学阶段独立教学阶段创造性教学 阶段有风格教学阶段。教学风格的类型:一是理智型教学风格。知识的系统性强,概念理论知 识占得比重大;有准确敏锐的判断能力;思维逻辑性 强,善于概括和推理,讲究方法;教学追求科学的态 度和理智的力量;教学内容

2、的组织合乎系统的逻辑, 层次清楚,线索分明,教学语言论证性、说服力强。二是情感性教学风格。知识有相当的广度和深度,事 实材料比例大;有细腻、准确的感受能力;善于演绎 和分析,思维敏捷而灵活;爱好文学艺术;教学追求 精神感染、情感的陶冶;教学内容的组织富有艺术性 效果,体现出艺术辩证法,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教 学语言具有形象性、鼓动性和感染力。华应龙老师教学风格:疯狂数学的和谐魅力课堂教学艺术:1、巧搭数学与生活之桥让学生学有价值的数学,学生活中的数学,使枯燥呆板 的数学教学变得既有趣又有用。2、“刷新”赋予教学生命力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3、“导误”导出真探究发现学生想错了,却

3、对差错“视而不见”、将错就错,带 领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再将其带入柳暗花明的境地 ,体会豁然开朗的学习顿悟。4、评价不是筛子而是“泵”充满智慧和人情味的评价,是孩子们的阳光,是课堂的 生命。5、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对于学生的差错,教师的心态是什么?是斥责、批评, 还是欣赏和接纳,这反映了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6、问题由学生提出哪个同学能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哪个同学能够提出和 其他同学不同的观点,甚至和老师不一样的想法,这样的 学生在华老师看来是最好的学生。7、让课堂充满民主在华老师的课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说了还管用 。华老师觉得学生“人小鬼大”,都是有主见、有思想的人 。8、不妨听听自己

4、的课课堂上的摄像机、备课本上的反思笔记华老师的成功 之处就在于反思,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教学,不断超越自 己。华应龙的书:我这样教数学:华应龙课堂实录: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重要。只有找 准问题,才能做正确的事。找准问题,实际上是要在无疑处有疑,要突破思维 定式。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我就是数学:华应龙教育随笔:华应龙的数学课,有独特的色彩和光亮, 有丰富而深层的内涵。在本文集中,华应龙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不断创新教 学方法,在学习、碰撞中把自己的课堂不断带入新的境界。他让学生体会数学 的好玩和有趣,.个性化作业设计经验:数学卷:本书由我国著名小学数学特级教师华应龙 主编,集合了诸位优秀的数学教师

5、深入浅出地把自己的作业设计心得呈现给读 者。个性化备课经验:数学卷:备受推崇、令人回味的好课,往往在学生探索 新知识的过程中有新颖别致的精妙设计,让人豁然开朗、眼前一亮:“原来课还 可以这样上”.学学名师那些事华应龙:激励学生进步的积极评价教师反思的智慧特级教师华应龙的反思智慧好玩的数学 怎样上出好课:数学卷华应龙: 好课,教师进退自如 让学习像呼吸一 样自然以教学量角的大小为例 郭广成教学风格:寻根导学理趣交融王岩教学风格:情境激趣 体验促思花园小学的王岩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自如洒脱、细如 清泉、融会贯通、厚积博发的教学风格源于教师的对 教学情境精心的架构,从而激发了学生在情境中兴趣 的生成及

6、学习欲望的产生。刘清姝,哈尔滨市清滨小学教师,中学高级教师,黑龙江省数学骨干教师。黑龙江省课改先进个人,全国“新世纪”版实验教材培训组核心成员。从教10余年来,她倾心教育事业,潜心钻研教育教学理论,以孜孜不倦的求索精神,积极探索改进课堂教学的方法、策略。刘淸姝老师教学风格:情境中点拨 点拨中导思刘老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精心地创设丰富、生动、贴 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情境,在情境中对学生“相机诱导,适 时点拨”,通过师生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引导学生愉悦地学、主动地思、活 泼地发展,促进学生的数学思考,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 与个性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情境点拨为主体思路的教 学

7、方法,从而烘托出了“情境中点拨 点拨中导思”的教学风格。1.什么是一堂“好课”?2.教学目标的作用是什么?怎样制定教学目标?3.情境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怎样创设好的学习情境?4.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怎样的?怎样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案例1:9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9的乘法口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知识迁移能力情感目标:使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对数学的学习 兴趣写出你会的“9”的乘法口诀学生的情况分类人数(人)占总人数的百分 比全写对2556.8全写出来但有小 问题511.4写出大部分1125.0写出少部分36.8案例2:“7的乘法口诀”教师甲:呈现一个星期有7天的信息和相应

8、表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教师乙:听7字儿歌我爱快乐数字七提出问题。教师丙:提出类似几个小船需要多少块七巧板的问题。教师丁:有数类似的方格数引入“7的乘法口诀”。上面四个情境中,你更喜欢哪个情境?案例3:升与毫升的认识学生提出的问题:一毫升等于多少克?一、什么是一节好课教师1:教师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在课前必须有精密的策 划,也就是说要准确地把握教材,全面的了解学生的知识 基础和生活经验,确定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教师2:好课应具有如下特点:首先,教师要能够很好地把 握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并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充 分地体现出来。第二,教师要能够灵活地处理自己预设的 教案与课堂突发事件之间的

9、关系。第三,教师应该关注到 每一名学生,并对学生的不同表现作出恰当的评价。教师3:最为重要的是课堂上生成资源的利用。这往往是学 生思维火花碰撞的结果,也是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训练的升 华,是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真实体验,有可能成为一节课的 精华部分或者是闪光点。作为教师应该善于捕捉课堂上的 生成资源,予以引导、点拨、形成动态的生成课堂。吴正宪老师的观点:教得有效:1.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2.创设有效的教 学情境;3.多种教学方式融合,精心组织学习活动;4.有 效捕捉、利用、组织教学资源;5.多层反馈,有效调控,适当评价。学得有效:1.学生是否扎实有效地掌握了基础知识?学 习技能是否提升?2.学生是

10、否在学习中经历了“数学化”过 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了数学思想、方法与策略?3.学生是否体验到了学习乐趣?是否有了探索知识的欲望 ?是否体验了自信与成功?学生是否获得了全方面的发 展?二、如何设计一节“好课”1.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作用案例1 角的度量教学目标:1.认识量角器、角的度量单位,会用量角器量角。2.体会量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加深对角概念的理解,感受量角的意义,进一步形成度量意识。(2)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一标准和教材 解读课标 研读教材:张丹老师的三个基于:第一,基于真正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第二,基于了解所教内容与其他内容的联系;第三,给予分析所教内容蕴含的数学核心思想。

11、(3)制定教学目标的依据之二学生2.创设情境(1)标准中对情境创设的具体要求第一学段: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第二学段: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2)创设情境的作用和价值第一:好奇喜欢的源泉。第二:发现的沃土。(3)什么是好的情境第一,情境应尽可能接近儿童的经验,能引起学生参与 探究的兴趣。第二,情境应能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发展需求。第三,情境要有鲜明的学科特点,学生能从中自然地提 出数学问题。第四,情境应当有挑战性,能激发起学生的真正思考, 能够导向一段探索和发现。第五,情境应当具有开放性,每个学生都能尝试做一些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发现和做法。(4)怎样创设好的情境创

12、设情境是一个不断发现、积累和创新的过程,在实践中,教师要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教师要在生活中养成观察、积累的习惯,不断思考调整,借鉴和引入情境时要发挥自己的创造力,让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服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3.预设和生成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把更多的时间和更大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生的主动权 还给学生,这种师生多向、开放、对话交流的学习过程 ,是一个极具变化、动态发展的过程,产生了很多的不 确定性和生成性。但是,数学课堂本身具有的学习性、目的性、计划性, 有要求数学教学必须具有充分的“预设性”。于是“预设”与 “生成”就构成了新课程教学中

13、的一对基本关系。(1)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 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二者是互补关系 ,即“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提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是矛盾的统一体。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 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教师 在课前必须对教学目的、任务和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 的思考和安排。在认真解读文本的基础上,解读学生的 认知规律和发展需求,以此为出发点,预留适度的、留 有空间的“弹性教案”,对课堂方方面面可能出现的问题 进行预见与对策的准备,这些是“预设下的生成”。然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之一是促进

14、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而“发展”必然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这个过程中的 许多因素和情境我们无法预见,这就产生了许多生成性 的问题。这类预设外的生成也叫做“自然生成”,是新课 程理念下数学课堂教学对我们提出的一大挑战。(2)如何面对学生的生成资源对于生成资源,我们应遵循“宽容的接纳、理智的筛选 、巧妙地利用”的原则。要做到这点就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 质,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历练。不断地积累教学中的资源,在积累中形成自己的特色和 个性。“是根据学生的反应来组织教学,还是根据老师的主观预设来控制课堂?老师的设计肯定是较为理想的,但脚下 走出来的才是路。自然的才是最美的!”华应龙教师要想有效地利用课堂中生成的资源,就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对细致倾听的耳朵,一个快速思索的头脑,一张把听到的、思维过的内容表达清楚的口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