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怎“载不动”?--浅谈对李清照的《武陵春》的赏析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22123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愁,怎“载不动”?--浅谈对李清照的《武陵春》的赏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愁,怎“载不动”?--浅谈对李清照的《武陵春》的赏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愁,怎“载不动”?--浅谈对李清照的《武陵春》的赏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愁,怎“载不动”?--浅谈对李清照的《武陵春》的赏析(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愁,怎“载不动”??浅谈对李清照的武陵春的赏析附原词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词的上阕描写了狂风袭击之后,只剩下一片残花败柳的凄凉景象;下阕则是描写心理活动,听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天还不错,“也拟泛轻舟”一句中“也拟”二字刻画出了主人翁内心的微妙的变化,先前睹物伤心的情绪在此刻有了些许的安慰,透过厚厚的愁云,偶见一丝晴朗的天空、一束微弱的阳光;但“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一句中“只恐”二字一转,力透纸背地刻画出主人翁的忧虑,她担心自己忧思至多、心情之沉重,那小小的舴猛舟是“载不动”的。于

2、是,愁的哀伤和沉重就变得无法排遣和难以排遣。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进词人仅仅用49 个字所刻画的意境里面,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恼人的风雨总算停歇了, 枝头上美丽的花朵也凋零尽了,只有沾花的泥土还散发着缕缕花的余香。春天终究要离我而去。太阳虽然升的很高、很高了,可我仍无心梳妆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总是周而复始地循环着,春去了,明年还会回来,花谢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惟独那牵挂的人、伤心的事(暗指词人的丈夫赵明成之死)一直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的泪就情不自禁地洒落。听人说,双溪那个地方的春色还不错,我计划着到那里去划划船、泛一泛舟,以排遣心中无尽的忧愁!可是,我真担心

3、那双溪上的舴猛舟般的小船太小了,恐怕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哀愁啊!”全词可谓构思新颖、想象奇特而丰富。词的开头直接描写暮春雨后的残景,由此触发词人的伤感情怀。接着则从日常生活的起居环境、动作和细节来写起,“日晚倦梳头”一句细腻的刻画了主人翁无心梳妆打扮的原因?“物是人非事事休”。春流逝了,明年还会回来;花凋零了,明年春天还会盛开,物还是那个物,而人呢?已经不是那个人了,“人非”则暗示了失去生命中失去就不会再拥有的东西(因为写作此词的时候,词人的丈夫已经死了,“物非”应该是暗示她丈夫的死,人死了当然不会回来了。在她的丈夫生前,两个人之间缠缠绵绵,而今丈夫死了, 只剩下自己孤单一人。因此,触目伤怀,

4、无心梳妆也是事出有因,丈夫死了,梳妆给谁看?) 。此刻,笔锋一转,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中“也拟”二字细腻、生动地刻画出词人此时内心的微妙变化,她想借泛舟来排遣心中无尽的哀愁、牵挂、甚至是无奈和孤独;她沉重哀伤的心情本以为可以得到一丝放松和安慰,或者说她寻觅到了一丝生机、 看到一丝希望,(我们在此刻也位她松了一口气), 但“只恐双溪舴猛舟,载不动许多愁。 ”中“只恐”二字忽然一转,主人翁内心那刚刚滋生的希望和慰藉就被击得粉碎。词人运用了丰富奇特的想象,将“愁”与“舴猛舟”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使抽象的“愁”变得更具体、形象和生动;赋予无形的“愁”以重量,居然重得到了“载不动”的地步。

5、“舴猛舟”可谓是夸张、比喻手法皆用也。到底是船小,还是“愁”之重?其间已不言而喻!整首词在感情上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而是曲折起伏的,从全首词可以清楚地看到主人翁的感情经历了由“低沉(感伤) ?轻快(欣喜) ?沉重(无奈) ”这样一个曲折起伏的复杂过程。在情感的起伏变化之中,词人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主人翁当时内心的无奈和哀痛,这大概主要缘于“物是人非”的缘故罢了,同时,“欲语泪先流。”也间接反映了靖康之难后,词人家破夫亡,受尽的劫难和折磨, 人生命运的巨变, 在引起心境变化的同时也引起了词境的变化。所以,在欣赏词人李清照的作品的时候,应特别注意,因为文学史上总是以“南渡”作为界线,把她的词分为前、后两

6、个时期。其前期词作主要是表现少女、少妇风雅的生活情趣,这类词中的情感世界主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表现对丈夫的钟情;另一方面则是表现对自然景物的热爱和对禽鸟花草的眷顾之情:而后期词作则以前所未有的低调,唱出心中难以言表的苦楚。从她的前、 后期词作中可以清楚的感受到这种感情的变化,以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一剪梅) , 雁给她带来的上安慰和希望;而后期“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 ( 声声慢)此时的雁带来的不是希望和安慰,而是勾起伤感的回忆和生死相隔的痛苦。以前见菊花,虽有“人比黄花瘦”的感慨,却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后期“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声声慢)则隐含了对生命将逝的悲哀。词人南渡之后,从前望夫词中那种轻盈亮丽已变成哀伤沉痛的生死恋歌,词境也由轻快明亮变成了凝重灰冷。透过词人的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那个苦难时代的缩影和所造成的悲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