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原文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1522121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送东阳马生序原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东阳马生序原文(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作 家 作 品|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 溪,谥文宪,浦江(在今浙江义乌 县西北)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受 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 等,明初主修元史,后历任国 子司业、侍讲学士,后官至翰林学 士承旨,知制诰。学识渊博,工散 文,文字简练朴素,与刘基、高启 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宋濂很受朱元 璋器重,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平生著作很多,有宋学士文集 。 解释 词语 翻译 句子1.余幼时即嗜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3.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计日以还 4.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 伸 ,弗之怠。 5.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6.以是人多以

2、书假余, 7.余因得遍观群书。翻解 释词 语翻 译句 子译8.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9.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0.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 叩问。11.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 室,未尝稍降辞色。 1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 倾耳以请; 解释 词语 翻译 句子13.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 ,不敢出一言以复; 1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15.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6.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 山巨谷中。 17.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 皲裂而不知。 18.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解释 词语 翻译 句子19.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 而乃和。 20.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3、无鲜肥 滋味之享。 21.同舍生皆被绮绣,翻译22.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 神人; 23.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 艳意。2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 不若人也。 24.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学习 第一 段|这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简要概括。|讲述作者本人求学的艰难和用心之专。 |主要体现在借书抄录,衣食粗劣,生活 简朴,跋涉艰难等方面。主要语句有: (1)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 以还。 (2)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 不知。 (4)余则组袍敝衣处其间。 |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 的是什么? |作者认

4、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的两 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 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有所成就的根 本原因。 学 习 第 二 段|(1)这一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2)文章从哪些地方表现了明代太学生优越的 学习条件?|(3)作者写这些太学生学习条件优越的用意何 在?|这一自然段主要是说明今之太学生学习条件的 优越。这些内容与前一段的内容形成鲜明的对 比,并从四个方面与前面作者求学的情况形成 对比:|衣食:廪稍之供、葛裘之遗日再食,无鲜 肥滋味之享、组袍敝衣|住宿: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行深 山巨谷|从师:未有问而不告未尝稍降辞色、叱咄|书籍: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假借于藏书 之家,手自笔录经过四层

5、对此,显而易见昔日 艰难和今日条件的优裕。在昔日困苦中能够业 有所精,德有所成;而处于优越条件下不能有 所精,有所成,只能说明其用心不专。学习 第三 段|请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思|点明这篇赠序的写作背景和意图 区别 虚词 “以” 的用 法 |1.以衾拥覆(介词,相当于“用”。)|2.生以乡人子谒余(介词,表示动作、 行为所凭借的身份,可译为“用(凭 )身份”。)|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 ,可译为“来”。)|4.俯身倾耳以请(连词,表修饰关系, 连接状语与中心语。)|5.以中有足乐者(连词,表原因,相当 于“因为”。)|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前一个“以”同“是 ”组成复音虚词,相当于“

6、因此”,引出 事理发展或推理的结果;后一个“以” 是介词,相当于“把”或“拿”。)写作 特点|记叙、描写、议论三者的自然结合 。|本文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有些地方适 当地加以渲染和描绘,使文章增添了文采 ,显得更加生动具体。比如,写到百里之 外向硕师名人求教的情景,写了周围的环 境,写了“先达”的表现,写了自己求教时 的谦虚恭谨。文字简洁,而人物神情跃然 纸上。又如写奔走途中的艰难,寥寥数语 ,情态毕现。写同舍诸生的服饰华贵,采 取了细节描写的方法,更衬托出作者的朴 素与艰苦。叙述、描写的同时,还适当地 穿插了议论,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文 章在讲述了今之太学生的优越学习条件后 ,进而推论出:“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 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 他人之过哉?”这就是通过今昔对比所揭示 出的道理。 熟读课文,写一篇读后感。 课外拓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