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码涡旋多联机推广任重而道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18872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8.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数码涡旋多联机推广任重而道远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我国数码涡旋多联机推广任重而道远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我国数码涡旋多联机推广任重而道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数码涡旋多联机推广任重而道远(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数码涡旋多联机推广任重而道远直流变频和数码涡旋两种技术之间的争论在行业内由来已久。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数码涡旋技术相比变频多联技术不分伯仲,各有千秋, 同济大学教授龙惟定甚至公开表示,数码涡旋技术比变频多联技术更适合中国市场。但是, 从市场的角度来看,变频与数码之争中变频几乎以压倒性的优势完胜,在数码涡旋踯躅不前的同时,变频多联几乎凭借一己之力支撑了整个 多联机 市场连续多年的高速发展。所以, 在两者未来的发展道路上,变频 多联机 显然已经远远的走在了前面。迄今为止用于调节容量的压缩机 技术真正主导市场的只有变频和数码涡旋技术两种,分别采用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进行压缩机 容量调节,由此带来了它

2、们在许多方面的差异。1978年,日本部分公司提出变频空调的概念,由于变频空调具有许多优点, 因此很快进入了发达国家的家庭。而后“春兰”、“海尔”、“美的”、“格力”等公司也相应推出了变频空调产品,并有代替目前使用的单频空调的趋势。1990 年初,随着涡旋压缩机 被研制出来,空调系统的容量改变方式也得到很大发展。全球最大的涡旋压缩机 厂 Copeland 公司于 1993年提出了数码涡旋压缩机 , 而后韩国三星、 格力、美的等公司纷纷推出了数码涡旋空调机组。以大金为代表的直流变频多联中央空调 ,参与制造的厂家最多,竞争也最为激烈,品牌包括日立、三菱电机、三菱重工、三菱重工海尔、东芝、海尔等,市场

3、占有率达到80% 以上,为目前 多联机 市场的绝对主力。以三星为代表的数码涡旋中央空调 ,生产厂家是基本以美国和韩国品牌为主流,数码涡旋 多联机 尽管在各方面技术指标上不亚于变频多联机 ,但是由于数码涡旋进入中国市场的时间较晚,同时由于压缩机技术的垄断,使得这类产品在造价上居高不下,因此在市场认可度和市场竞争力上仍与变频多联有着不小的差距。数码涡旋多联机在中国的正式销售,可以说是打破了变频多联机长期以来“一统天下”的局面, 不过, 单纯从市场需求的情况看,数码涡旋技术还没有被市场所广泛认识和了解,因此在市场的推广过程中产生了一定的阻力,企业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积极的引导消费者和推广市场。在中国

4、市场,从2002 年开始,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先后同美的、格力、麦克维尔、三菱重工海尔、 华凌、 新科等 8 家知名空调厂商达成战略合作关系,有效地推动了数码涡旋技术及产品在中国早期市场的应用。在过去的一年中, 与变频多联相比, 数码涡旋多联机几乎没有呈现出任何明显的增长迹象。在变频多联机组十分强势的背影下,数码涡旋机组市场在眼下几乎可以用渺小去形容。从营销的基本要素来看,渠道认知度和接受程度较低是数码涡旋产品相比竞品最大的劣势所在;除了明显高于水冷螺杆及模块机之外,数码涡旋产品的价格水平甚至高于变频多联产品。显然,在市场并不成熟的当下,支撑这种昂贵的理由似乎并不充分,而部分业内人士甚至直言不讳的指出数码涡旋唯一的出路就是降价;即便数码涡旋产品拥有自身独到的特点和优势,至少目前, 这些优势并不构成其必然领先竞品的理由,而数码涡旋产品技术更新慢、交货期长的劣势一直仍被业内所诟病;此外, 事实上, 数码涡旋技术本身在中国市场上的推广依然处于弱势, 最初, 数码涡旋的推广主要方向集中在设计院层面上,现在看来没有相辅相成的进行渠道和房产商的推广可谓之一个失策。而如果仍旧仅仅依靠某个企业的努力,数码涡旋技术的推广还将经历漫长的路途。因此,以营销的基本要素来看待数码涡旋机组所处的外部市场环境,对数码涡旋机组来说,突破竞争的重围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