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1514454 上传时间:2018-08-14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7.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 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穿支皮瓣的解剖与进展徐 达 传南方医科大学临床解剖学研究所穿支皮瓣的国际会议19972006(每年1次)穿支皮瓣的国内会议2005 银川2007 昆明穿支皮瓣专著Perforator Flaps: Anatomy, Technigue Clinical Applications.美国高级医学图书出版公司. 2006.穿支专题论述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2006, 第3期1.穿支的定义穿动脉(穿支)穿过深筋膜进入皮下组织与皮肤。直接穿支肌皮穿支间接穿支肌间隔(隙)穿支穿支特征:(1)指发自源动脉分支(不包括源动脉)(2)经深筋浅出(3)为皮肤及皮下组织供血类型: 肌间隙大皮支型 肌间隙小皮支型类型

2、: 肌间隙大皮支型类型: 肌间隙小皮支型类型: 肌皮动脉大穿支型 肌皮动脉小穿支型浅筋膜血管网深筋膜浅层血管网深层血管网2.穿支皮瓣的定义皮瓣通常包括3个层次:表皮真皮皮下组织穿支皮瓣特征(1)仅以穿支为蒂切取瓣(不涉及源动脉)(2)以穿支穿过深筋处为基准(3)除蒂部外,不涉及深筋膜及其他深部组织3.穿支皮瓣的优缺点a. 穿支皮瓣优点:(1)不切取肌肉,影响运动功能(2)有时亦不切取深筋膜(3)对供区损害小,不破坏供区外形(4)设计灵活,可视受区需带皮下组织多或少(5)术后康复快,时间短(6)外形美观b.穿支皮瓣缺点(1)追踪解剖血管蒂费力耗时(2)显微外科技术要求高(3)穿支血管浅出部位、外

3、径变异多(4)血管容易被牵拉,易发生血管痉挛4. 穿支皮瓣的命名命名的原则:(1)源血管穿支皮瓣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胸背动脉穿支皮瓣臀上动脉穿支皮瓣(2)源血管或肌肉发出多个穿支序数第3腰动脉穿支皮瓣5.穿支皮瓣的临床应用(1) 带蒂转移(2) 游离移植(3) 穿支嵌合皮瓣1.胸廓内动脉穿支皮瓣第2、3肋间穿支:外径0.8 1.3 mm胸骨外侧约1 cm处穿出皮下走行长1012 cm二、常用穿支皮瓣应用解剖2.胸肩峰动脉穿支皮瓣胸 前 部 皮 瓣 及 其 供 血 动 脉胸 前 部 皮 瓣 及 其 供 血 动 脉胸 前 部 皮 瓣 及 其 供 血 动 脉3.胸背动脉穿支皮瓣穿支从主干末端或外侧支发

4、出(24支 ): 1、2支较恒定 腋后襞下方8 cm处 背阔肌外缘23cm 外径0.50.6 mm 皮瓣面积8cm15cm4.腹壁下动脉穿支皮瓣有7、8支在脐附近的穿支较粗穿出点主要在腹直肌鞘腱划区5.臀上(下)动脉穿支皮瓣有58支外径0.6mm6.阔筋膜张肌穿支皮瓣肌皮穿支前(后)缘支:0.8mm7.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第1支最粗大0.6 1.1 mm8.股内侧肌穿支皮瓣 第1肌皮穿支较恒定 腹股沟中点收肌结连线中、下/3交点 到髌骨中点作连线:髌骨中点垂线内侧(4.11.0)cm处收肌结节上(9.42.4)cm处9.腓肠肌内侧头穿支皮瓣 2.2(14支) 距腘窝918cm区域(靠近中线) 两个支分别位于距腘窝11.8cm(8.515.0)cm17cm(1519)cm一、概况穿支皮瓣(perforator flap)(穿支血管穿过深筋后的口径0.5 mm)属轴型血管皮瓣的范畴概念(上世纪80年代后期)Kojima. Wei. Blondeel. Hallock, Morris其它: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